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生物 > 題目詳情
若生物體的一個基因中增加了一個堿基對,這種變化屬于(  )
A、基因突變
B、基因重組
C、染色體結構變異
D、染色體數(shù)量變異
考點:基因突變的特征
專題:
分析:變異包括可遺傳變異和不可遺傳變異,前者是由于遺傳物質改變引起的,后者是環(huán)境因素引起的.可遺傳的變異包括:
(1)基因突變是基因結構的改變,包括堿基對的增添、缺失或替換.
(2)基因重組是指同源染色體上非姐妹單體之間的交叉互換和非同源染色體上非等位基因之間的自由組合.
(3)染色體變異是指染色體結構和數(shù)目的改變.染色體結構的變異主要有缺失、重復、倒位、易位四種類型.染色體數(shù)目變異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細胞內個別染色體的增加或減少,另一類是細胞內染色體數(shù)目以染色體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減少.
解答: 解:基因突變是指基因中堿基對的增添、缺失或替換.因此,一個基因中增加了一個堿基對屬于基因突變.
故選:A.
點評:本題知識點簡單,考查基因突變的相關知識,只要考生識記基因突變的概念即可正確答題.對于此類試題,還需要考生掌握三種可遺傳變異的區(qū)別.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能合成脲酶的微生物所需要的碳源和氮源分別是( 。
A、CO2和N2
B、葡萄糖和NH3
C、CO2和尿素
D、葡萄糖和尿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如圖為小鼠細胞膜的結構功能示意圖,其中①②③④表示物質,甲、乙、丙表示過程.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③的存在表明細胞膜內外具有不對稱性
B、①可能是K+,具有維持細胞內液滲透壓的作用
C、甲、乙、丙過程與細胞膜的流動性有關
D、②、④的結構相同,具有控制物質進出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如圖表示一個完整反射弧結構,其中腓腸肌既與傳入神經相連,又與傳出神經相連,且傳出神經末梢與腓腸肌細胞接觸部分類似突觸稱為“神經肌肉接頭”.以下分析正確的是(  )
A、大腦既能接受興奮,又能傳遞興奮,故反射弧中興奮的傳遞是雙向的
B、興奮傳到突觸后膜時發(fā)生的信號轉換為電信號→化學信號
C、刺激腓腸肌,電流表指針將發(fā)生兩次相反方向偏轉
D、刺激M點電流計指針發(fā)生兩次相同方向的偏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下列有關變異和生物進化的描述,正確的是( 。
A、只有在新物種形成時,才發(fā)生基因頻率的改變
B、自然選擇決定了生物變異和進化的方向
C、種群內基因頻率的改變在世代間具有連續(xù)性
D、利用八倍體小黑麥的花藥經過組織培養(yǎng)獲得的植株是四倍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遺傳信息、密碼子、RNA聚合酶結合位點分別位于( 。
A、DNA、mRNA、DNA
B、DNA、tRNA、DNA
C、DNA、tRNA、mRNA
D、DNA、mRNA、tR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人的多指(A)對正常指(a)為顯性.在一個多指患者(Aa)的下列各細胞中,不含或可能不含顯性基因A的是(  )
①神經細胞  ②成熟的紅細胞  ③初級精母細胞  ④次級精母細胞  ⑤精子.
A、①②B、②④⑤
C、①③⑤D、③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下列關于細菌和藍藻的說法正確的是( 。
A、藍藻是不能進行光合作用的異養(yǎng)生物,而細菌是能進行光合作用的自養(yǎng)生物
B、藍藻是能進行光合作用的自養(yǎng)生物,而大多數(shù)細菌是不能進行光合作用的異養(yǎng)生物
C、二者細胞中都沒有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但都有擬核,擬核中有染色體
D、二者都屬于原核生物,與真核生物相比,細胞中都沒有核膜,沒有核糖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下列關于基因重組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能產生新的基因型
B、能產生新的基因
C、能產生性狀重新組合的類型
D、配子的隨機組合不是基因重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