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cessing math: 100%
精英家教網 > 高中生物 > 題目詳情
13.如圖為人體部分組織細胞及其相關生理活動示意圖,據圖分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在個體發(fā)育過程中,甲、乙兩種不同細胞形成的根本原因是DNA不同
B.生活在平原地區(qū)的人剛進入高原地區(qū)時,呼吸的產物直接進入內環(huán)境,使血漿pH顯著下降
C.血紅蛋白所攜帶的氧氣進入細胞乙,就利用的場所是線粒體基質
D.若甲細胞分泌的①隨血液輸送到靶細胞乙,則甲→①→乙過程體現了細胞膜的細胞間信息交流的功能

分析 1、據圖分析,細胞分泌→化學物質進入體液→體液運輸→靶細胞受體信息→靶細胞,體現信息交流的功能.
2、細胞分化是指在個體發(fā)育中,由一個或一種細胞增殖產生的后代,在形態(tài),結構和生理功能上發(fā)生穩(wěn)定性差異的過程.細胞分化的意義:使多細胞生物體中的細胞趨向專門化,有利于提高各種生理功能的效率.
3、動物細胞無氧呼吸產生乳酸,有氧呼吸產生二氧化碳和水.

解答 解:A、在生物生長發(fā)育過程中,由于基因的選擇性表達是細胞出現分化,產生不同的組織.A錯誤;
B、生活在平原地區(qū)的人剛進入高原地區(qū),由于缺氧細胞內呼吸方式有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呼吸的產物乳酸等直接進入內環(huán)境,正常人的血漿pH仍能維持在正常范圍內,與它含有緩沖物質能進行pH值的調節(jié)有關,B錯誤;
C、氧氣參與有氧呼吸的第三階段,場所是線粒體內膜,C錯誤;
D、激素分子運輸到靶細胞,首先與靶細胞上的受體(糖蛋白)結合,進而引起靶細胞原有生理活動的改變.甲→①→乙過程體現了細胞膜的進行細胞間信息交流這一功能.D正確.
故選:D.

點評 本題考查細胞分化、代謝及細胞生活的內環(huán)境和細胞膜的功能等知識,意在考查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屬于中檔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6.小鼠品系眾多,是遺傳學研究的常用材料.如圖是某品系小鼠(2N=40)的某些基因在染色體上的排列情況.該品系成年小鼠的體重受獨立遺傳的三對等位基因A-a、D-d、F-f控制,這三對基因的遺傳效應相同,且具有累加效應(AADDFF的成鼠最重,aaddff的成鼠最輕).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在該小鼠的種群中,控制體重的基因型有27種.用圖中親本雜交獲得F1,F1雌雄個體相互交配獲得F2,則F2中成鼠體重介于親本之間的個體占3132
(2)若圖中父本在形成精子過程中因為減數分裂時同源染色體未分離,受精后形成一只XXY的小鼠,小鼠成年后,如果能進行正常的減數分裂,則可形成4種性染色體不同的配子.
(3)小鼠的有毛與無毛是一對相對性狀,分別由等位基因E、e控制,位于1、2號染色體上.經多次實驗,結果表明,上述親本雜交得到F1后,讓F1的雌雄小鼠自由交配,所得F2中有毛鼠所占比例總是25,請推測最可能的原因是E基因顯性純和致死.
(4)小鼠的體色由兩對基因控制,Y代表黃色,y代表鼠色,B決定有色素,b決定無色素(白色).已知Y與y位于1、2號染色體上,圖中母本為純合黃色鼠,父本為純合白色鼠.請設計實驗探究另一對等位基因是否也位于1、2號染色體上(僅就體色而言,不考慮其他性狀和交叉互換).
第一步:選擇圖中的父本和母本雜交,得到F1;
第二步:讓F1雌雄成鼠相互交配得到F2(或讓F1雌鼠與父本小白鼠交配得到F2);
第三步:觀察統(tǒng)計F2中小鼠的毛色及比例.
結果及結論:
①若子代小鼠毛色表現為黃色:鼠色:白色=9:3:4(或黃色:鼠色:白色=1:1:2),則另一對等位基因不位于1、2號染色體上;
②若子代小鼠毛色表現為黃色:白色=3:1(或黃色:白色=1:1),則另一對等位基因也位于1、2號染色體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6.人體不同細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不盡相同.

