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玉米果皮黃色(A)對白色(a)為顯性,非甜味(D)對甜味(d)為顯性,兩對基因分別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現(xiàn)有甲、乙、丙三個品系的純種玉米,其中基因型分別為AADD、aaDD、AAdd.
(1)若要利用果皮黃色與白色這一對相對性狀來驗證基因分離定律,可作為親本的組合有(填寫品系類型)乙與甲或乙與丙.
(2)甲和丙不能(能/不能)作為親本進行驗證自由組合定律的實驗,原因是甲與丙之間只具有一對相對性狀.
(3)乙和丙雜交獲得F1,再自花授粉,后代中出現(xiàn)黃色果皮、甜味玉米的概率是$\frac{3}{16}$.
(4)已知玉米為風媒傳粉,現(xiàn)有甲與丙品系玉米相間種植,雌蕊接受兩種植物的花粉的幾率相同,那丙植株果穗上收獲非甜味與甜味玉米的比例是1:1.
(5)神州七號衛(wèi)星所搭載的玉米種子,返回地面后,經(jīng)種植培育,得到產(chǎn)量高、生長周期短的新品種,這種育種方法所依據(jù)的原理是基因突變或染色體變異及.
(6)若想培育出AaaDDd新類型,請利用現(xiàn)有品系,在如圖方框中試用遺傳圖解表示育種的過程(表現(xiàn)型不作要求).

分析 1、基因分離定律的實質(zhì)是: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產(chǎn)生配子時,位于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隨同源染色體的分離而分離,分別進入不同的配子中,隨配子獨立遺傳給后代.
2、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zhì):位于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分離的同時,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進行自由組合.
3、可遺傳變異包括基因突變、基因重組和染色體變異.多倍體育種的原理是染色體變異,方法是用秋水仙素處理或低溫處理使染色體數(shù)目加倍.

解答 解:(1)甲×乙后代出現(xiàn)Aa、乙×丙后代出現(xiàn)Aa,因此可以用乙與甲或乙與丙驗證基因分離定律.
(2)甲和丙雜交后代只出現(xiàn)一對性對性狀,因此不能用于驗證基因自由組合定律.
(3)乙丙雜交得到的子一代的基因型是AaDd,子一代自交得子二代,基因型及比例是A_D_:A_dd:aaD_:aadd=9:3:3:1,其中A_dd表現(xiàn)為黃色果皮、甜味玉米,比例是$\frac{3}{16}$.
(4)就甜味與非甜味這一對相對性狀來說,甲的基因型是DD,丙的基因型是dd,兩個品系相間種植,丙植株果穗上收獲的玉米的胚乳的基因型可能是ddd,也可能是Ddd,比例是1:1,因此甜玉米與非甜玉米之比是1:1.
(5)神州七號衛(wèi)星所搭載的玉米種子,返回地面后,經(jīng)種植培育,得到產(chǎn)量高、生長周期短的新品種,這種育種方法所依據(jù)的原理是基因突變或染色體變異.
(6)若想培育出AaaDDd新類型,采用多倍體育種的方法,即用秋水仙素處理乙品種,然后與丙雜交,選出符合要求的類型,遺傳圖解如下:

故答案為:
(1)乙與甲或乙與丙
(2)不能   甲與丙之間只具有一對相對性狀
(3)$\frac{3}{16}$      
(4)1:1        
(5)基因突變或染色體變異
(6)如圖:

點評 本題旨在考查學生理解基因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zhì)及多倍體育種的過程,并應用相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如圖示正常生理條件下動物肌肉細胞細胞膜轉(zhuǎn)運部分物質(zhì)示意圖,下列與圖中信息不相符的說法是( 。
A.Na+既可順濃度梯度運輸也可逆濃度梯度運輸
B.甲側(cè)為細胞外,乙側(cè)為細胞內(nèi)
C.圖中葡萄糖跨膜運輸受Na+驅(qū)動
D.圖中葡萄糖的跨膜運輸不需要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6.如圖表示某生物細胞有絲分裂過程核中DNA含量變化過程,據(jù)圖回答:
(1)圖B中有8個DNA分子.該生物體細胞中含有4條染色體.
(2)圖B表示的分裂時期相當于圖A中c~d段,分裂后子細胞中含有4條染色體.①和②兩條染色體是經(jīng)過染色體復制和著絲點分裂所形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2.如圖是與細胞增殖和分化有關的圖解,據(jù)圖回答下列有關問題:
(1)甲圖A表示的是細胞增殖過程,B是細胞分化過程.乙處于有絲分裂的后期.
(2)甲圖中b、c、d、e具有相同的遺傳信息或染色體數(shù).
(3)甲圖中,若e 能合成血紅蛋白,則b、c、d都不能(不能或能)合成,其主要原因是控制合成血紅蛋白的遺傳信息處于關閉狀態(tài).
(4)若a為植物細胞,而d能在體外條件下培養(yǎng)成一個植物體,說明d具有全能性.
(5)甲圖中的a、b、c、d、e這五個細胞相比,哪一個細胞的全能性最大?a.
(6)乙圖中細胞所代表的生物有染色體4條,①和⑤兩條染色體是經(jīng)過分裂間期復制形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吉林省高一上期中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關于“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

