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剛果紅是一種酸性染料,能將下列哪些物質染色( )
①纖維二糖、谄咸烟恰、劾w維素 ④蘇木精 ⑤彈性纖維
A. ①③④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③④⑤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已知馬的栗色和白色受一對遺傳因子控制且與性別無關,F(xiàn)有一匹白色公馬()與一栗色母馬()交配,先后產(chǎn)生兩匹白色母馬(如圖所示)。根據(jù)以上信息分析,可得出的結論是( )
A. 馬的白色對栗色為顯性
B. 馬的毛色遺傳不遵循分離定律
C. I1與II2遺傳因子組成一定不同
D. II1與II2遺傳因子組成一定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一株純黃粒玉米與一株純白粒玉米相互授粉,比較這兩個植株結出的種子,胚和種皮的基因型情況是
A. 胚的基因型不相同,種皮的基因型相同
B. 胚的基因型相同,種皮的基因型不相同
C. 胚和種皮的基因型都相同
D. 胚和種皮的基因型都不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生物多樣性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基礎。下列關于生物多樣性的敘述錯誤的是 ( )
A. 建立自然保護區(qū)是保護生物多樣性最為有效的措施
B. 引進物種不慎或對引進物種管理、監(jiān)測不到位可能破壞生物多樣性
C. 保護生物多樣性就是在基因、群落和生態(tài)系統(tǒng)三個層次上采取保護措施
D. 模擬蒼蠅后翅平衡棒的原理,研制出的新型導航儀是利用生物多樣性的直接價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 要從多種細菌中分離某種細菌,培養(yǎng)基要用
A. 加入青霉素的培養(yǎng)基
B. 固體培養(yǎng)基
C. 液體培養(yǎng)基
D. 加入高濃度食鹽的培養(yǎng)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有關性別決定的敘述,正確的是
A. X、Y染色體是一對同源染色體,其形狀、大小相同
B. 人類體細胞中的染色體可分為性染色體和常染色體兩大類
C. 含X染色體的配子是雌配子,含Y染色體的配子是雄配子
D. 性染色體上的基因都與性別決定有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面兩圖分別是具有一對和兩對等位基因的個體雜交的遺傳圖解。已知同一個體產(chǎn)生的各種配子類型數(shù)量相等。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體現(xiàn)在圖中的________________,基因分離定律的實質體現(xiàn)在圖中的________________(填序號)
(2)③⑥過程表示_____________,圖1中子代Aa所占的比例為_____________。圖2中子代同時含有A、B的基因型共有_____________種,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純合子在這些類型中所占的比例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A和a、B和b(完全顯性)各控制一對相對性狀,并且彼此間對性狀的控制互不影響,則圖2中所產(chǎn)生的子代中表現(xiàn)型有_______________種,它們的比例為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研究表明,擬南芥中光敏色素介導的光信號與植物激素脫落酸(ABA)代謝途徑相互作用。phyB突變體水稻無法合成光敏色素,利用野生型和光敏色素突變體水稻作為研究材料,分析光敏色素介導的光信號對ABA生物代謝的影響,結果如下圖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
(1)分析實驗,phyB突變體與野生型相比體內內源ABA含量差異可能原因是:實驗(b)中ABA合成代謝相關基因是OsABAOX_____________(填1、2或3),在phyB突變體中的表達水平明顯_____________野生型,而ABA降解代謝相關基因是OsABAOX_____________(填 1、2或3)。
(2)另有實驗表明,外源ABA明顯抑制光照下生長的水稻種子的萌發(fā),且外源ABA對phyB突變體種子萌發(fā)的抑制效果更明顯。據(jù)此推測,在野生型水稻體內光敏色素通過感受光信號_____________(填“削弱”或“增強”)了ABA對種子萌發(fā)的抑制效果。
(3)ABA的生理作用除了抑制種子萌發(fā)外,還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