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下列有關種群與群落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可用樣方法調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數(shù)量的變化
B.某培養(yǎng)瓶中生活的兩種綠藻,一種數(shù)量增加,另一種數(shù)量減少,屬于種間競爭實例
C.草坪中的動物沒有分層現(xiàn)象,而樹林中的動物具有分層現(xiàn)象
D.次生演替的速度比初生演替的速度慢

分析 1、利用血球計數(shù)板在顯微鏡下直接計數(shù)是一種常用的細胞計數(shù)法,這種方法可以直接測定樣品中全部的細胞數(shù)目,所以一般用于單細胞微生物數(shù)量的測定,由于血球計數(shù)板上的計數(shù)室蓋上蓋玻片后的容積是一定的,所以可根據(jù)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的細胞數(shù)目來計算單位體積的細胞的總數(shù)目.
2、競爭是指兩種或兩種以上生物相互爭奪資源和空間.競爭的結果常表現(xiàn)為相互抑制,有時表現(xiàn)為一方占優(yōu)勢,另一方處于劣勢甚至滅亡.

解答 解:A、樣方法是調查植物種群密度的方法,肉眼看不見的微生物采用抽樣檢測法,A錯誤;
B、兩種綠藻屬于兩個物種,二者競爭陽光、養(yǎng)料等生存資源,同時根據(jù)一種增加另一種減少,可推測是競爭關系,B正確;
C、草坪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動物,大都具有挖洞或快速奔跑的行為特點,這個群落中動物也具有分層現(xiàn)象,如:土壤中的蚯蚓、草上的蜘蛛等;樹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動物,營樹棲攀援生活的種類特別多,具有明顯的垂直分層現(xiàn)象,C錯誤;
D、初生演替條件惡劣,故演替的速度比次生演替的速度慢,D錯誤.
故選:B.

點評 本題考查探究酵母菌種群數(shù)量變化、競爭、生物群落結構及群落演替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考生對所學生物學知識的理解能力和識記能力.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陜西西北大學附屬中學高二下期中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下圖表示含有目的基因D的DNA片段長度(bp即堿基對)和部分堿基序列,圖右表示一種質粒的結構和部分堿基序列,F(xiàn)有MspI、BamHI、MboI、SmaI 4種限制性核酸內切它們識別的堿基序列和酶切位點分別為C↓CGG、G↓GATCC、↓GATC、CCC↓GGG。

 

(1)若用限酶SmaI完全切割圖中含有目的基因D的DNA片段,其產(chǎn)物長度分為 。 若圖左DNA分子中虛線方框內的堿基對被T-A堿基對替換,那么基因D就突變?yōu)榛騞。從隱形純合子中分離出圖示對應的DNA片段,用限制酶Sma I完全切割,產(chǎn)物中共有 種不同長度的DNA片段。

(2)為了提高試驗成功率,需要通過 技術擴增目的基因,以獲得目的基因的大量拷貝。在目的基因進行擴增時,加入的引物有A、B兩種,若該目的基因擴增n代,則其中含有A、B引物的DNA分子有 個。

(3)若將圖中質粒和目的基因D通過同種限制酶處理后進行連接,形成重組質粒,那么應選用的限制酶是 。

為了篩選出成功導入含目的基因D的重組質粒的大腸桿菌,首先將大腸桿菌在

的培養(yǎng)基上培養(yǎng),得到如圖示的菌落。再將滅菌絨布按到培養(yǎng)基上,使絨布面沾上菌落,然后將絨布按到含 的培養(yǎng)基上培養(yǎng),得到如圖2的結果(空圈表示與圖1對照無菌落的位置)。挑選目的菌的位置為 。

(5)若目的基因在工程菌中表達產(chǎn)物是一條多肽鏈,如考慮終止密碼,則其至少含有的氧原子數(shù)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陜西西北大學附屬中學高二下期中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某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將生長激素基因通過質粒介導進入大腸桿菌細胞內,來表達產(chǎn)生生長激素.已知質粒中存在兩個抗性基因:A是抗鏈霉素基因,B是抗氨芐青霉素基因,且目的基因要插入到基因B中,而大腸桿菌不帶有任何抗性基因.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導入大腸桿菌的質粒一定為重組質粒

