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科研人員對某草原一種哺乳動物的種群進行研究,得出了與種群密度相關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變化,如圖所示。有關此圖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該生物的種群增長曲線呈S

B.D點時種群達到環(huán)境容納的最大量,此時種內斗爭最激烈

C.要合理地利用該動物資源,應將該種群的密度控制在D點時的水平

D.死亡率逐漸增加的原因是食物、空間、天敵以及傳染病等因素的限制

【答案】C

【解析】

分析曲線圖:種群密度在B點之前,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種群密度逐漸增大,且種群數(shù)量增長率也逐漸增大;種群密度在B點時,種群數(shù)量增長最快,此時種群數(shù)量達到K/2;種群密度在B-D點間時,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種群密度逐漸增大,但種群數(shù)量增長率逐漸減;種群密度在D點時,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種群密度不再增長,即達到最大值(K值);種群密度在D點只后,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種群密度逐漸減小。

A、由以上分析可知:該生物的種群增長曲線呈S型,A正確;

B、D點時,種群數(shù)量不再增長,達到環(huán)境容納的最大量(K值),此時種內生物因為食物、生存空間而進行激烈的斗爭,B正確.

C、要合理地利用該動物資源,應將該種群的密度控制在B點時的水平,因為此時種群數(shù)量增長最快,最容易恢復,C錯誤;

D、圖中曲線顯示死亡率逐漸增加,其原因是食物、空間、天敵以及傳染病等因素的限制,D正確.

故選:C。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艾滋病又稱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猴免疫缺陷病毒(SIV)與HIV結構相似,可引起猴出現(xiàn)艾滋病樣癥狀。

1CD4+ T細胞作為T細胞的一種,在________中發(fā)育成熟后,在其表面蛋白α4β7等物質的介導下識別并結合血管內皮細胞,隨后沿著血管進入腸組織。HIVSIV主要侵染腸組織中的CD4+ T細胞并在其中大量增殖,從而破壞宿主的________免疫。

2ART療法是當前較為常用的艾滋病治療方法。司他夫定是ART的常用藥物之一,其結構與脫氧胸苷相似,但不能參與磷酸二酯鍵的形成,可在_________過程中競爭性抑制胸腺嘧啶脫氧核苷酸與酶的結合,從而抑制HIVSIV的的增殖,發(fā)揮治療作用。

3)甲研究小組利用α4β7制備單克隆抗體,以感染SIV的獼猴為動物模型,對如下表所示的兩種治療方案進行了對比研究。在實驗過程中定期檢測獼猴的血漿和腸組織中SIV的含量,結果如圖1和圖2所示。

階段

階段

階段

階段

階段

方案1

SIV感染

ART

ART+α4β7抗體

α4β7抗體

無治療

方案2

SIV感染

ART

ART+對照抗體

對照抗體

無治療

注:α4β7抗體不損傷CD4+ T細胞。

1和圖2的實驗結果可以說明兩種方案中ART均能抑制血漿和腸組織中SIV的增殖,且方案1的整體治療效果更好。判斷依據(jù)是________。

②結合實驗結果及(1)信息,推測α4β7抗體的作用機理是__________。

4)乙研究小組使用本小組保存的SIV和α4β7的另一種抗體(不損傷CD4+ T細胞)重復了上述實驗(其它實驗材料均與甲研究小組相同)。結果顯示,方案12的曲線在五個階段均幾乎重合,且與甲小組實驗結果中方案2的曲線相似。造成兩個研究小組實驗結果不同的原因可能有_________。

A. 兩個研究小組所用的病毒來源不同

B. 甲研究小組使用的SIV發(fā)生過變異,不能在宿主細胞中增殖

C. 乙研究小組使用的SIV發(fā)生過變異,其增殖不受到ART的抑制

D. 甲研究小組使用的α4β7抗體具有某種未知的作用,可以抑制SIV在停藥后的增殖

E. 乙研究小組使用的α4β7抗體已失效,不能與CD4+ T細胞表面的α4β7結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我國科學家培育抗蟲棉的流程如圖所示。回答下列有關問題。

l)基因工程中用到的基本工具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細菌的基因能整合到棉花細胞的DNA上并在棉花細胞中表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過程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該過程所依據(jù)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常用于調節(jié)該過程的植物激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要檢測Bt毒蛋白基因在棉花細胞中是否完全表達,在分子水平上的檢測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為了保持抗蟲性狀,可利用抗蟲棉的體細胞脫分化產(chǎn)生愈傷組織,然后進一步制造人工種子。人工種子的結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Ⅰ.有幾位同學利用不同生長時期的大豆作為實驗材料,進行了下列實驗,請回答問題:

1)選取大豆種子檢測子葉中的脂肪與蛋白質,圖1、圖2分別為相應步驟的實驗操作示意圖。

1玻片上的子葉切片已經(jīng)用蘇丹Ⅲ染液染色3min,接著滴加1~2滴試劑甲的作用是________。圖2中試劑乙的名稱和顏色分別是________。

Ⅱ.為了探究pH對過氧化氫酶活性的影響,請根據(jù)提供的材料用具,完成下面的實驗,并回答有關問題:

