精英家教網 > 高中生物 > 題目詳情

【題目】某研究小組為了研究蚯蚓體表分泌液中含有的多種抗菌肽類對土壤微生物是否具有抑制作用,進行了相應實驗。請回答下列問題:

1)稱量牛肉膏、蛋白胨、NaCl、水和___________制作固體培養(yǎng)基,并用___________法滅菌后,倒平板,獲得固體培養(yǎng)基。

2)獲得土壤瀝出液后,利用___________法將瀝出液均勻地接種在培養(yǎng)基上。

3)利用平板打孔法將蚯蚓體表分泌液注入平板上分散的孔中,在適宜的條件下培養(yǎng)一段時間后,結果如下圖所示。實驗結果是___________,實驗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將土壤瀝出液接種到以纖維素為唯一碳源的含有蚯蚓體表分泌液的培養(yǎng)基上,培養(yǎng)后用剛果紅染色。結果發(fā)現(xiàn)絕大部分菌落周圍出現(xiàn)不變紅的透明圈,這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科學家使用___________法分離分泌液中不同分子量的抗菌肽類,最先分離出來的是___________的肽類。

【答案】瓊脂 高壓蒸汽滅菌 稀釋涂布平板 平板上注入了蚯蚓體表分泌液的孔周圍沒有菌落 蚯蚓體表分泌液對土壤微生物具有抑制作用 蚯蚓體表分泌液對土壤中的纖維素分解菌無抑制作用 凝膠色譜 分子量大

【解析】

1.微生物常見的接種的方法:

①平板劃線法:將已經熔化的培養(yǎng)基倒入培養(yǎng)皿制成平板,接種,劃線,在恒溫箱里培養(yǎng).在線的開始部分,微生物往往連在一起生長,隨著線的延伸,菌數逐漸減少,最后可能形成單個菌落。

②稀釋涂布平板法:將待分離的菌液經過大量稀釋后,均勻涂布在培養(yǎng)皿表面,經培養(yǎng)后可形成單個菌落。

2. 凝膠色譜法原理:凝膠色譜法是根據相對分子質量的大小來分離蛋白質的有效方法,相對分子質量小的蛋白質容易進入凝膠內部的通道,路程長,移動的速度慢,相對分子質量大的蛋白質不容易進入凝膠內部的通道,路程短,移動的速度快,因此相對分子質量不同的蛋白質得以分離。

3.要驗證蚯蚓體表分泌液對土壤微生物具有抑制作用,說明蚯蚓體表分泌液對土壤微生物具有抑制作用是實驗的結論,對于實驗設計應遵循對照原則和單一變量原則,且解答時應緊扣實驗目的及題干要求,控制好無關變量。

1)制作固體培養(yǎng)基時需要加入瓊脂作為凝固劑,培養(yǎng)基需要使用高壓蒸汽滅菌法滅菌。

2)根據以上分析可知,微生物的常用的接種方法有稀釋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劃線法,對于液體菌種的接種方法是稀釋涂布平板法,故土壤浸出液需要使用稀釋涂布平板法進行接種。

3)根據題意可知,如果平板上注入了蚯蚓體表分泌液的孔周圍沒有菌落,說明蚯蚓體表分泌液中含有多種抗菌肽類對土壤微生物有抑制作用。

4)由于蚯蚓常以土壤中秸稈為食,依靠纖維素分解菌幫助分解纖維素,故在剛果紅培養(yǎng)基上大部分菌落周圍出現(xiàn)透明圈,也證明蚯蚓體表分泌液對土壤中纖維素分解菌無抑制作用。

5)根據以上分析可知,分離蛋白質采用凝膠色譜法,因此分泌液中不同分子量的抗菌肽類需要使用凝膠色譜法分離,該方法中最先分離出來的是分子量大的肽類,最后分離出的是分子量小的肽類。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表示某高等植物體內的生理過程,有關分析正確的是(

A.階段生成的NADPH將作為還原劑固定二氧化碳

B.能夠在葉肉細胞生物膜上進行的生理過程有

C.過程可為細胞吸收Mg2等離子提供動力

D.過程、進行的場所有細胞質基質和線粒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科研人員在雜交瘤細胞的基礎上,獲得了雙雜交瘤細胞,能夠產生雙特異性抗體,該抗體可以同時結合兩種抗原。

1)科研人員將抗原α、β分別注射到小鼠體內,引起機體的__________免疫,__________分泌相應抗體。

2)科研人員獲得上述小鼠的脾臟細胞,制備兩種雜交瘤細胞。每種雜交瘤細胞產生的抗體結構、與抗原結合的情況如圖1所示。

①制備雜交瘤細胞時,需將上述小鼠的脾臟組織,用__________處理獲得單細胞后,再與小鼠的骨髓瘤細胞融合,篩選得到兩種雜交瘤細胞。將兩種雜交瘤細胞用__________試劑處理促進其融合,在培養(yǎng)基中加入__________(天然成分)培養(yǎng)。如果兩種細胞成功融合,則會同時表達出抗體的重鏈A、B和輕鏈ab,這種細胞稱作雙雜交瘤細胞。

