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cessing math: 100%
精英家教網 > 高中生物 > 題目詳情
7.在分類學上,大熊貓屬于哺乳綱食肉目.從形態(tài)上看,大熊貓既像浣熊科的小熊貓,又像熊科的黑熊.那么,大熊貓應屬于浣熊科還是屬于熊科呢?生物學家把大熊貓血清注射到家兔體內后,再用該兔的血清分別與大熊貓、黑熊、馬來熊和小熊貓血清相混合,得到結果如下表(+表示沉淀反應的強度,+號多,反應強).
兔血清血清
大熊貓小熊貓黑熊馬來熊
抗大熊貓++++++++
根據實驗結果回答下面的問題:
(1)大熊貓的血清對家兔起到抗原作用,此時家兔的血清中出現抗體,其化學成分為蛋白質.
(2)根據上圖所示,可說明大熊貓的血清中抗體在結構和性質上與熊科動物相似,從而說明大熊貓應屬熊科.
(3)上述實驗方法能為生物進化提供生物化學上的證據.

分析 分析表格,把大熊貓血清注射到家兔體內,大熊貓的血清對家兔起到抗原作用,此時家兔的血清中出現抗體.再用該兔的血清分別與大熊貓、黑熊、馬來熊和小熊貓血清相混合,反應由強到弱依次為大熊貓、馬來熊和黑熊、小熊貓.

解答 解:(1)把大熊貓血清注射到家兔體內,大熊貓的血清對家兔起到抗原作用,此時家兔的血清中出現抗體,其化學成分為蛋白質.
(2)根據上圖所示,可說明大熊貓的血清中抗體在結構和性質上與熊科動物相似,從而說明大熊貓應屬熊科.
(3)上述實驗方法能為生物進化提供生物化學上的證據.
故答案為:
(1)抗原    抗體   蛋白質 
(2)抗體   熊    大熊貓應屬熊科
(3)生物化學

點評 本題考查動物之間的親緣關系,意在考查考生的識表能力和理解所學知識要點,把握知識間內在聯系的能力;能運用所學知識,對生物學問題作出準確的判斷.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9.人類在預防與診療傳染性疾病過程中,經常使用疫苗和抗體.已知某傳染性疾病的病原體為RNA病毒,該病毒表面的A蛋白為主要抗原,且疫苗生產和抗體制備的流程之一如圖:
(1)完成過程①②③所需要的酶依次是逆轉錄酶、限制性核酸內切酶(或限制酶或限制性內切酶)、DNA連接酶.
(2)過程⑥中,首先是經過B細胞的增殖、分化過程,該過程產生的細胞有記憶B細胞和效應B細胞(漿細胞).過程⑦產生的細胞類型可能有3種,因此在生產過程中需要經過篩選才能獲得相應的目的細胞.本流程圖中需要進行篩選的過程有④⑤⑦⑧(用數字序號表示).
(3)過程⑦采用的實驗技術是細胞融合,獲得的X是雜交瘤細胞.X具有能在體外大量繁殖和產生特異性抗體的特性.
(4)過程⑧要對經篩選獲得的較穩(wěn)定的X進行大規(guī)模的培養(yǎng)才能獲得大量的單克隆抗體.動物細胞的體外培養(yǎng)除了要有適宜的溫度條件之外,還需要控制好培養(yǎng)液的溶解氧、酸堿度和滲透壓(三種要寫全)等.
(5)進入人體的疫苗相當于抗原,但又不具有致病性.因而能刺激志愿者體內產生相應的抗體.在志愿者體內,抗體的產生及分泌過程中涉及到的膜結構細細胞器有內質網、高爾基體、線粒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一條多肽鏈有氨基酸110個,則含有的氨基和羧基的數目至少是( �。�
A.110、110B.109、109C.9、9D.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過程中,氧元素的去向正確的是( �。�
A.H2O--C6H12O6--CO2B.H2O--C6H12O6--H2O
C.H2O--O2--CO2D.H2O--O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如圖表示的是測定保溫桶內溫度變化實驗裝置.某研究小組以該裝置探究酵母菌在不同條件下呼吸作用的情況.材料用具:保溫桶(500mL)、溫度計、活性干酵母、質量濃度0.1g/mL的葡萄糖溶液、棉花、石蠟油.
實驗假設:酵母菌在有氧條件下呼吸作用比無氧條件下呼吸作用放出熱量更多.
(1)取A、B兩裝置設計實驗如下,請補充表中內容:
裝置方法步驟一方法步驟二方法步驟三
A加入250ml的葡萄糖溶液加入10g活性干酵母
①不加入石蠟油
B加入250ml煮沸后冷卻的
葡萄糖溶液