材料用具:試管,量筒,滴管,試管架,pH試紙;新鮮的質量分數(shù)為20%的雞肝研磨液;新配制的體積分數(shù)為3%的過氧化氫溶液,質量分數(shù)為5%的鹽酸溶液,質量分數(shù)為5%的氫氧化鈉溶液,蒸餾水等。

1)實驗步驟:

①如圖所示,先在1號、2號、3號試管中各加入2mL新配制的體積分數(shù)為3%的過氧化氫溶液,再向1號試管內加入1mL蒸餾水,向2號試管內加入________,向3號試管內加入________,并振蕩試管。

②向1號、2號、3號試管內各滴入2________。

③仔細觀察各試管內產(chǎn)生氣泡的多少并記錄。

④實驗結果分析得出結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表示細胞內遺傳信息表達的過程,根據(jù)所學的生物學知識回答:

1)圖中以④為模板合成⑤物質的過程稱為_______。細胞內酶的合成__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需要經(jīng)過該過程。

2)若該多肽合成到圖中UCU決定的氨基酸后就終止合成,則導致合成結束的終止密碼是___________。

3)從化學成分角度分析,與圖中⑥結構的化學組成最相似的是 ______

A.乳酸桿菌 BT2噬菌體 C.染色體 D.流感病毒

4)假若轉錄形成mRNA的基因中有一個堿基對發(fā)生了替換,導致該基因編碼的肽鏈中氨基酸數(shù)目減少,其原因可能是基因中堿基對的替換導致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是人體某分泌活動的調節(jié)示意圖(ab、c代表激素,c中含有碘元素)。下列有關分析錯誤的是(

A.甲可以合成分泌多種激素

B.激素a只運輸給相應的靶細胞乙

C.若幼年缺碘就會影響腦的發(fā)育

D.激素c含量過高時會抑制甲分泌激素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顯示了一塊棄耕地上優(yōu)勢物種從AE的取代順序。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群落演替過程中,不同優(yōu)勢物種對土壤營養(yǎng)物質和光的要求有區(qū)別

B.群落演替過程中,群落的物種組成、空間結構隨之變化

C.若第4年發(fā)生了火災,其后演替的時間和過程與初生演替不同

D.群落演替過程中,生物與環(huán)境相互作用,恢復力穩(wěn)定性逐漸提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某淡水湖泊生態(tài)系統(tǒng)因為N、P元素等無機污染引起了藻類的大量繁殖,研究人員擬采用生物控制技術進行防治,對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有機碳生產(chǎn)率及能量流動進行了研究,結果如圖所示。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在湖泊中包括很多種動物、植物和微生物,測定_____是群落調查的基本內容。在湖泊中,隨著水深的變化,不同水層分布著不同類群的生物,這體現(xiàn)了群落的_____。

(2)圖甲顯示:5、7月份0.2m處有機碳的生產(chǎn)量很高,但0.6m以下水深有機碳生產(chǎn)率較低,主要原因是_____。

(3)研究及實驗應用結果表明,在不投放餌料或少投放餌料的情況下,大量養(yǎng)殖能夠吞食浮游植物、浮游動物的魚類,對減輕水體富營養(yǎng)化及淡水湖的污染有明顯效果。放養(yǎng)這些魚類增加了該生態(tài)系統(tǒng)中_____的復雜性,促進了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_____功能。

(4)圖乙為該生態(tài)系統(tǒng)中能量流經(jīng)某幾個營養(yǎng)級的示意圖(a~i表示能量值,①~③表示生理過程)。圖中①表示_____,分解者獲得的g、h中的能量依次來源于_____營養(yǎng)級,該生態(tài)系統(tǒng)中能量從第二營養(yǎng)級傳遞到第三營養(yǎng)級的效率可表示為_____×10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某校一個生物興趣小組要進行研究性學習,對生物學史上的經(jīng)典實驗進行驗證,也是研究學習內容之一。這個小組借助某大學的實驗設備,對有關DNA復制的方式進行探索,有人認為DNA是全保留復制,也有人認為是半保留復制。為了證明這假設,這個小組設計了下列實驗程序,請完成實驗并對結果進行預測。

實驗步驟:

第一步:在氮源為的培養(yǎng)基上生長的大腸桿菌,其DNA分子均為分子;在氮源為的培養(yǎng)基生長的大腸桿菌,其DNA分子均.用某種離心方法分離得到的結果如圖所示,其DNA分別分布在輕帶和重帶上。

第二步:將親代大腸桿菌(含)轉移到含的培養(yǎng)基上繁殖一代(Ⅰ),請

1)如果其DNA分布的位置是一半在輕帶,一半在重帶,則DNA的復制方式為________復制;如果DNA分布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則是半保留復制。

第三步:為了進一步驗證第二步的推測結果,將子一代大腸桿菌轉移到含的培養(yǎng)基上再繁殖一代(Ⅱ),請

2)如果其DNA分布的位置是一半在輕帶,一半在中帶,則是半保留復制:如果其DNA分布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則是全保留復制。

3)有人提出:第一代(Ⅰ)的DNA用解旋酶處理后再離心,就能直接判斷DNA的復制方式,如果輕帶和重帶各占1/2,則一定為半保留復制。你認為這位同學的說法是否正確?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