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生物 > 題目詳情
如圖表示干細胞的三個發(fā)育途徑.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由A細胞形成的B細胞仍然保持著其特有的
 
能力;
(2)若D細胞是胰腺細胞,則結構⑦所起的作用是
 
,該細胞直接生活的內環(huán)境是
 

(3)如果B細胞以后有部分細胞無限增殖,且細胞之間粘著性降低,是因為外界因素使
 
 
發(fā)生突變.
(4)A細胞形成D細胞的實質是
 

(5)若D細胞是正在衰老的細胞,則細胞中結構⑧發(fā)生的變化是
 

(6)由A細胞到形成多個卵細胞的過程,則必須經過細胞的
 
分裂.
(7)用丙酮從D細胞中提取脂質,在空氣-水界面上鋪展成單分子層,測得的單分子層面積是否大于D細胞表面積的2倍?理由是什么?
 
;
 
考點:干細胞的研究進展和應用
專題:
分析:1、由圖可知,A→B經過有絲分裂,B為干細胞,分化程度低,具有多向分化潛能;A→C經過經過細胞的凋亡,即由基因所決定的細胞自動結束生命的過程;A→D經過細胞分化,實質是基因的選擇性表達.
2、①表示線粒體,②表示內質網,③表示核糖體,④表示染色質,⑤表示核仁,⑥表示核膜,⑦表示高爾基體,⑧表示細胞核,⑨表示細胞膜.
解答: 解:(1)干細胞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
(2)若D細胞是胰腺細胞,能形成分泌蛋白,其中⑦高爾基體的作用是對來自內質網的蛋白質進行加工、轉運、分類和包裝.
(3)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抑癌基因和原癌基因發(fā)生突變,使細胞發(fā)生轉化而引起癌變.
(4)細胞分化過程是細胞在形態(tài)、結構和功能上發(fā)生穩(wěn)定性差異的過程,其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選擇性表達.
(5)衰老細胞中細胞核體積增大、核膜內折、染色質收縮、染色加深.
(6)卵原細胞經過有絲分裂增殖,通過減數分裂形成卵細胞,即卵原細胞通過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形成多個卵細胞.
(7)用丙酮從D細胞中提取脂質,鋪展成單分子層,測得的單分子層面積遠大于D細胞表面積的2倍,因為D細胞內除了細胞膜以外,還有其他生物膜.
故答案為:
(1)分裂、分化 
(2)對來自內質網的蛋白質進行加工、轉運、分類和包裝   組織液
(3)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4)基因的選擇性表達
(5)細胞核體積增大、核膜內折、染色質收縮
(6)有絲分裂和減數
(7)因為D細胞內除了細胞膜以外,還有其他生物膜
點評:本題以干細胞的三個發(fā)育途徑圖為載體,考查細胞分裂、分化、細胞結構和功能、細胞衰老和生物膜系統,意在考查考生的識圖能力和理解判斷能力,屬于中等難度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在一個生態(tài)系統中,食草動物所同化的能量等于( 。
A、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總量
B、被食草動物吃了的植物所含的能量減去食草動物糞便等排出物中所含的能量
C、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總量減去生產者的呼吸量
D、用于草食動物的生長、發(fā)育、繁殖所需的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蛋白質的基本單位是(  )
A、葡萄糖B、核苷酸
C、氨基酸D、甘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如圖示我國南、北方比較常見的農業(yè)生態(tài)系統.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甲圖是我國南方“;~塘”農業(yè)生態(tài)系統,在不考慮人工投入的情況下,流經該生態(tài)系統的總能量(總初級生產量)是
 
.人們將蠶沙(蠶的糞便)投入魚塘,被魚等水生生物食用,蠶沙中所含的能量主要屬于第
 
營養(yǎng)級.魚等水生生物的排泄物及未被利用的有機物和底泥,其中一部分經過
 
的作用后可作為肥料,返回桑基,培育桑樹.

(2)乙圖是我國北方某地構建的農業(yè)生態(tài)系統的結構模式圖,害蟲和豬的關系是
 
.若人的食物有水稻、鴨和豬肉,要使該農場供養(yǎng)更多的人,應如何調整營養(yǎng)關系?
 
.在丙圖中用箭頭和文字補充完成能量流經鴨種群的情況.
 

(3)建立人工生態(tài)系統的目的是實現對能量的
 
,提高能量的利用率.與種植單一作物的農田相比,該生態(tài)系統的自我調節(jié)能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雜交實驗表明,樺尺蛾體色受到一對等位基因S和s控制,黑色S對淺色s為顯性.在曼徹斯特地區(qū),19世紀中期以前,種群中S基因頻率很低,在5%以下,到20世紀則上升到95%以上.據題回答:
(1)從遺傳的角度分析:
①最初的S基因是通過
 
出現的.除它外,還有
 
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
②在雜交實驗過程中S、s基因遵循的遺傳定律是
 

(2)試用現代生物進化理論分析這一變化的原因.
①19世紀,樺尺蛾的棲息地(樹干)上長滿了地衣,在此環(huán)境下,種群s基因頻率變化趨勢是
 

②隨著英國工業(yè)的發(fā)展,工業(yè)煉銅使地衣不能生長,樹皮暴露,并被煤煙熏成黑褐色,在此環(huán)境條件下,種群S基因頻率的變化趨勢是
 

③上述事例說明,種群中產生的變異是
 
,經過長期的
 
,其中不利變異被不斷
 
,有利的變異則逐漸積累,從而使種群的
 
發(fā)生
 
改變,導致生物朝著一定方向緩慢地進化.因此生物進化的方向是由
 
決定的.
④這個種群是否形成了新的物種?為什么?
 

