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生物 > 題目詳情

7.有關生物進化和物種形成的描述,正確的是

A.是否形成新物種是生物進化的標志

B.生殖隔離一旦形成就標志著新物種的產生

C.環(huán)境條件保持穩(wěn)定,種群的基因頻率不會發(fā)生變化

D.共同進化僅指生物與無機環(huán)境之間的不斷進化和發(fā)展


解析: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生殖隔離是物種形成的必要環(huán)節(jié),是新物種形成的標志;基因突變是不定向的、隨機發(fā)生的,所以即便環(huán)境沒有改變,也可能會發(fā)生基因突變改變基因頻率,同時個體的遷入、遷出同樣影響基因頻率的變化;生物與生物間、生物與無機環(huán)境間均會相互選擇,共同進化。

答案:B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35、血友病是X染色體上隱性基因導致的疾病。下列有關血友病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A.母親是攜帶者,兒子患病的概率為50%

B.兒子患病,母親可能正常

C.母親患病,女兒一定患病

D.父親正常,女兒患病的概率為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32.(10分)回答下列果蠅眼色的遺傳問題。

(1)有人從野生型紅眼果蠅中偶然發(fā)現(xiàn)一只朱砂眼雄蠅,用該果蠅與一只紅眼雌蠅雜交得F1,F(xiàn)1隨機交配得F2,子代表現(xiàn)型及比例如下(基因用B、b表示):

實驗一:親本

F1

F2

紅眼(♀)×朱砂眼(♂)

全紅眼

全紅眼

紅眼:朱砂眼=1:1

①B、b基因位于__________染色體上,朱砂眼對紅眼為__________性。

②讓F2代紅眼雌蠅與紅眼雄蠅隨機交配,所得F3代中,雌蠅有__________種基因型,雌蠅中純合子所占比例為__________。

(2)在實驗一F3的后代中,偶然發(fā)現(xiàn)一只白眼雌蠅。研究發(fā)現(xiàn),白眼的出現(xiàn)與常染色體上的基因E、e有關。將該白眼果蠅與一只野生型紅眼雄蠅雜交得F′1,F(xiàn)′1隨機交配得F′2,子代表現(xiàn)型及比例如下:

實驗二:親本

F′1

F′2

雌、雄均表現(xiàn)為紅眼:朱砂眼:白眼=4:3:1

白眼(♀)×紅眼(♂)

全紅眼

全朱砂眼

實驗二中親本白眼雌蠅的基因型為__________;F′2代雜合雌蠅共有__________種基因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15.(2011·福建龍巖一模)下列有關生物多樣性和進化的敘述,錯誤的是

A.生物的多樣性包括基因、物種和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多樣性

B.自然選擇能定向改變種群的基因頻率,決定了生物進化的方向

C.細菌在接觸青霉素后會產生抗藥性的突變個體,青霉素的選擇作用使其生存

D.絲蘭蛾細長的吸管似口器與絲蘭的細長花矩是它們長期共同進化形成的相互適應特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2.(2013·合肥質檢)1980年在安徽宣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揚子鱷自然保護區(qū),并于當年人工繁育出第一批幼鱷,成為人工飼養(yǎng)條件下繁殖成功的先例。揚子鱷由80年代初的幾百條增加到一萬多條,該保護區(qū)揚子鱷數(shù)量上升一定會導致

A.種群基因庫增大

B.基因突變頻率提高

C.種群基因頻率定向改變

D.基因產生定向突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12.有由地震形成的海洋中大小相似的甲、乙兩個小島,某時間段內島上鳥的種類和數(shù)量隨時間變化的情況如下圖所示,下列有關敘述中,錯誤的是

A.兩島上的鳥類存在地理隔離,不同種的鳥類之間存在著生殖隔離

B.甲島較乙島鳥種類增加更多,可能是甲島的環(huán)境變化更大

C.兩島的鳥類各形成一個種群基因庫,且兩個基因庫間的差異越來越大

D.兩島上鳥類的種類雖然不同,但最終兩島上鳥類的數(shù)量趨于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6.下列關于高中生物學實驗的相關內容,敘述不正確的是

A.研究遺傳病發(fā)病率需要在人群中隨機抽樣調查

B.成熟植物細胞發(fā)生質壁分離的原因之一是因為外界溶液濃度大

C.生物組織中脂肪鑒定的結果是否理想的關鍵之一是切片的薄厚

D.格里菲思的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證明被加熱殺死的S型細菌中的轉化因子是D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23.下圖為小麥籽粒發(fā)育過程中各種激素的含量變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小麥籽粒成熟后赤霉素合成量較小

B.小麥籽粒形成初期細胞分裂素合成旺盛

C.小麥籽粒的形成受多種激素的調節(jié)與控制

D.小麥籽粒質量的增加主要取決于生長素的含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28.(16分)細胞生物都以DNA作為遺傳物質,這是細胞具有統(tǒng)一性的證據(jù)之一。請回答:

(1)19世紀,人們發(fā)現(xiàn)了染色體在細胞遺傳中的重要作用,在研究染色體主要組成成分的遺傳功能時,科學家實驗設計的關鍵思路是                最終證明了DNA是遺傳物質。 

(2)DNA的特殊結構適合做遺傳物質。DNA雙螺旋結構內部堿基排列順序代表著             ,堿基排列順序千變萬化構成了DNA分子的      。 

(3)DNA是一種生物大分子,由許多單體連接而成。請在方框中畫出DNA單體的模式圖并標注各部分名稱。

 

(4)為研究DNA的結構和功能,科學家做了如下實驗:

實驗一:取四支試管,分別放入等量的四種脫氧核苷酸、等量的ATP和等量的DNA聚合酶,在各試管中分別放入等量的四種DNA分子,它們分別是枯草桿菌、大腸桿菌、小牛胸腺細胞、T2噬菌體的DNA。在適宜溫度條件下培養(yǎng)一段時間,測定各試管中殘留的每一種脫氧核苷酸的含量。該實驗要探究的是              ,若結果發(fā)現(xiàn)殘留的四種脫氧核苷酸的量不同,則說明                          。 

實驗二:將大腸桿菌中提取的DNA分子加到具有足量的四種核糖核苷酸的試管中,在適宜的溫度條件下培養(yǎng),一段時間后測定產物的含量。該實驗模擬的是    過程。能否檢測到產物?    ,原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