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周期 | 間期 | 分裂期 | ||
前期 | 中期 | 后期和末期 | ||
實驗小組1計數(shù)細胞個數(shù) | 43 | 4 | 1 | 2 |
實驗小組2計數(shù)細胞個數(shù) | 44 | 3 | 0 | 3 |
… | … | … | … | … |
全班計數(shù)細胞個數(shù) | 880 | 67 | 18 | 85 |
計數(shù)細胞總數(shù) | 1 000 |
分析 分析表格數(shù)據(jù):觀察1000個細胞中,880個處于間期,可見間期經(jīng)歷時間較長.
分析A圖:圖BA示在一個細胞周期(G1、S、G2組成分裂間期,M為分裂期)中的細胞核內(nèi)DNA含量的變化曲線.
分析B圖:圖B表示處于一個細胞周期中各個時期細胞數(shù)目的變化,DNA含量為2C代表G1期;DNA含量為2C~4C代表S期;DNA含量為4C代表G2和M期.
解答 解:(1)根據(jù)B圖,DNA含量為2C的細胞,是DNA復制之前,處在A圖的G1期,S期進行DNA分子的復制,B圖中的DNA含量為2c-4c之間的細胞,正在進行DNA復制,共2000個.
(2)若已知洋蔥根尖分生區(qū)細胞的細胞周期為15h,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計算分裂間期的時間占整個細胞周期的$\frac{880}{1000}$,因此分裂期=15×0.88≈13.2h;
(3)DNA的合成發(fā)生在S期,當在培養(yǎng)液中加入過量的DNA合成抑制劑時,DNA合成被抑制,即S期的細胞立刻被抑制.若使其余細胞都停留在G1,S期交界處,則剛完成DNA復制的細胞還需要經(jīng)過G2、M和G1期,共需要2+6=8小時.若要使所用細胞停留在G1,S期交界處,則應在G1期終點之前,加入DNA合成抑制劑.
故答案為:
(1)G1 2000
(2)13.2
(3)S 8 G1
點評 本題結(jié)合圖表,考查細胞周期和有絲分裂不同時期的特點,要求考生識記有絲分裂不同時期的特點,掌握有絲分裂過程中DNA含量變化規(guī)律,并能繪制相應的曲線圖;還要求考生能結(jié)合表中數(shù)據(jù),解答細胞周期的相關問題,屬于考綱識記和理解層次的考查.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貴州省貴陽市高三第二次月考理綜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將新鮮馬鈴薯磨碎、過濾得到提取液。在溫度30℃的條件下,取等量提取液分別加到四支pH分別為3、5、7、9的100mL體積分數(shù)為3%過氧化氫溶液的燒杯中,結(jié)果發(fā)現(xiàn)每一支試管都產(chǎn)生氣體,然后將加入四個燒杯中的馬鈴薯提取液的量減半,重復上述實驗。在相同時間內(nèi),分別測得兩次實驗中過氧化氫含量變化并繪制成如圖19所示曲線,請回答:
(1)該實驗的自變量是______ ,因變量是 。
(2)曲線B是第 次實驗的結(jié)果,原因最可能是 。
(3)曲線A和B中,過氧化氫含量的最低點位于橫坐標同一位置的原因是______ 。
(4)圖20表示馬鈴薯的過氧化氫酶在體外的最適條件下,底物對酶所催化反應速率的影響.請在圖上畫出:
①如果在A點時,將溫度提高5℃時的曲線變化;
②如果在B點時,向反應混合物中加入少量同種酶的曲線變化;
③如果在C點時,加入大量pH為1.8的HCl的曲線變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遼寧省高三上10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某種鼠的毛色受A、a和B、b兩對基因的控制。A對a、B對b為完全顯性,色素的產(chǎn)生必須有顯性基因A,基因B使色素呈灰色,基因b純合時毛色為黑色。不產(chǎn)生色素的個體的毛色呈白色,F(xiàn)有一只白色雌鼠與一只灰色雄鼠兩親本雜交,F(xiàn)1為灰色雌鼠和黑色雄鼠。F1雌、雄鼠交配后,F(xiàn)2中灰色:黑色:白色=3:3:2(上述過程無基因突變和交叉互換發(fā)生,與X、Y染色體上的同源部分無關)請根據(jù)題意,回答下列問題:
(1)A、a基因位于 染色體上;B、b基因位于 染色體上。毛色的遺傳符合 定律,定律相關內(nèi)容是由孟德爾運用科學研究中的___________法研究得出的。
(2)在上述過程中,兩只親本中白色雌鼠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灰色雄鼠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
(3)讓上述F2中灰色雌、雄鼠隨機交配,產(chǎn)生的子代中灰色:黑色:白色= ,子代中A基因的基因頻率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需氧型生物的細胞中都含有結(jié)構(gòu)① | |
B. | 植物細胞中都含有結(jié)構(gòu)② | |
C. | 用顯微鏡觀察可區(qū)分細胞甲和細胞乙是否為原核生物 | |
D. | 甲、乙、丙三種生物體內(nèi)都含兩種核酸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a表示基因突變,可改變種群基因頻率 | |
B. | d表示地理隔離,新物種形成一定需要地理隔離 | |
C. | c表示新物種形成,新物種與生活環(huán)境共同進化 | |
D. | b表示生殖隔離,生殖隔離是物種形成的標志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內(nèi)環(huán)境的滲透壓下降刺激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 |
B. | 內(nèi)環(huán)境的溫度會隨著外界氣溫的變化而發(fā)生變化 | |
C. | 糖類的消化過程發(fā)生在外環(huán)境中,糖類的氧化分解過程發(fā)生在內(nèi)環(huán)境中 | |
D. | 高等動物細胞只有通過內(nèi)環(huán)境才能與外界進行物質(zhì)和能量交換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感受器和效應器都是由神經(jīng)末梢直接構(gòu)成的 | |
B. | 神經(jīng)調(diào)節(jié)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 |
C. | 運動性失語癥的有關中樞是人類特有的 | |
D. | 僅靠一個神經(jīng)細胞不可能完成反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瘧原蟲利用紅細胞的核糖體合成自身蛋白質(zhì) | |
B. | 破紅細胞而出的瘧原蟲可被體液中的抗體殺死 | |
C. | 瘧原蟲及其代謝產(chǎn)物破壞了人體的軀體感覺中樞 | |
D. | 在瘧疾嚴重地區(qū)滅蚊屬于控制傳染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