⑤若將一個瀕臨絕滅的種群遷移到一個新環(huán)境中,且該新環(huán)境食物充足,沒有天敵,那么這個種群個體數一定會迅速增加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①發(fā)生過敏反應時圖1中[
 
]
 
的通透性增大,血漿蛋白進入[
 
]
 
,使它的滲透壓升高;②過度疲勞時,B中代謝產物的大量積累,導致其滲透壓
 
;③嚴重營養(yǎng)不良使血漿蛋白含量下降,血漿滲透壓
 
,因而水分向
 
滲透;④淋巴循環(huán)受阻.以上原因都可能使人體出現
 
現象.
(2)在圖2的②中含有許多對酸堿緩沖物質,舉出一對:
 
.當肌肉中產生大量的乳酸時,就與其中的
 
發(fā)生作用生成乳酸鈉和碳酸,使乳酸對pH影響不大,碳酸是一種弱酸,能分解成
 
和水,并且該物質會刺激
 
中樞,使呼吸運動增強而其排出.
(3)根據圖2回答問題:圖中的毛細淋巴管壁細胞的內環(huán)境是(填標號)
 
;CO2濃度最高的內環(huán)境成分是標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生物--選修1生物技術實踐]
某生物實驗小組進行固定化酵母細胞的制備,并開展游離酵母和固定化酵母發(fā)酵產酒酒精度和發(fā)酵液中糖類含量的比較,請回答下列問題.
相對值
時間/d
游離酵母 固定化酵母/度
酒精度 糖類含量 酒精度 糖類含量
0 0 11.4 0 11.4
2 1.0 9.9 2.5 8.5
4 2.1 9.6 4.2 7.0
6 3.2 9.1 5.0 6.0
8 3.9 8.0 5.4 4.0
10 4.3 7.0 6.0 3.4
12 4.6 6.0 6.4 3.4
(1)制作固定化酵母細胞的實驗步驟:酵母細胞的活化→
 
→配制海藻酸鈉溶液→
 
→固定化酵母細胞.
(2)影響實驗成敗的關鍵步驟是
 

(3)實驗中鈣離子的作用是使膠體聚沉,海藻酸鈉起
 
的作用.
(4)該小組將制備的固定化酵母與游離酵母分別放在一定的條件下發(fā)酵,定時記錄發(fā)酵液中酒精度和糖類含量的變化.
①實驗過程中的“在一定條件下發(fā)酵”的條件是
 
,要求條件相同是為了確保
 

②由表格可知,固定化酵母和游離酵母發(fā)酵都能產生酒精,但固定化酵母在發(fā)酵前期的延遲期的時間比游離酵母的要
 
,并且固定化酵母發(fā)酵產生酒精的速度比游離酵母要
 
.從糖類含量可知,發(fā)酵液里面殘?zhí)堑,發(fā)酵更徹底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如圖所示,是物質的跨膜運輸過程,請據圖回答:

(1)A代表
 
分子;B代表
 
;D代表
 

(2)細胞膜從功能上來說,它是一層
 
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關鍵是發(fā)展生態(tài)農業(yè),走可持續(xù)發(fā)展之路.如圖是某地區(qū)嘗試的生態(tài)農業(yè)模式圖.它利用雛鴨旺盛的雜食性,吃掉稻田里的雜草和害蟲;利用鴨不間斷的活動產生中耕渾水效果,既刺激了水稻生長,又促進了土壤中原有農藥的分解;水稻的秸稈,用作養(yǎng)豬、養(yǎng)鴨、培育蘑菇、生產沼氣,鴨糞、沼渣等用于肥田,從而生產出無污染大米與蛋肉類.請據圖回答下列有關問題:

(1)該農業(yè)生態(tài)系統中最基本、最關鍵的成分是
 
;鴨屬于
 
消費者;蔬菜大棚中的全部生物,在生態(tài)學上稱為
 

(2)該生態(tài)系統把很多單個生態(tài)系統通過優(yōu)化組合有機地整合在一起,遵循了生態(tài)工程的
 
原理.
(3)儲存在生產者體內的能量,最終去向是
 

(4)按林德曼10%定律,若該生態(tài)系統中水稻和雜草共固定了4.5×109kJ的能量,沼氣池中的微生物從水稻和雜草中獲得了3.2×108kJ的能量.那么害蟲最多可從水稻和雜草獲得能量
 
kJ.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