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將燕麥胚芽鞘去頂靜置一段時間后,用4種含不同濃度生長素(m1、m2、m3、m4)的瓊脂塊分別放置在4個相同的去頂胚芽銷的一側,一段時間后,測量并記錄胚芽鞘彎曲角度(如圖).其中a1>a2>a3>a4,下列對此實驗的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生長素濃度大小關系是m1<m2<m3<m4
B.該實驗可以說明生長素作用具有兩重性
C.促進胚芽鞘生長的最適濃度一定位于m3、m4之間
D.促進胚芽哨生長的最適濃度可能位于m1、m2之間

分析 胚芽鞘生長情況的方法:一看有無生長素,沒有不長;二看能否向下運輸,不能不長;三看是否均勻向下運輸,均勻:直立生長;不均勻:彎曲生長(彎向生長素少的一側).胚芽鞘去頂靜置一段時間后,將含有不同濃度生長素的瓊脂塊分別放置在不同的去頂胚芽鞘一側,一段時間后測量、記錄的彎曲度應如圖所示.隨濃度增加,彎曲度越大,α值越小,促進作用越來越大;超過最適濃度,彎曲度越小,α值越大,促進作用越來越。

解答 解:A、在最適生長素濃度的兩側,存在促進生長素的促進效果相同的點,因此生長素濃度大小關系不一定是m1<m2<m3<m4,A錯誤;
B、該實驗不能說明生長素作用具有兩重性,只能說明生長素的促進作用,B錯誤;
CD、在最適生長素濃度的兩側,存在促進生長素的促進效果相同的點,因此促進胚芽鞘生長的最適濃度不一定位于m3、m4之間,也可能位于m1、m2之間,也可能位于m2、m3之間,C錯誤;D正確.
故選:D.

點評 本題意在考查學生對知識的識記和理解判斷能力.“生長素”相關知識是考查學生對知識形成過程的實驗探索能力、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良好素材.考點主要分布在生長素的發(fā)現(xiàn)、運輸、生理作用及應用等方面.試題以選擇題居多,簡答題常以識圖分析作答題、實驗設計題的形式出現(xiàn).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對圖減數(shù)分裂過程某階段的描述,正確的是(  )
A.同源染色體移向兩極B.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的中期
C.非姐妹染色體交換結束D.姐妹染色單體排列在赤道板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下列液體中,不屬于體液的是( 。
①消化液、诩毎|基質、垩獫{、芰馨汀、菰颉、弈X脊液、呓M織液、嗪艘骸、峒毎麅纫骸、夂挂海
A.①②③④⑤⑥⑩B.①⑤⑩C.②③④⑤⑦⑨⑩D.③④⑤⑦⑧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據(jù)圖,分析下列有關生物工程敘述,正確的是( 。
A.如圖是胚胎發(fā)育過程中囊胚示意圖,其中③為內胚層,具有發(fā)育全能性
B.②處細胞個體較小,且已經有一定程度分化
C.進行胚胎移植時,可選用右圖所示時期的胚胎及下一個時期
D.可用分割刀切取①部分結構進行 DNA 分析性別鑒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按基因自由組合規(guī)律,具兩對相對性狀的純合體雜交,F(xiàn)1自交得到F2,F(xiàn)2個體中雙隱性的個體數(shù)是( 。
A.$\frac{1}{16}$B.$\frac{3}{16}$C.$\frac{4}{16}$D.$\frac{6}{1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下列與中心法則和基因對性狀控制有關的敘述,錯誤的是( 。
A.RNA復制酶即RNA聚合酶,它參與遺傳信息的轉錄
B.逆轉錄酶只存在于部分病毒中,而在正常細胞中不含有
C.抗生素泛濫使用,對耐藥菌基因保留起到選擇作用
D.基因控制蛋白質的合成,蛋白質功能會影響生物性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A種植物細胞(基因型為Aa)和B種植物細胞(基因型為Bb)去掉細胞壁后,誘導兩種細胞的原生質體融合,形成單核的雜種細胞.若經過組織培養(yǎng)得到的雜種植株是(  )
A.二倍體,基因型為AaBbB.四倍體,基因型為AaBb
C.二倍體,基因型為AaaaBBbbD.四倍體,基因型為AaaaBbb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年貴州省招生適應性考試理綜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為了探究環(huán)境因素對光合作用強度的影響,某生物興趣小組按如下步驟進行了實驗:

①取長勢一致的菠菜綠葉,用打孔器打出30個直徑1cm的圓形葉片(避開大的葉脈)。

②取3只小燒杯并編號,分別加入20ml適宜濃度的NaHCO3溶液,向三只小燒杯中各放入10片圓形葉片,觀察到葉片均浮在液面上。

③將三只小燒杯中的圓形葉片取出,用真空泵抽去葉肉細胞間隙中的氣體后放回小燒杯中,觀察到葉片均下沉到燒杯底部。

④將3只小燒杯分別放到距離臺燈(40W)10cm、20cm、30cm處,觀察并記錄同一時間內3只小燒杯中圓形葉片上浮的情況。

回答下列問題:

(1)本實驗探究的環(huán)境因素是 。

(2)步驟②向小燒杯中加入20 ml適宜濃度的NaHCO3溶液的目的是 ;步 驟③將圓形葉片中的氣體抽出的目的是 。

(3)本實驗以“小燒杯中圓形葉片上浮的情況”作為因變量的觀察指標,原因是 。

(4)若觀察到步驟④中3只小燒杯的圓形葉片均上浮,可在原有實驗的基礎上再增加分別距離臺燈40cm、50cm、60cm的3個實驗組,其他條件不變重復上述步驟。預測結果:隨著小燒杯與臺燈距離的增加,圓形葉片上浮的數(shù)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下列有關人體體液調節(jié)的敘述,正確的是( 。
A.血糖濃度降低時,胰島素分泌增加
B.大量飲水時,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C.過度緊張時,腎上腺素分泌增加
D.人體缺碘時,促甲狀腺激素分泌減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