(1)圖甲為紅細胞吸收葡糖糖的實驗研究結果,已知紅細胞吸收葡萄糖的過程不消耗能量,葡萄糖進入紅細胞的方式是協(xié)助擴散,細胞外液葡萄糖達到一定濃度后,葡萄糖吸收速率不再增加,原因是載體蛋白的數量是一定的,成熟紅細胞氧化分解葡萄糖的方式是無氧呼吸;
(2)肌細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及調控機理如圖乙所示;
(3)①飯后血糖濃度高時,胰島素分泌增加,促進組織細胞吸收葡萄糖,從而促進葡萄糖以協(xié)助擴散的方式進入肌細胞合成肌糖原;
②血糖濃度低時,肌細胞吸收葡糖糖的量減少,原因是轉運蛋白以胞吞方式被回收到細胞內;
(3)圖丙表示小腸上皮細胞吸收葡萄糖的機理,上皮細胞中的葡萄糖濃度達到腸道內的30000倍時,葡萄糖才不再進入上皮細胞,上皮細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主動運輸,其機理似乎由于上皮細胞膜上Na+,K+,ATP酶的作用,造成細胞內外極高的鈉離子濃度差,這成為葡萄糖進入上皮細胞的動力,葡萄糖出上皮細胞進入血液過程不消耗(填“消耗”“不消耗”)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在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姐妹染色單體分離后,紡錘體消失,其殘體組成成膜體,分布于細胞中央,一些小泡沿成膜體排列成細胞板,小泡的膜互相接觸融合,成為子細胞細胞核,小泡中物質插入細胞板,其他物質逐漸加入,形成新的細胞壁,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小泡由高爾基體產生,其膜中有兩層磷脂分子
B.小泡內物質由核糖體合成
C.動物細胞形成的細胞板使膜向內凹陷
D.細胞板形成的同時,DNA解螺旋,染色體變成染色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感冒病毒、大腸桿菌和水稻都具有的物質或結構是( �。�
A.細胞膜B.細胞質C.細胞壁D.遺傳物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8.科研人員為了研究某化學物質對植物葉肉細胞光合作用的影響,在相同且適宜的光照、溫度等條件下進行了有關實驗,處理及結果如下.
第一步:取生長狀況相似大成熟的該植物若干,平均分成三組;
 組別 處理
 實驗1組 適量的某化學物質處理2<h,等量的蒸餾水處理24h
 實驗2組 等量某化學物質處理48h
 對照組 
等量的蒸餾水處理48小時
第三步:處理實驗材料,測定各組淀粉和A蛋白(與光合作用有關的酶)的含量.
實驗結果:

(1)對照步驟中對照組的處理是等量的蒸餾水處理48小時.
(2)選取若干生長狀況相似的實驗材料,其目的是排除因個體差異和樣本量太小對實驗結果的干擾,減小實驗誤差.
(3)實驗1組的淀粉含量低于對照組,高于實驗2組.
(4)實驗結果表明,某化學物質處理,可以抑制淀粉和調節(jié)蛋白的生成.
(5)綜合上述結果,可以推論:某化學物質在本實驗中所起的作用是某化學物質或抑制植物的光合作用,且隨著處理時間的延長,抑制作用增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如圖是某種真核生物的細胞亞顯微結構示意圖,試據圖回答:
(1)在動植物細胞中功能不同的細胞器是[7]高爾基體.
(2)細胞內具有雙層膜結構的除有細胞核外,還有3和4(填圖中序號).
(3)構成5的化學成分主要是磷脂、蛋白質,該結構是細胞內蛋白質的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質合成的“車間”.
(4)可能含有水溶性色素的是[2]液泡.
(5)細胞內的“動力車間”是[3]線粒體,它是細胞進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
(6)除圖結構外,普遍存在于動、植物細胞中的細胞器還有溶酶體,其內含有多種水解酶,是細胞內的“消化車間”.
(7)此圖是高等植物細胞的亞顯微結構示意圖,判斷的理由是有細胞壁、葉綠體、大液泡,而沒有中心體.
(8)圖中能夠利用光能將二氧化碳轉變成有機物的結構是[4]葉綠體.具有該結構的生物是自養(yǎng)生物.
(9)結構3和4中,能增加膜面積的結構分別是嵴(或內膜)、類囊體(囊狀結構或基粒).
(10)此細胞是不是在中學實驗室條件下觀察線粒體的理想實驗材料?不是,原因是植物細胞線粒體相對較少,并且葉綠體的顏色易掩蓋線粒體被染成的藍綠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分析下列圖一和圖二,請據圖分析回答.

(1)圖一中①過程能夠使無機環(huán)境中的能量進入生物群落,流經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總能量是生產者通過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陽能總量.
(2)圖一中包括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四個成分是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基石是生產者.
(3)圖二中A表示初級消費者同化的能量,B表示用于生長發(fā)育和繁殖的能量.B中的能量除了被分解者利用和被次級消費者攝入外,還有一部分是未被利用.屎殼螂能夠利用初級消費者糞便中的能量,則屎殼螂從初級消費者同化的能量中獲得的能量是0.
(4)從圖二中可以總結出能量流動的特點是單向流動,逐級遞減.
(5)人類對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能量流動進行調查研究,其意義是調整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能量流動關系,使能量持續(xù)高效地流向對人類最有益的部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取正常小鼠,每天飼喂一定量的甲狀腺激素,3周后,該小鼠( �。�
A.體溫偏高,體重增加B.體溫偏高,體重減少
C.體溫偏低,體重增加D.體溫偏低,體重減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