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以下為人們對光合作用探索歷程中的經典實驗,請根據(jù)資料回答相關問題:
資料一:l864年,德國科學家薩克斯將綠色葉片放在暗處幾小時,然后把此葉片一半遮光,一半曝光.經過一段時間后,用碘蒸氣處理葉片,成功地證明綠色葉片在光合作用中產生了淀粉.
(1)在該實驗中,薩克斯看到的現(xiàn)象是C
A.葉片全變藍    B.遮光一半變藍 C.曝光一半變藍D.葉片全不變藍
(2)薩克斯將綠色葉片先放在暗處幾小時的目的是B
A.將葉片中的水分消耗掉B.將葉片中原有的淀粉消耗掉
C.增加葉片的呼吸強度D.提高葉片對光的敏感度
資料二:20世紀30年代,美國科學家魯賓(S•Ruben)和卡門(M•Kamen)利用氧的同位素18O,分別標記水和二氧化碳,使它們分別成為H218O和OC18O2,然后進行如下圖所示的兩組光合作用實驗(容器中為一種低等綠色植物--小球藻懸液,將容器置于光照條件下).
(1)該研究方法是同位素標記法,18O具有放射性.
(2)該實驗說明光合作用過程中釋放的氧氣中的氧原子來自反應物H2O,根據(jù)該實驗寫出乙圖中光合作用的總反應式:

分析 1、德國科學家薩克斯做了一組對照實驗,在實驗開始時首先對植物葉片進行暗處理,目的是讓葉片中原有的淀粉運走或耗盡,排除葉片中原有淀粉的干擾,然后將葉片的一半曝光一半遮光后進行光照,經酒精脫色后用用碘蒸汽處理葉片檢測是否產生淀粉.
2、淀粉遇碘液變藍是淀粉的特性,用碘蒸汽處理葉片,結果發(fā)現(xiàn)葉片曝光部分呈深藍紫色,說明曝光部分進行了光合作用產生了淀粉;遮光部分沒有顯深藍紫色,說明遮光部分沒有進行光合作用,說明未制造淀粉.
3、綠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存葉綠體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機物,并且把光能轉化成化學能,儲存在有機物中,這個過程就叫光合作用.光合作用過程中,釋放的氧氣全部來自于水,有機物中的氧來自于二氧化碳.

解答 解:一、(1)在該實驗中,曝光處由于光合作用產生了淀粉,故變藍,遮光處由于未進行光合作用,無淀粉產生,故不變藍,故薩克斯看到的現(xiàn)象是遮光一半變藍.
(2)薩克斯將綠色葉片先放在暗處幾小時的目的是將葉片中原有的淀粉消耗掉.
二、(1)該研究方法是同位素標記法,該實驗的目的是探究釋放的氧氣和產生的有機物中的氧的來源,故氧元素被標記,18O具有放射性.
(2)據(jù)實驗結果可知,標記水中的氧時,則釋放的氧氣具有放射性,標記二氧化碳中的氧時,則釋放的氧氣不具有放射性,故該實驗說明光合作用過程中釋放的氧氣中的氧原子來自反應物H2O,根據(jù)該實驗寫出乙圖中光合作用的總反應式:
故答案為:
一、(1)C 
(2)B 
二、(1)同位素標記法   放射
(2)反應物H2O  

點評 本題利用薩克斯的光合作用的實驗考查了對照實驗的設計原則(對照原則和單一變量的原則),實驗證明的相關結論,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識記能力、理解能力和分析實驗的能力.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
A.雜合子雜交的后代全是雜合子
B.雜合子自交的后代是雜合子
C.兩種純合子雜交,其后代仍是純合子
D.純合子自交的后代是純合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7.某研究所對一個河流生態(tài)系統(tǒng)進行了幾年的跟蹤調查,請根據(jù)相關調查材料回答問題.
(1)如圖1表示某種魚遷入此生態(tài)系統(tǒng)后的種群數(shù)量增長率隨時間變化曲線.請分析回答:

①圖2中能反映魚種群數(shù)量的變化曲線是B.
②該魚在t3時期后,種群數(shù)量變化是不再增長,主要原因是種內斗爭加劇和捕食者數(shù)量增多.
③在t1時該種群的年齡組成可能為增長型.
④該魚種群數(shù)量的變化規(guī)律體現(xiàn)了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負反饋調節(jié).
(2)這個河流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生物群落和無機環(huán)境之間通過物質循環(huán)和能量流動,能夠較長時間的保持相對穩(wěn)定,如果此時遇到輕度污染則對此生態(tài)系統(tǒng)不產生明顯的影響,這是因為該生態(tài)系統(tǒng)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jié)能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發(fā)酵食品加工中離不開微生物,例如果酒和果醋的制作離不開酵母菌和醋酸菌,腐乳的制作離不開毛霉等微生物.
(1)腐乳是通過微生物發(fā)酵制成的佐餐食品,其制作流程如下所示:豆腐上長出毛霉→加鹽腌制→加鹵湯裝瓶→密封腌制.請回答下列有關問題:
①腐乳制作主要利用了微生物產生的蛋白質酶、脂肪酶等,通過發(fā)酵,豆腐中營養(yǎng)物質的種類增多(增多/減少)
②在用鹽腌制腐乳的過程中,若鹽的濃度過低會出現(xiàn)什么現(xiàn)象?不足以抑制雜菌的生長,導致豆腐腐。
③鹵湯中酒的含量要控制在12%左右.
(2)如圖1是利用酵母菌和醋酸菌制作果酒和果醋的裝置示意圖,請回答相關問題:
①酵母菌和醋酸菌在結構上的主要區(qū)別是酵母菌有成形的細胞核.
②制作果醋時應將開關2打開.
③為分離純化優(yōu)良酵母菌品種,采用如圖2平板劃線法進行如下操作,排序最合理的是B.

A.②①④③B.②①④①③②
C.②①④②③②D.①④①③②
(3)用鮮牛奶發(fā)酵制作酸牛奶時,起作用的微生物是乳酸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下列生物不屬于原核生物的是( 。
A.大腸桿菌B.藍藻C.乳酸菌D.脊髓灰質炎病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減數(shù)分裂中DNA分子在細胞什么時期能夠自我復制( 。
A.減數(shù)分裂第一次分裂前期B.減數(shù)分裂第一次分裂中期
C.減數(shù)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D.減數(shù)分裂第一次分裂前的間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基因突變是生物變異的根本來源,是生物進化的原始材料,原因不包括( 。
A.能產生多種多樣的基因型組合方式B.低頻但普遍存在
C.不定向,可產生適應環(huán)境的新性狀D.能產生新的基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研究人員對某獼猴種群的調查結果如下表.相關分析正確的是( 。
性比例(1:1)占種群比例(%)
生殖前期1:1.0747.5%
生殖期1:0.8238.0%
生殖后期1:0.9314.5%
A.獼猴種群的數(shù)量已接近其環(huán)境容納量
B.一只雄獼猴可以配多只雌獼猴,因此生殖期性比率的改變不會影響出生率
C.性比率的大小可預測獼猴種群未來數(shù)量的變化
D.領域行為是調節(jié)獼猴種群數(shù)量的重要外源性因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東方田鼠不同于家鼠,喜野外環(huán)境.2007年6月下旬以來,棲息在洞庭湖區(qū)400多萬畝湖洲地中的約20億只東方田鼠,隨水位上漲部分內遷.它們四處打洞,啃食莊稼,嚴重威脅沿湖防洪大堤和近800萬畝稻田.
(1)生態(tài)學家研究發(fā)現(xiàn),東方田鼠種群是在圍湖造田期間遷入湖洲地的,遷入初期種群數(shù)量很少,一個月內隨著水稻和蘆葦?shù)茸魑锓N植面積的不斷擴大而迅速增長.為研究東方田鼠種群數(shù)量的變化規(guī)律,生態(tài)學家構建了數(shù)學模型,其過程如下表.
①請?zhí)顚懕碇孝蚝廷罂瞻字幍膬热荩?br />
構建數(shù)學模型的一般方法構建東方田鼠種群增長模型的主要步驟
Ⅰ.觀察對象,搜集現(xiàn)實信息Ⅰ.東方田鼠繁殖能力很強,在最初的一個月內,
種群數(shù)量每天增加1.47%
Ⅱ.根據(jù)搜集到的現(xiàn)實信息,
用適當?shù)臄?shù)學形式對事物的性質進行抽象表達
Ⅱ.Nt=N0•λt(其中,Nt代表t天后東方田鼠的
數(shù)量,t表示天數(shù),λ表示倍數(shù),N0表示最初的東方田鼠的數(shù)量)
Ⅲ.通過進一步實驗或觀察等,
對模型進行檢驗或修正
Ⅲ.跟蹤統(tǒng)計東方田鼠的數(shù)量,對所建立的數(shù)學模型進行檢驗或修正
②表中Nt=N0•λt成立的前提條件是湖洲地的資源充分、空間充足、缺乏天敵、氣候適宜.
③假設東方田鼠種群遷入初期為3 000只,則30天后該種群的數(shù)量(N30)為:N30=3000×(1.0147)30只.(用公式表示,不必計算具體結果)
(2)請從環(huán)境容納量的角度思考,提出兩項控制東方田鼠數(shù)量的有效措施:退耕還湖(或控制水稻和蘆葦種值面積)、進行生物防治,適當引入天敵.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