B.RNA聚合酶是構建該重組質粒必需的工具酶

C.可用含氨芐青霉素的培養(yǎng)基檢測大腸桿菌中是否導入了重組質粒

D.在含氨芐青霉素培養(yǎng)基中不能生長,但在含鏈霉素培養(yǎng)基中能生長的可能是符合生產(chǎn)要求的大腸桿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1.請回答有關實驗設計方面的問題:
小王發(fā)現(xiàn)無論是溫室還是大棚,用的玻璃或塑料都是無色透明的,是不是不同顏色的光對植物光合作用的影響是不同的呢?小王想知道自然光和不同顏色的光哪種光對植物光合作用最為有利,小王設計了如下的實驗方案:
(1)實驗材料:生長狀況相似的天竺葵植株若干盆,不同顏色的玻璃鐘罩若干,碘液,滴管,鑷子,白瓷磚,其他相關實驗材料;
(2)實驗方案:
第一步:將這些生長狀況相似的天竺葵植株在黑暗中放置2~3天;
第二步:取三盆上述在黑暗中放置過的天竺葵,分別放在藍色、紅色和綠色三種顏色的玻璃鐘罩內,形成甲、乙、丙三套實驗裝置(如下圖);

第三步:將三套實驗裝置同時置于陽光下(假設陽光強度足夠、玻璃鐘罩內的CO2濃度、溫度均滿足實驗要求),放置一定時間;
第四步:分別取甲、乙、丙三盆天竺葵葉若干放在不同的白瓷磚上,分別滴加適當?shù)牡庖,觀察天竺葵葉的變色情況.
根據(jù)上述實驗設計,回答下列問題:
(1)上述實驗方案有兩處不恰當之處,請指出:
①缺少自然光的對照實驗(缺乏透明玻璃鐘罩的對照實驗);
②天竺葵葉沒有脫水處理(天竺葵葉直接滴加碘液).
(2)如果按改正后的實驗方案進行實驗,發(fā)現(xiàn)綠色鐘罩內天竺葵葉上的藍色最淺,說明綠光照射下植物的光合作用最弱(填“強”或“弱”).
(3)小王在實驗中還發(fā)現(xiàn),隨著實驗的進行,玻璃鐘罩的內壁上附有許多水珠,原因是天竺葵進行了蒸騰作用.
(4)綜合改進后的實驗結果,小王分析了在北方進行大棚作物栽培時一般采用無色透明塑料薄膜的原因是無色透明塑料薄膜能夠透光性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如圖表示施用IAA(吲哚乙酸)對某種植物主根長度及側根數(shù)的影響.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促進側根數(shù)量增加的IAA溶液,會抑制主根的伸長
B.將未施用IAA的植株除去部分芽和幼葉,會導致側根數(shù)量增加
C.施用IAA對誘導側根的作用表現(xiàn)為低濃度促進、高濃度抑制
D.與施用10-4mol•L-1的IAA相比,未施用的植株主根長而側根數(shù)量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下列過程中,由RNA聚合酶催化的反應是( 。
A.DNA→RNAB.RNA→DNAC.DNA→DNAD.RNA→蛋白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7屆河北省新高三上學期周練(二)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玉米的高桿(H)對矮桿(h)為顯性。現(xiàn)有若干H基因頻率不同的玉米群體,在群體足夠大且沒有其他因素干擾時,每個群體內隨機交配一代后獲得F1。各F1中基因型頻率與H基因頻率(p)的關系如圖。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

A.0<p<1時,親代群體都可能只含有純合體

B.只有p=b時,親代群體才可能只含有雜合體

C.p=a時,顯性純合體在F1中所占的比例為1/9

D.p=c時,F(xiàn)1自交一代,子代中純合體比例為5/9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填空題

9.馬鈴薯易于取材,可用于生物學實驗,請回答:
(1)馬鈴薯中含有大量儲存能量的淀粉,其發(fā)芽過程中淀粉酶的含量(活性)增高,促使淀粉分解;將其制成勻漿使其與斐林試劑發(fā)生作用,可生成磚紅色沉淀.
(2)將馬鈴薯切成大小和形狀相同的細條,分為a、b、c、d、e和f組(每組的細條數(shù)相等),取上述6組細條分別置于不同濃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相同時間后測量各組馬鈴薯細條的長度.結果如圖所示.假如蔗糖溶液與馬鈴薯細胞之間只有水分交換,請回答:
①a~f六組中滲透失水的是哪幾組?d、e和f,此時細胞發(fā)生了質壁分離現(xiàn)象,其中水分子通過自由擴散方式進出細胞.
②使馬鈴薯細條在浸泡前后長度不變的蔗糖濃度介于0.4-0.5mol.L-1之間,這樣可初步估算出馬鈴薯細胞液的濃度.若進一步探究細胞液濃度,實驗思路是縮小蔗糖溶液的濃度梯度,觀察浸泡前后細條長度不變的具體濃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顯微鏡下觀察時,要將視野左上方的物像移到視野中央,裝片移動的方向應為( 。
A.左上方B.右上方C.左下方D.右下方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