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生物 > 題目詳情
5.如圖為人體體溫調節(jié)機制簡圖,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人體的體溫調節(jié)是通過產熱和散熱兩個機制來實現的,當機體受到寒冷刺激時,體內的產熱機制可通過圖中的D、G實現.在體液調節(jié)作用中具有協(xié)同作用的兩種激素為甲狀腺激素和腎上腺素,其共同的生理作用為加速有機物的氧化分解.
(2)當機體受到炎熱刺激時,體內的散熱機制為E、F,其具體的變化為皮膚毛細血管舒張,增大血流量以增加散熱;汗腺大量排汗以增加蒸發(fā)散熱.
(3)人體溫度感受器和體溫調節(jié)中樞分別位于皮膚、黏膜及內臟器官和下丘腦.

分析 體溫的相對穩(wěn)定是產熱和散熱保持動態(tài)平衡的結果;寒冷環(huán)境中,機體通過調節(jié)使甲狀腺激素和腎上腺素分泌增多,通過促進代謝,加快物質氧化分解來增加產熱.人體中的熱量來自細胞中有機物的氧化分解放能;散熱的途徑主要是汗腺分泌汗液和皮膚毛細血管的變化,此外含有傳導散熱等.體溫調節(jié)的中樞位于下丘腦;感知覺的形成部位在大腦皮層.

解答 解:(1)人體體溫變化是體內產熱與散熱平衡的結果.當人體處于寒冷環(huán)境中時,機體通過神經-體液調節(jié),引起肌肉收縮、皮膚毛細血管血流量減少、甲狀腺激素和腎上腺素分泌增加等生理變化,其中兩種激素的分泌增加有利于促進機體細胞內有機物的氧化分解,使產熱增多.
(2)在炎熱環(huán)境中,人體主要通過增加皮膚的汗液分泌、蒸發(fā)及增加皮膚毛細血管血流量等方式增加機體散熱總量.
(3)感受外界環(huán)境中溫度變化的溫度感受器位于體表皮膚、黏膜和內臟器官;體溫調節(jié)中樞位于下丘腦.
故答案為:
(1)產熱   散熱   D、G   甲狀腺激素和腎上腺素   加速有機物的氧化分解 
(2)E、F   皮膚毛細血管舒張,增大血流量以增加散熱;汗腺大量排汗以增加蒸發(fā)散熱
(3)皮膚、黏膜及內臟器官  下丘腦

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體溫調節(jié),意在考查考生的識圖能力和理解所學知識要點,把握知識間內在聯系,形成知識網絡結構的能力;能運用所學知識,準確判斷問題的能力.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吉林省長春市普通高一上學期質量檢測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有關生態(tài)系統(tǒng)能量流動的敘述,正確的是

A.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能量是伴隨物質而循環(huán)利用的

B.生態(tài)系統(tǒng)穩(wěn)定時沒有能量的輸入和輸出

C.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能量最終將以熱能的形式散失

D.通過多級利用可以提高能量的傳遞效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以下關于細胞中核酸和核苷酸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細胞中的每一個核苷酸分子都含有磷酸基團
B.DNA徹底水解后可以得到5種堿基
C.RNA是由脫氧核苷酸連接而成的長鏈
D.核苷酸分子之間通過磷酸和堿基相連形成長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3.某科研小組得到一水稻突變體,葉子呈現出淡綠色,測定光照強度對該突變體和野生型水稻氣孔導度和凈光合速率的影響,如圖所示.(注:氣孔導度越大,氣孔開放程度越高.)

(1)當光照強度為2x102μmol•m-2•s-1時,葉肉細胞中能產生[H]的具體場所是細胞質基質、線粒體基質、葉綠體類囊體薄膜
(2)在黑暗條件下,保衛(wèi)細胞中合成ATP的場所有細胞質基質、線粒體.
(3)突變體水稻葉片比野生型水稻葉片的綠色稍淺的主要原因是葉綠素含量較低.研究發(fā)現四種光合色素中只有葉綠素a有轉化光能的功能,請結合已學知識推斷光合色素中的葉綠素b的功能是吸收和傳遞光能.
(4)光照強度低于14x102μmol•m-2•s-1時,影響野生型水稻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強度
?.在光照強度為14x102μmol•m-2•s-1時,突變型水稻的真光合速率是野生型水稻的1.28倍(保留兩位小數).
(5)分析以上信息可推斷,突變體水稻雖然光合色素含量較少,但其可通過增加氣孔導度 來提高光合速率;突變體水稻更適宜栽種在強光環(huán)境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在探索遺傳本質的過程中,科學發(fā)現與研究方法一直的是(  )
①1866年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提出遺傳定律
②1903年薩頓研究蝗蟲的減數分裂,提出假說“基因在染色體上”
③1910年摩爾根進行果蠅雜交實驗,證明基因位于染色體上
④科學家獲得不同形態(tài)的細胞器
⑤研究分泌蛋白的形成過程.
A.①假說-演繹法 ②類比推理法 ③類比推理法 ④差速離心法 ⑤對比實驗法
B.①假說-演繹法 ②類比推理法 ③假說-演繹法 ④差速離心法 ⑤同位素標記法
C.①假說-演繹法 ②假說-演繹法 ③假說-演繹法 ④離心 ⑤對比實驗法
D.①類比推理法 ②假說-演繹法 ③類比推理法 ④對比分析法 ⑤同位素標記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吉林省長春市普通高一上學期質量檢測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已知一段雙鏈DNA分子中,鳥嘌呤所占的比例為20%,由這段DNA轉錄出來的mRNA中,胞嘧啶的比例是

A.10%

B.20%

C.40%

D.無法確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下列過程,一般不在生物膜上進行的是( 。
A.DNA復制B.光反應產生氧氣C.有氧呼吸產生水D.磷脂的合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動物細胞的線粒體DNA分子通常呈環(huán)狀雙鏈,即H鏈和L鏈.H鏈上有兩個復制起始區(qū),一個用于H鏈合成(簡稱OH),一個用于L鏈合成(簡稱OL).該DNA復制時,OH首先被啟動,以L鏈為模板,合成一段RNA作為引物,然后合成H鏈片段,新H鏈一邊合成,一邊取代原來的H鏈,被取代的H鏈以環(huán)的形式游離出來,由于像字母D,被稱為D環(huán)復制.當H鏈合成約$\frac{2}{3}$時,OL啟動,以被取代的H鏈為模板,合成新的L鏈,待全部復制完成后,新的H鏈和老的L鏈、新的L鏈和老的H鏈各自組合成兩個環(huán)狀雙螺旋DNA分子.整個過程如圖所示,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動物細胞線粒體DNA分子不含游離的磷酸基
B.RNA引物的基本組成單位是核糖核苷酸
C.若此DNA連續(xù)復制N次,共需要2N-2個引物
D.D環(huán)復制過程中,H鏈和L鏈不同時完成復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能全面體現生長素生理作用兩重性的實例是( 。
①頂端優(yōu)勢    ②莖的向光性  ③莖的背地性    ④根的向地性.
A.①②B.①④C.②④D.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