A.染色時先用甲基綠,后用吡羅紅

B.使用鹽酸的主要目的是殺死細胞核

C.沖洗時的速度要迅速

D.水解之前要將涂有口腔上皮細胞的載玻片烘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對如圖所示相關模型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圖1中表示細胞周期,a、c段用秋水仙素處理能誘導染色體加倍
B.圖2中的溫度在a、b時酶分子結構改變、活性較低
C.圖3中bc段和de段CO2吸收量減少,C3含量下降
D.圖4中造成cd段下降的原因在有絲分裂和減數(shù)分裂中是相同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某農(nóng)場面積約280hm2,農(nóng)場豐富的植物資源為黑線姬鼠提供了很好的生存條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鷹前來捕食.某實驗小組用標志重捕法調(diào)查黑線姬鼠的種群密度,第一次捕獲了100只,標記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獲了280只,發(fā)現(xiàn)其中有2只帶有標記.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鷹的遷入率增加不會影響黑線姬鼠的種群密度
B.該農(nóng)場黑線姬鼠的種群密度約為50只/hm2
C.植物→鼠→鷹這條食物鏈中,第一營養(yǎng)級含能量最少
D.黑線姬鼠種群數(shù)量下降說明該農(nóng)場群落的豐富度下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1.有同學從資料上獲知:二氯二乙胺能夠阻止參與DNA復制的酶與DNA相互作用,由此推測:二氯二乙胺能抑制癌細胞的增殖,可作為一種癌癥的化療藥物,并就此問題設計實驗進行了探究.以下為該同學設計的實驗方案:
(一)實驗材料:
肝部長有腫瘤的小鼠,二氯二乙胺溶液,蒸餾水,生理鹽水,含有全部營養(yǎng)物質(zhì)的細胞培養(yǎng)液,顯微鏡,試管,吸管等.
(二)實驗步驟:
①取潔凈的培養(yǎng)皿一個,加入適量的培養(yǎng)液.
②從小鼠肝部切取腫瘤組織并將其剪碎,利用某種酶處理,使細胞分散開,置于培養(yǎng)皿中培養(yǎng).
③取潔凈的試管5支,加入等量培養(yǎng)液,編號1、2、3、4、5,在1-4號試管中加入等量的不同濃度的二氯二乙胺溶液,5號試管中加入等量生理鹽水.
④分別從5支試管吸取適量的培養(yǎng)液,在顯微鏡下觀察計數(shù),記錄數(shù)據(jù).
⑤從培養(yǎng)皿中吸取等量的培養(yǎng)液置于1-5號試管中,振蕩后,在冰箱中培養(yǎng)一段時間.
⑥從靜置的5支試管中吸取適量的培養(yǎng)液,在顯微鏡下觀察計數(shù),記錄數(shù)據(jù).
(三)分析
(1)在該實驗中,遵循了實驗設計的哪些原則?對照原則、單一變量原則、等量原則(至少寫出2個).
(2)第②步中所用的“某種酶”是指胰蛋白酶(或“膠原蛋白酶”)酶.上述細胞培養(yǎng)液中必需包含細胞生長所需的營養(yǎng)物質(zhì),如:糖類(或“碳源”)、氨基酸(或“氮源”)、無機鹽、水、血清(或“生長因子”)(至少寫出3種)等.在第④步和第⑥步中,除題目中所給出的實驗器材之外,還有一件必需的實驗器材是血球計數(shù)板(或“血細胞計數(shù)板”).
(3)請指出并糾正上面這位同學在第⑤步和第⑥步的操作上的錯誤:
第⑤步:在“冰箱中”應改為在“適宜溫度下”或“恒溫箱中”;
第⑥步:“從靜置的”應改為“振蕩搖勻后”.
(4)該學生根據(jù)修改后的正確方法進行實驗,得到的結果如下:
實驗組別12345
二氯二乙胺濃度(mg/mL)0.10.20.30.40
培養(yǎng)前細胞數(shù)目(個/mL)350363342335336
培養(yǎng)后細胞數(shù)目(個/mL)32027518696560
根據(jù)實驗結果,你能得出的結論是:在一定范圍內(nèi),隨二氯二乙胺濃度的增大,對癌細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逐漸增強.
(5)請根據(jù)上述實驗結果,繪出培養(yǎng)后細胞數(shù)目的折線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下列A、B兩圖分別表示某兩種生物細胞亞顯微結構的一部分,請據(jù)圖回答先關問題:
(1)A圖表示動物細胞的亞顯微結構,B圖表示(高等)植物細胞的亞顯微結構.
(2)根據(jù)圖中數(shù)字說出細胞器的名稱.9是線粒體;13是中心體;4是葉綠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