②加入10g活性干酵母
加入石蠟油,鋪滿液面
(2)B裝置葡萄糖溶液煮沸的主要目的是去除氧氣.
(3)要測定B裝置純粹因呼吸作用引起的溫度變化量,排除環(huán)境因素引起溫度變化,還需要增加一個裝置C.請寫出裝置C的實驗步驟:
裝置方法步驟一方法步驟二方法步驟三
C③加入250mL煮沸后冷卻的葡萄糖溶液④不加入活性干酵母加入石蠟油,鋪滿液面
(4)實驗預期:在適宜條件下實驗,30分鐘后記錄實驗結果,若裝置A、B、C溫度大小關系是:A>B>C(用“<、=、>”表示),則假設成立.
(5)分別寫出A、B兩裝置中酵母菌呼吸作用的反應式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C6H12O62C2H5OH+2CO2+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2.據報道,繼去年“阜陽假奶粉案”曝光后,今年的“假牛奶案”逐漸浮出水面.一些不法商家生產的所謂“100%純牛奶”居然根本不與牛發(fā)生關系,只要用香精、糖、自來水和一些添加劑,就可以生產出“純牛奶”.更為聳人聽聞的是,不法商家利用垃圾堆里的破舊皮鞋、皮衣、皮帽及其他皮具,經過化學、生物處理,水解出皮革中的原有蛋白(稱“人造蛋白”),做為原料制成假牛奶.有人分析,“阜陽假奶粉案”所造成的大頭娃娃致死,并非單純是蛋白質含量低那么單純,很可能是添加了“人造蛋白”所致.請設計實驗,探究“人造蛋白”是否比缺乏蛋白質更有害兒童正常發(fā)育.
(1)實驗材料:幼齡大白鼠若干,真正的純牛奶,不含任何蛋白質的假牛奶、含有“人造蛋白”的假牛奶、發(fā)育狀況測定裝置(可測定一定的發(fā)育狀況指標)、飼養(yǎng)裝置等.
(2)實驗步驟:①選取年齡相當、體重相當、發(fā)育良好的大白鼠若干,平均分為三組,標記為A、B、C.分別飼養(yǎng).,
②每天分別給A、B、C三組大白鼠飼喂等量的真正的純牛奶,不含任何蛋白質的假牛奶、含有“人造蛋白”的假牛奶.,
③在相同的且適宜的條件下飼養(yǎng)一段時間.,
④用發(fā)育狀況測定裝置A、B、C三組鼠的發(fā)育狀況.記錄各組發(fā)育狀況指標,計算出各組的平均值,進行比較分析..
(3)預測實驗結果,并做出相應的結論.(寫出其中2種即可)
①A組發(fā)育正常,B組和C組均不正常,但B、C兩組發(fā)育狀況指標差異不顯著.
說明“人造蛋白”并不比缺乏蛋白質更有害兒童正常發(fā)育,
②A組發(fā)育正常,B組和C組均不正常,但B組比C組發(fā)育狀況指標好,差異顯著.
說明“人造蛋白”比缺乏蛋白質更有害兒童正常發(fā)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9.如圖A表示某二倍體哺乳動物某器官內連續(xù)發(fā)生的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數目變化曲線,圖B、圖C為該過程中一個細胞內部分染色體的行為變化的示意圖,據圖分析回答:

(1)據圖判斷該哺乳動物的性別為雄性,圖示過程在其睪丸(器官)中進行.
(2)圖B所示的分裂時期在圖A中位于過程Ⅰ,圖C所示的分裂時期在圖A中位于過程Ⅱ.
(3)圖B所示細胞中含染色體組數為4,圖C所示細胞中染色體數和DNA分子數之比為1:2.
(4)若該動物的基因型為AaBb(兩對基因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一般情況下,圖B細胞移向同一極的基因是A、a、B、b,圖C細胞移向同一極的基因是A、A、B、B或A、A、b、b或a、a、B、B或a、a、b、b.
(5)設該動物正常體細胞中DNA含量為2a,請繪制此過程中核DNA含量的變化曲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很多生物學實驗必須始終用活細胞做材料,下列哪項實驗不必滿足此要求( �。�
A.觀察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和復原B.觀察植物細胞的細胞質流動
C.探究酵母菌細胞呼吸的方式D.觀察花生子葉細胞中的脂肪顆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如圖為腮腺炎病毒侵入人體后產生相應免疫應答的部分示意圖,下列有關敘述不準確的是( �。�
A.細胞b的增殖分化離不開活性物質m的作用和腮腺炎病毒的刺激
B.活性物質m、n作用的對象分別是免疫細胞、腮腺炎病毒
C.接種疫苗可有效預防腮腺炎,這與體內產生的細胞c、e密切相關
D.吞噬細胞在特異性免疫過程中的作用僅僅是攝取和處理腮腺炎病毒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