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根據(jù)“檢測生物組織中糖類、脂肪、蛋白質的鑒定”實驗,回答下列問題:
(1)鑒定成熟蘋果肉中存在還原性糖所用的試劑是斐林試劑,該試劑與細胞內(nèi)還原性糖發(fā)生作用,形成磚紅色沉淀.
(2)鑒定花生子葉細胞中脂肪的實驗中,能將脂肪染成橘黃色的染液是蘇丹Ⅲ,用其染色時,要用酒精來沖洗浮色.

分析 生物大分子的檢測方法:蛋白質與雙縮脲試劑產(chǎn)生紫色反應;淀粉遇碘液變藍;還原糖與斐林試劑在水浴加熱的條件下產(chǎn)生磚紅色沉淀;觀察DNA和RNA的分布,需要使用甲基綠吡羅紅染色,DNA可以被甲基綠染成綠色,RNA可以被吡羅紅染成紅色,脂肪需要使用蘇丹Ⅲ(蘇丹Ⅳ)染色,使用酒精洗去浮色以后在顯微鏡下觀察,可以看到橘黃色(紅色)的脂肪顆粒.據(jù)此分析解答.

解答 解:(1)檢測還原糖需要使用的是斐林試劑,在水浴加熱的條件下產(chǎn)生磚紅色沉淀.
(2)檢測脂肪需要使用蘇丹Ⅲ染液,使用酒精洗去浮色以后在顯微鏡下觀察,可以看到橘黃色的脂肪顆粒.
故答案為:
(1)斐林試劑     磚紅色 
(2)蘇丹Ⅲ酒精

點評 此題主要考查生物大分子的檢測以及實驗材料的選擇,意在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掌握,難度適中.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江西省高三十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植物葉面積指數(shù)與細胞呼吸、總光合作用量、干物質積累量有密切關系(如下表數(shù)據(jù)所示) 。所謂葉面積指數(shù),是指單位地表面積上植物葉片的面積數(shù)量。請據(jù)表判斷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隨著葉面積指數(shù)的增加,干物質積累量增加

B.當葉面積指數(shù)大于6時,總光合作用量幾乎不再增加,限制其增加的因素是溫度

C.表中所示的8個葉面積指數(shù)中,當葉面積指數(shù)為5時,植物的干物質積累量最大

D.從能量流動的角度看,植物的干物質積累量一定大于 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3.如圖是兩種細胞的亞顯微結構示意圖,請據(jù)圖回答:

(1)圖一細胞中與合成和分泌抗體有關的具有膜結構的細胞器有③⑤⑦(填標號),細胞分泌抗體的過程體現(xiàn)了細胞膜的流動性
(2)圖一細胞中出入結構④的物質為蛋白質(RNA)(舉一例).
(3)圖二細胞與圖一細胞相比,特有的生物膜結構是液泡、葉綠體.
(4)圖二細胞構成的組織是否適合做還原糖鑒定材料?不適合原因是此細胞有色素(葉綠體).
(5)在圖二中含有核酸的結構有③⑤⑦⑧.(填標號)
(6 )將上圖中兩種細胞放在較高濃度的蔗糖溶液中,顯微鏡下觀察到的現(xiàn)象為:
圖一細胞出現(xiàn)皺縮圖二質壁分離
(7)圖二細胞中與能量轉換有關的細胞器是[③]線粒體和[⑧]葉綠體,其中一種細胞器在觀察的時候需要用到染色劑,染色劑是健那綠 另一種細胞器不用染色是因為有葉綠素
(8)若用丙酮從圖一細胞中提取脂質,在空氣--水界面上鋪展成單分子層,測得的單分子層面積是否等于細胞表面積的2倍?不等于,理由是因為除了細胞膜以外還有細胞器膜和核膜.
(9)假設該圖二細胞為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多畫的結構有⑧(填圖中標號)
(10)為研究細胞內(nèi)各種組成成分和功能,需將細胞器分離,分離細胞器常用的方法是差速離心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0.圖是5種生物的基本結構示意圖.請根據(jù)圖回答下面的問題.

(1)從細胞的結構特點上看,上述生物中屬于原核細胞的是AB(填字母);既有核糖體,也有染色體的是CD(填字母);
(2)一定能進行光合作用的是AD(填字母),其同化方式為自養(yǎng)(自養(yǎng)/異養(yǎng));藍藻能進行光合作用原因是其細胞內(nèi)含有藻藍素和葉綠素.
(3)A、D在細胞結構上最根本的區(qū)別是前者無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C、E結構最根本的區(qū)別是后者無細胞結構;A、B、C、D共有的結構有細胞膜、細胞質、核糖體、DNA等,這說明了細胞的統(tǒng)一_性.A、B、C、D四種細胞構成的生物都通過DNA(填物質)來控制新陳代謝和遺傳.
(4)E生物的遺傳物質是RNA;一定范圍內(nèi)所有的E生物能否構成種群?不能(能/不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7.果蠅的野生型和突變型受常染色體上一對等位基因控制,某研究小組利用一對野生型果蠅進行多次雜交實驗,F(xiàn)1中野生型和突變型果蠅比值總是接近3:1,現(xiàn)利用F1中一對突變型果蠅雜交,F(xiàn)2中出現(xiàn)了一只野生型雄果蠅,研究發(fā)現(xiàn),該野生型的出現(xiàn)是另一對常染色體上某對等位基因發(fā)生突變產(chǎn)生了抑制基因,使突變性狀恢復為野生型,這種突變稱為假回復突變.回答下列問題:
①遺傳學研究常以果蠅為研究材料,原因是易飼養(yǎng),繁殖快,后代個體數(shù)量多;
②F1中突變型的出現(xiàn)不可能是基因突變引起的,理由是基因突變的頻率很低,且存在隨機性,所以若F1中變異個體是基因突變的結果,則F1不會出現(xiàn)一定的性狀分離比;
③在發(fā)生假回復突變前,野生型和突變型這對相對性狀的遺傳遵循的規(guī)律是基因的分離定律;
④要判斷抑制基因的顯隱性,可利用該雄果蠅與多只突變型雌果蠅雜交,若子代全為野生或野生型:突變型=1:1,則抑制基因是顯性基因;若子代全為突變型,則抑制基因是隱性基因.
⑤若在假回復突變個體中仍能檢測到突變型基因控制合成的mRNA,則抑制基因是通過抑制基因表達的翻譯過程來使突變型恢復為野生型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在人體細胞增殖過程中,染色體和DNA都有復制和加倍的過程,如圖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
A.a過程的本質是b,與d過程均發(fā)生在同一時期
B.細胞中c、d過程均發(fā)生在細胞分裂間期
C.染色單體形成于a,消失于c
D.c過程同時也使細胞中的染色體組數(shù)和同源染色體的對數(shù)加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如圖所示:圖中①②無螺紋,③④有螺紋,⑤⑥表示物鏡與載玻片之間的距離,若在載玻片位置不變,在一個視野中看到細胞最多的正確組合是(  )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④、⑥D.②、③、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血紅蛋白和胰島素都是蛋白質,但是功能不同,這是因為(  )
A.氨基酸的數(shù)目和種類不同B.氨基酸的排列順序不同
C.多肽鏈的空間結構不同D.以上都有可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百歲蘭是生長于沙漠地區(qū)的一種裸子植物,以其能適應極端氣候和防沙固土的特點而聞名.其細胞內(nèi)含量最多的有機化合物是( 。
A.B.脂肪C.蛋白質D.核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