②抗體由兩條重鏈和兩條輕鏈組成,重鏈和輕鏈均分為恒定區(qū)和可變區(qū),兩條重鏈依賴于A1B1進行組裝(A1B1相同),重鏈與輕鏈的組裝依賴于恒定區(qū)A2、aB2、bab相同)。因此,雙雜交瘤細胞產生的抗體種類較多,其中有一種抗體能同時與抗原αβ結合稱為雙特異性抗體,如圖2。請將A1、A2、B1B2、a、bα、β等字符填入下面的表格中__________。

1

2

3

4

5

6

A2

α

③為使雙雜交瘤細胞只產生圖2所示雙特異性抗體,降低純化分離成本,科研人員對重鏈、輕鏈的結構進行改造。改造思路是在AB、ab的恒定區(qū)通過改變__________,進而改變蛋白質的空間結構,實現(xiàn)榫卯式互補組裝的唯一性,這種改造屬于現(xiàn)代生物技術中的__________工程。

3)結合雙特異性抗體特點,請分析其在腫瘤治療方面的應用前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請回答下列關于光合作用過程的探究歷程的問題:

1)美國科學家阿農等在給離體葉綠體照光時發(fā)現(xiàn),當向離體葉綠體培養(yǎng)體系中供給無機磷、ADPNADP+時,葉綠體中就會有ATPNADPH產生;如果直接給體系提供ATPNADPH,即使在黑暗條件下,葉綠體中也可以合成一定量的糖。請根據所學知識解釋此現(xiàn)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卡爾文將小球藻裝在密閉容器中,通過控制CO2和光照的有無進行實驗。

①光下:向密閉容器中通入14CO2,當反應進行到0.5s時,14C出現(xiàn)在一種三碳化合物(C3)中;當反應進行到5s時,14C出現(xiàn)在一種五碳化合物(C5)和一種六碳糖(C6)中。透說明CO2C的轉移路徑是___________(以→的形式表示)。這種追蹤14C的研究方法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卡爾文利用改變實驗條件監(jiān)測物質變化的方法來研究固定CO2的物質。他發(fā)現(xiàn),在光照和CO2充足的情況下,C3C5的量很快達到飽和并保持穩(wěn)定,此時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則C5積累,C3的量急速降低;但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時,C3積累,同時C5的量急速降低。由此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某單基因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的遺傳系譜圖,Ⅳ-1和Ⅳ-2近親結婚后,所生孩子患病的概率為1/48。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Ⅱ代所有個體都是雜合子

B.Ⅲ代的女性中也可能有雜合子

C.-2是雜合子的概率可以是1/61/2

D.Ⅱ代以后的所有外來婚配者都是純合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2019617日,新華社發(fā)布《屠呦呦團隊放大招青蒿素抗藥性等研究獲新突破》,屠呦呦團隊近期提出應對青蒿素抗藥性難題的切實可行治療方案,并在青蒿素治療紅斑狼瘡等適應癥方面取得新進展。某課題組為得到青蒿素產量高的新品系,讓青蒿素合成過程的某一關鍵酶基因fps在野生青蒿素中過量表達,其過程圖如下:

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酶1____________,酶2分別是____________。利用PCR技術擴增目的基因時,使反應體系中的模板DNA解鏈為單鏈的條件是加熱至90-95℃,目的是破壞了DNA分子中的______鍵。在構建重組Ti質粒的過程中,需將目的基因插入到Ti質粒的____________中。

2)檢驗目的基因是否整合到青蒿素基因組,可以將放射性同位素標記的________________做成分子探針與青蒿素基因組DNA雜交。理論上,與野生型相比,該探針與轉基因青蒿素DNA形成的雜交帶的量_________(填較多或較少)。

3)據圖分析,農桿菌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判斷該課題組的研究目的是否達到,必須檢測轉基因青蒿素植株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關于圖中生物模型的敘述,A、B、C代表物質、結構或細胞的狀態(tài),①②代表過程,正確的是(

A.若①②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階段,則A代表葡萄糖,B代表丙酮酸和氧氣

B.將藥物通過靜脈注射到A時,若B代表組織液,則C只能代表淋巴或血漿

C.在遺傳信息表達時,若A代表基因,則①需要的酶為DNA聚合酶和解旋酶,②需要的原料為氨基酸

D.如果該模型用于描述質壁分離和復原實驗,①過程滴加一定濃度的蔗糖溶液,細胞C的滲透壓降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研究者對分布在喜馬拉雅山東側不同海拔高度的358種鳴禽進行了研究,繪制了該地區(qū)鳴禽物種的演化圖表(部分)及其在不同海拔分布情況的示意圖(圖中數字編號代表不同鳴禽物種的種群)。下列相關敘述中錯誤的是( )

A.種群①內部個體間形態(tài)和大小方面的差異可體現(xiàn)基因的多樣性

B.在②、③、④、⑤四個物種中,親緣關系最近的兩物種是②和③

C.自然選擇的直接對象是種群中不同的等位基因

D.在生物進化過程中,由于地理隔離,可使⑥⑦原種群之間彼此不能接觸,失去交配機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研究小組探究了萘乙酸(NAA)對某果樹扦插枝條生根的 影響,結果如下圖。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 自變量是 NAA,因變量是平均生根數

B. 不同濃度的 NAA 均提高了插條生根率

C. 生產上應優(yōu)選 300 mg/ L NAA 處理插條

D. 400 mg/ L NAA 對生根數的增加具有促進效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