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生物 > 題目詳情
下列關于人類探索遺傳奧秘歷程中所用的科學實驗方法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孟德爾在以豌豆為材料進行研究遺傳規(guī)律時,運用了統(tǒng)計學的方法
B、薩頓提出“基因位于染色體上”的假說時,運用了假說--演繹的方法
C、格里菲思進行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時,運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標記法
D、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結構時,運用了類比推理的方法
考點:人類對遺傳物質的探究歷程
專題:
分析:1、孟德爾獲得成功的原因:
(1)選材:豌豆.豌豆是嚴格的自花傳粉且閉花受粉的植物,自然狀態(tài)下為純種;品系豐富,具多個可區(qū)分的性狀,且雜交后代可育,易追蹤后代的分離情況,總結遺傳規(guī)律.
(2)由單因子到多因子的科學思路(即先研究1對相對性狀,再研究多對相對性狀).
(3)利用統(tǒng)計學方法.
(4)科學的實驗程序和方法.
2、遺傳學中常見的科學的研究方法有:
(1)假說-演繹法:在觀察和分析基礎上提出問題以后,通過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釋問題的假說,根據假說進行演繹推理,再通過實驗檢驗演繹推理的結論.如果實驗結果與預期結論相符,就證明假說是正確的,反之,則說明假說是錯誤的.例如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摩爾根研究的伴性遺傳等.
(2)類比推理法:類比推理指是根據兩個或兩類對象在某些屬性上相同,推斷出它們在另外的屬性上(這一屬性已為類比的一個對象所具有,另一個類比的對象那里尚未發(fā)現)也相同的一種推理.薩頓的假說“基因在染色體上”運用了類比推理法.
(3)模型構建法:模型是人們?yōu)榱四撤N特定的目的而對認識對象所做的一種簡化的概括性的描述,這種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有的借助具體的實物或其它形象化的手段,有的則抽象的形式來表達.模型的形式很多,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數學模型等.以實物或圖畫形式直觀的表達認識對象的特征,這種模型就是物理模型.沃森和克里克制作的著名的DNA雙螺旋結構模型,就是物理模型.
(4)放射性同位素標記法:放射性同位素可用于追蹤物質運行和變化的規(guī)律,例如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
解答: 解:A、孟德爾在以豌豆為材料進行研究遺傳規(guī)律時,運用了統(tǒng)計學的方法,A正確;
B、薩頓提出“基因位于染色體上”的假說時,運用了類比推理法,B錯誤;
C、格里菲斯體內轉化實驗沒有運用放射性同位素標記法,赫爾希和蔡斯用放射性同位素標記法(分別用32P或35S標記的噬菌體侵染細菌)研究噬菌體的遺傳物質,C錯誤;
D、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結構時,運用了模型法,D錯誤.
故選:A.
點評:本題考查人類對遺傳物質的探索歷程,要求考生了解人類對遺傳物質的探索歷程,掌握不同階段各科學家的實驗過程、實驗現象及實驗結論,能結合所學的知識準確判斷各選項.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橘皮精油的提取操作流程是(  )
A、石灰水浸泡→漂洗→靜置→壓榨→過濾→再次過濾→橘皮油
B、石灰水浸泡→漂洗→過濾→壓榨→靜置→再次過濾→橘皮油
C、石灰水浸泡→漂洗→壓榨→過濾→靜置→再次過濾→橘皮油
D、石灰水浸泡→過濾→漂洗→壓榨→靜置→再次過濾→橘皮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某嬰兒因長期食用劣質奶粉而出現身體浮腫、哭鬧不安、肌肉抽搐的現象造成此現象的原因是血液中缺乏( 。
A、糖類、鈣離子
B、蛋白質、鈣離子
C、蛋白質、鋅離子
D、脂質、維生素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下列結構或物質肯定不含核糖的是(  )
A、ATPB、酶
C、DNAD、核糖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皺粒豌豆比圓粒豌豆更甜美的根本原因是( 。
A、淀粉含量高
B、淀粉含量低
C、外來基因插入影響淀粉分支酶的合成
D、蔗糖不能吸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蛋白質的基本組成單位是(  )
A、氨基酸B、糖類
C、核苷酸D、核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表是某地區(qū)森林群落演替過程中相關量統(tǒng)計,試根據表中數據回答問題:
1953年1973年1984年1996年
葉面積數2.486.6111.2817.76
光能截獲率(%)20.342.388.995.9
總初級生產量(t/hm2.a-117.4355.50116.61150.81
凈初級生產量(t/hm2.a-11.5014.5223.8826.00
(1)該地區(qū)生物群落的演替類型屬于
 
,從數據分析,在演替過程中群落物種豐富度變化趨勢是
 

(2)統(tǒng)計表明隨著群落演替的進行,生態(tài)系統(tǒng)光能截獲率變化與葉面指數的關系是
 


(3)圖是1953~1996年間該生態(tài)系統(tǒng)生物量(有機物量)統(tǒng)計圖,據圖你可以得出的生物量演變規(guī)律是
 

(4)在對該地區(qū)某時間群落結構進行調查時,可以采用
 
法對植物豐富度進行調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如圖表示某哺乳動物精巢內細胞的分裂過程示意圖,圖中Ⅰ~Ⅲ表示分裂過程,1~5表示細胞分裂圖象,圖中1細胞的基因型是AaXBY.請據圖回答:

(1)圖中1細胞和2細胞中所含染色體組成完全相同的生物學意義是
 

(2)圖中Ⅱ過程中染色體行為變化的主要特點是
 
,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數目減半發(fā)生在以上圖示的
 
過程.
(3)基因重組發(fā)生在以上圖示的
 
過程,兩個3細胞的基因組成是
 

(4)若圖中2細胞的一條染色體的DNA分子已經被15N標記,正常情況下該細胞形成的成熟生殖細胞中含15N與不含15N的比例是
 

(5)若圖中2細胞在減數第一次分裂過程中性染色體沒有分離,減數第二次分裂正常,則此細胞產生精子的基因型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下列有關生物學實驗的描述,正確的是(  )
A、西瓜中含有豐富糖分,常用做還原糖的鑒定材料
B、“觀察植物根尖細胞有絲分裂”實驗中,顯微鏡能觀察到一個細胞連續(xù)分裂的過程
C、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時,不能依據是否產生C02來判斷其呼吸方式
D、顯微鏡下觀察到的質壁分離是指細胞質和細胞壁的分離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