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生物 > 題目詳情
14.某二倍體植物寬葉(M)對窄葉(m)為顯性,高莖(H)對矮莖(h)為顯性,紅花(R)對白花(r)為顯性.基因M、m與基因R、r在2號染色體上,基因H、h在4號染色體上.
(1)基因M、R編碼各自蛋白質前3個氨基酸的DNA序列如圖丁所示,起始密碼子均為AUG.若基因M的b鏈中箭頭所指堿基C突變?yōu)锳,其對應的密碼子將由GUC變?yōu)閁UC.正常情況下,基因R在細胞中最多有4個,其轉錄時的模板位于a(選填“a”或“b”)鏈中.
(2)用基因型為MMHH和mmhh的植株為親本雜交獲得F1,F(xiàn)1自交獲得F2,F(xiàn)2中自交性狀不分離植株所占的比例為$\frac{1}{4}$;用隱性親本與F2中寬葉高莖植株測交,后代中寬葉高莖與窄葉矮莖植株的比例為4:1.
(3)基因型為Hh的植株減數(shù)分裂時,出現(xiàn)了一部分處于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中期的Hh型細胞,最可能的原因是(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時)交叉互換.缺失一條4號染色體的高莖植株減數(shù)分裂時,偶然出現(xiàn)一個HH型配子,最可能的原因是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時染色體未分離.
(4)現(xiàn)有一寬葉紅花突變體,推測其體細胞內與該表現(xiàn)型相對應的基因組成為如圖甲、乙、丙中的一種,其他同源染色體數(shù)目及結構正常.現(xiàn)只有各種缺失一條染色體的植株可供選擇,請設計一步雜交實驗,確定該突變體的基因組成是哪一種.(注:各型配子活力相同;控制某一性狀的基因都缺失時,幼胚死亡)
實驗步驟:①用該突變體與缺失一條2號染色體的窄葉白花植株雜交;②觀察、統(tǒng)計后代表現(xiàn)型及比例.
結果預測:
Ⅰ.若寬葉紅花與寬葉白花植株的比例為1:1,則為圖甲所示的基因組成;
Ⅱ.若寬葉紅花與寬葉白花植株的比例為2:1,則為圖乙所示的基因組成;
Ⅲ.若寬葉紅花與窄葉白花植株的比例為2:1,則為圖丙所示的基因組成.

分析 分析題文:基因M、m與基因R、r在2號染色體上,則這兩對基因表現(xiàn)為連鎖遺傳;基因H、h在4號染色體上,因此基因M、m與基因H、h或基因R、r與基因H、h可自由組合.
分析題圖:圖示為基因M、R編碼各自蛋白質前3個氨基酸的DNA序列,根據(jù)起始密碼子(AUG)可以判斷出基因M轉錄的模板鏈為b鏈,而基因R中轉錄的模板鏈為a鏈.

解答 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基因M中b鏈為轉錄的模板鏈,若b鏈中箭頭所指的堿基C突變?yōu)锳,則基因由CAG→AAG,因此其轉錄形成的密碼子由GUC→UUC.正常情況下,基因R有2個,經過復制后數(shù)量最多,即有4個;由以上分析可知,基因R轉錄時的模板位于a鏈中.
(2)基因M、m在2號染色體上,基因H、h在4號染色體上,因此基因M、m與基因H、h可自由組合.用基因型為MMHH和mmhh的植株為親本雜交得F1(MmHh),F(xiàn)1自交得F2,F(xiàn)2中純合子所占的比例為$\frac{1}{4}$,即F2自交后代不發(fā)生性狀分離植株所占的比例為$\frac{1}{4}$;F2中寬葉高莖植株的基因型及比例為$\frac{1}{9}$MMHH、$\frac{2}{9}$MmHH、$\frac{2}{9}$MMHh、$\frac{4}{9}$MmHh,用隱性親本(mmhh)與F2中寬葉高莖植株測交,后代中寬葉高莖(M_H_)所占的比例為$\frac{1}{9}+\frac{2}{9}×\frac{1}{2}+\frac{2}{9}×\frac{1}{2}+\frac{4}{9}×\frac{1}{2}×\frac{1}{2}=\frac{4}{9}$,窄葉矮莖植株(mmhh)的比例為$\frac{4}{9}×\frac{1}{2}×\frac{1}{2}=\frac{1}{9}$,因此測交后代中寬葉高莖:窄葉矮莖=4:1.
(3)基因型為Hh的植株減數(shù)分裂時,出現(xiàn)了一部分處于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中期的Hh型細胞,最可能的原因是(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四分體時期發(fā)生了交叉互換.缺失一條4號染色體的高莖植株(H_)減數(shù)分裂時,偶然出現(xiàn)一個HH型配子,最可能的原因是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單體分開后未分離,移向同一極所致.
(4)檢測植株的基因組成最簡便的方法為自交,但是題干要求為雜交,故應選用測交方法來進行檢測.
①選擇缺失一條2號染色體的窄葉白花植株進行測交.
②結果如下:
Ⅰ.,F(xiàn)1中寬葉紅花:寬葉白花=1:1;
Ⅱ.,F(xiàn)1中寬葉紅花:寬葉白花=2:1;
Ⅲ.,F(xiàn)1中寬葉紅花:窄葉白花=2:1.
本題也可采取用該突變體與缺失一條2號染色體的寬葉白花植株雜交,分析同上.
故答案為:
(1)GUC UUC 4 a 
(2)$\frac{1}{4}$ 4:1
(3)(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時)交叉互換 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時染色體未分離
(4)答案一:
實驗步驟:①用該突變體與缺失一條2號染色體的窄葉白花植株雜交
結果預測:
Ⅰ.寬葉紅花與寬葉白花植株的比例為1:1
Ⅱ.寬葉紅花與寬葉白花植株的比例為2:1
Ⅲ.寬葉紅花與窄葉白花植株的比例為2:1
答案二:
實驗步驟:①用該突變體與缺失一條2號染色體的窄葉紅花植株雜交
結果預測:
Ⅰ.寬葉紅花與寬葉白花植株的比例為3:1
Ⅱ.后代全部為寬葉紅花植株
Ⅲ.寬葉紅花與窄葉紅花植株的比例為2:1

