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內質網、細胞膜、高爾基體 | B. | 細胞膜、內質網、高爾基體 | ||
C. | 內質網、高爾基體、細胞膜 | D. | 高爾基體、內質網、細胞膜 |
分析 分泌蛋白合成與分泌過程:核糖體合成蛋白質→內質網進行粗加工→內質網“出芽”形成囊泡→高爾基體進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質→高爾基體“出芽”形成囊泡→細胞膜,整個過程中還需要線粒體功能.
解答 解:在分泌蛋白合成與分泌過程中,內質網粗加工后“出芽”形成囊泡,囊泡與高爾基體膜融合,這樣內質網膜轉化為高爾基體膜;高爾基體再加工后,也“出芽”形成囊泡,囊泡與細胞膜融合,這樣高爾基體膜就轉化為細胞膜.所以分泌蛋白合成與分泌過程中,內質網膜面積減少,即曲線a;細胞膜面積增多,即曲線b;高爾基體膜面積幾乎不變,即曲線C.
故選:A.
點評 本題結合曲線圖,以分泌蛋白的合成與分泌為素材,考查細胞器之間的協(xié)調配合,要求考生識記各細胞器的功能,識記分泌蛋白的合成與分泌過程,能準確判斷該過程中內質網膜面積、高爾基體膜面積和細胞膜面積的變化情況.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35S主要集中在沉淀物中,上清液中也不排除有少量的放射性 | |
B. | 要得到35S標記噬菌體,應將未標記的噬菌體在含35S的普通培養(yǎng)基中直接培養(yǎng) | |
C. | 采用攪拌和離心手段,是為了把蛋白質和DNA分開,再分別檢測其放射性 | |
D. | 若改用未標記的噬菌體侵染被32P、35S標記的細菌,則子一代噬菌體都含32p和35S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CD段含有4個染色體組,右圖細胞中有3個染色體組 | |
B. | DE和GH段發(fā)生的原因分別是著絲點分裂和細胞一分為二 | |
C. | FG段可發(fā)生同源染色體的交叉互換和自由組合 | |
D. | 若右圖表示的是次級精母細胞,則該細胞處于左圖中的HI段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溫度(℃)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⑦ |
A酶活性(mmol•S-1) | 3.1 | 3.8 | 5.8 | 6.3 | 5.4 | 2.9 | 0.9 |
B酶活性(mmol•S-1) | 1.1 | 2.2 | 3.9 | ⑧ | 3.4 | 1.9 | 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花青素不溶于水而溶于鹽酸 | B. | 鹽酸破壞了細胞膜的選擇透過性 | ||
C. | 鹽酸破壞了原生質層的選擇透過性 | D. | 細胞壁被鹽酸破壞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火山巖、冰川泥上進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火災后的森林演替是次生演替 | |
B. | 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內無競爭現(xiàn)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內競爭明顯 | |
C. | 次生演替所需時間較短,原因是次生演替原有的土壤條件基本保留 | |
D. | 初生演替與次生演替的主要區(qū)別是起始條件不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水、蛋白質、糖類、脂質;N、H、O、C | B. | 蛋白質、水、脂質、糖類;C、O、H、N | ||
C. | 水、蛋白質、脂質、糖類;H、O、C、N | D. | 蛋白質、糖類、脂質、水;O、C、N、H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將發(fā)芽的種子研磨液置于試管內,加入斐林試劑,水浴加熱后試管內呈現(xiàn)磚紅色沉淀,這是因為發(fā)芽的小麥種子中含有葡萄糖 | |
B. | 利用小麥葉片進行“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的實驗時,葉片需要用酒精和鹽酸進行處理,實驗結果是細胞質里綠色,細胞核呈紅色 | |
C. | 在光學顯微鏡下仔細觀察可以看到小麥葉肉細胞具有細胞核、葉綠體,線粒體和中心體等細胞器 | |
D. | 可以使用堿性染料對小麥根尖細胞的染色體進行染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