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cessing math: 100%
15.下列是由人體內環(huán)境成分發(fā)生明顯變化而引起的疾病是( �。�
A.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B.白化病C.貧血D.尿毒癥

分析 內環(huán)境主要由組織液、血漿和淋巴等細胞外液組成.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的實質是體內滲透壓、溫度、pH、化學成分等理化特性呈現(xiàn)動態(tài)平衡的過程,若內環(huán)境中的化學成分發(fā)生改變,則會引起相應的疾病,如血鈣含量過低會引起肌肉抽搐,而血鈣含量過高會引起肌無力.

解答 解:A、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屬于免疫系統(tǒng)疾病,A錯誤;
B、白化病屬于遺傳病,B錯誤;
C、貧血是由于缺少紅細胞或血紅蛋白含量過少導致的,C錯誤;
D、尿毒癥是由于腎臟病變后細胞外液中氨等含量過高引起的,D正確.
故選:D.

點評 本題考查內環(huán)境的相關知識,要求考生識記內環(huán)境的組成,明確內環(huán)境就是細胞外液;掌握內環(huán)境的理化性質,能理論聯(lián)系實際,準確判斷各選項中疾病形成的原因;明確細胞內發(fā)生的變化不屬于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的范疇.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在人體和高等動物體內,在pH由10降到2的過程中,胃蛋白酶的催化速度將( �。�
A.不斷上升B.不斷下降C.沒有變化D.先降后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圖中a、b、c曲線表示某種酶在不同處理條件下,催化某反應過程中生成物的量和反應時間的關系.解讀此圖可獲得的信息是( �。�
A.三條曲線的差異可能是處理的pH不同造成的
B.三條曲線的差異可能是反應底物的量不同造成的
C.三條曲線的差異不可能是溫度不同造成的
D.b曲線的處理條件是此酶催化反應的最適條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伴隨著生命科學的新突破,現(xiàn)代生物技術已經廣泛地應用于工業(yè)、農牧業(yè)、醫(yī)藥、環(huán)保等眾多領域,產生了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請回答下列生物技術方面的問題.
(1)微生物在果酒、果醋、腐乳、泡菜等食品加工方面應用廣泛,其中與果醋、泡菜制作密切相關的微生物分別是醋酸菌和乳酸菌.
(2)在微生物的實驗室培養(yǎng)中常常要進行消毒和滅菌的工作.滅菌是指使用強烈的理化因素殺死物體內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實驗室常用的滅菌方法有灼燒滅菌干熱滅菌高壓蒸汽滅菌(至少答2種).
(3)微生物一般來自土壤,在平板培養(yǎng)基上分離純化細菌常用的接種方法是平板劃線法和稀釋涂布平板法等.
(4)如圖為提取胡蘿卜素的萃取樣品通過紙層析鑒定的結果示意圖,請據(jù)圖回答問題:
I、該圖所示的鑒定方法的基線一般距底邊2cm.

Ⅱ、A、B、C、D四點中,屬于標準樣品的樣點是A和D.在圖中的層析譜中,圖中②代表的物質是其他色素和雜質.
Ⅲ、該層析的目的是胡蘿卜素萃取樣品的鑒定,而“葉綠體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的實驗中層析的目的是分離葉綠體中的色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如圖中的三個曲線圖分別表示:圖①表示將抗原注射于兔體內后抗體產生量的變化,當?shù)?天,同時注射抗原Y和X,則曲線b、c分別表示對抗原Y和X的抗體產生量.圖②表示溫度與酶的催化效率的關系.圖③表示將植物放在不同濃度CO2環(huán)境條件下,其光合速率受光照強度影響的變化曲線,圖中b點與a點相比較,b點處葉肉細胞中C3的含量較低;b點與c點相比較,b點處葉肉細胞中C3的含量較高.上述敘述中,正確的有( �。�
A.對三個圖中的曲線的敘述都正確B.對三個圖中的曲線的敘述都不正確
C.對其中兩個圖中的曲線的敘述正確D.有一個圖中的曲線的敘述正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科學家預測我國人口仍將在較長的時期內持續(xù)增長直到21世紀中葉,科學家預測我國人口未來動態(tài)的信息主要來自( �。�
A.種群數(shù)量和密度B.種群的性別比例C.出生率和死亡率D.種群的年齡組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注射抗體和注射疫苗都是使人體獲得免疫力的方法,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目前人類可以通過計劃免疫來預防所有的傳染病
B.注射抗體比注射疫苗可以使人獲得更持久的免疫力
C.注射疫苗使人體獲得抗體的過程叫細胞免疫
D.醫(yī)學上一般采用注射疫苗進行免疫預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4.小麥中高桿(A)對矮桿(a)為顯性,抗�。˙)對不抗病(b)為顯性,現(xiàn)有高桿抗病小麥品種進行自花傳粉,后代中出現(xiàn)高桿抗病、高桿不抗病、矮桿抗病、矮桿不抗病4種類型,其比例為59:16:16:9.
(1)高桿與矮桿之間,高桿與抗病或不抗病之間,在遺傳中分別符合基因的分離定律和基因的連鎖與交換定律.
(2)寫出親本基因型在染色體上的位置AB¯ab,求兩對基因之間的交換值是40%%,親本產生AB、Ab、aB、ab4種配子的比例依次為310、210、210、310
(3)在矮桿抗病類型中,純合子占25%,其基因型是aaBB,若要獲得20株純種矮桿抗病植株,至少要種植后代500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遼寧沈陽二中高二下期中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某種鼠疫是由鼠疫桿菌引起的,鼠疫桿菌釋放一種蛋白質外毒素,患者出現(xiàn)中毒性休克綜合征。從病愈患者的血清中提取的抗體對患者有顯著療效。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外毒素是一種抗原,能引起人體的免疫反應

B.該抗體是由效應T細胞產生的一種淋巴因子

C.該免疫過程中,吞噬細胞、T細胞、B細胞均可對鼠疫桿菌特異性識別

D.該免疫過程屬于細胞免疫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