點評 本題結合圖解,考查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及應用、減數(shù)分裂,要求考生掌握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能運用逐對分析法計算相關概率;識記減數(shù)分裂不同時期的特點,有一定難度.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浙江省高二上期末文科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某植物有寬葉和窄葉(基因為A、a)、抗病和不抗。ɑ驗锽、b)等相對性狀。請回答下列問題:

(1)若寬葉和窄葉植株雜交,F(xiàn)1全部表現(xiàn)為寬葉,則顯性性狀是 ,窄葉植物的基因型為

(2)若要驗證第(1)小題中F1植株的基因型,可采用測交方法,請在答卷的指定位置用遺傳圖解表示測交過程。

(3)現(xiàn)有純合寬葉抗病和純合窄葉不抗病植株進行雜交,所得F1自交,F(xiàn)2有寬葉抗病、寬葉不抗病、窄葉抗病和窄葉不抗病四種表現(xiàn)型,且比例為9 :3 :3 :1。

①這兩對相對性狀的遺傳符合 定律,F(xiàn)2中出現(xiàn)新類型植株的主要原因是

②若F2中的窄葉抗病植株與雜合寬葉不抗病植株雜交,后代的基因型有 種,其中寬葉抗病植株占后代總數(shù)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8.在下列物質中,將其中能夠構成蛋白質的氨基酸連接成一多肽鏈(每種氨基酸只有一個)

(1)上述結構①②③④⑥屬于氨基酸(填序號).則此蛋白質分子中所含有的羧基、氨基和肽鍵的數(shù)目依次是3;2;4;
(2)若此物質是一種分泌蛋白質,則與之合成相關的細胞器依次為核糖體;內質網;高爾基體;線粒體;
(3)該物質用雙縮脲試劑鑒定,呈現(xiàn)紫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江蘇南京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靜息和產生興奮時,神經纖維膜內外電位分別是

A.內正外負、內負外正

B.內負外正、內正外負

C.內負外正、內負外正

D.內正外負、內正外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江蘇南京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關于種群數(shù)量變動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A.在營養(yǎng)、空間、氣候和無敵害等理想條件下,種群數(shù)量增長的數(shù)學模型表示為:Nt=N0λt

B.一個物種引入新的地區(qū)后,一定呈“J”型增長

C.對家鼠等有害動物的控制,要盡量降低其K值

D.一個呈“S”型增長的種群,數(shù)量在K/2左右時增長速率最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9.如圖1為人體內基因對性狀的控制過程,據(jù)圖分析回答:

(1)圖1中①②過程發(fā)生的場所分別是細胞核、細胞質(核糖體).
(2)導致③的變化根本原因是基因突變.
(3)圖1反映了基因對性狀的控制是通過兩個途徑實現(xiàn)的:一是基因通過控制蛋白質的結構直接控制生物體的性狀,二是基因通過控制酶的合成來控制代謝過程,進而控制生物體的性狀.
(4)鐮刀型細胞貧血癥患者在幼年時期會夭折,但在瘧疾流行的地區(qū),鐮刀型細胞貧血癥雜合基因型個體對瘧疾的感染率比正常人低得多.現(xiàn)對A、B兩地區(qū)進行調查,其中B地區(qū)流行瘧疾.兩地區(qū)人群中各種基因型的比例如圖2所示,在A地區(qū)人群中A的基因頻率為96.5%,B地區(qū)人群中a的基因頻率為49.5%.
(5)如圖3是一個鐮刀型細胞貧血癥的系譜圖,圖中Ⅱ-6的基因型是Aa,Ⅱ-6和Ⅱ-7再生一個患病男孩的概率為$\frac{1}{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如圖所示為患甲、乙、丙、丁四種單基因遺傳病的家系圖.已知甲病為伴性遺傳病,Ⅱ-9不攜帶丙病的
致病基因,控制丙病的基因與控制乙病的基因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丁病在自然人群中男女患病概率
相同.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
 
A.在自然人群中,甲病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B.丙病可能是紅綠色盲,母親患丙病,兒子也應患丙病
C.乙病應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控制乙病的基因與控制丁病的基因獨立遺傳
D.丁病很可能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因該家族丁病的發(fā)病率較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如圖是一種單基因遺傳病在某家系中的遺傳系譜圖,下列描述錯誤的是( 。
A.該致病基因為隱性基因,可位于X染色體上的Ⅰ區(qū)段
B.該致病基因為隱性基因,可位于性染色體上的Ⅱ區(qū)段
C.該致病基因為隱性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的概率較小
D.該致病基因一定位于Y染色體的Ⅲ區(qū)段上,因患者都是男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若某種群年初時的個體數(shù)為100,年末時為110,其中新生個體數(shù)為20,死亡個體數(shù)為10,則該種群的年出生率為20%
B.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結構包括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
C.從裸巖到森林的演替過程中,首先定居的生物是地衣,昆蟲和小動物出現(xiàn)在灌木階段
D.對人類有食用、藥用和工業(yè)原料等實際意義以及對生態(tài)系統(tǒng)有重要調節(jié)功能屬于生物多樣性的直接價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