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生物 > 題目詳情
1.洋蔥在歐美被譽為“蔬菜皇后”,其肥大的鱗莖中含糖類8.5%,每100克含維生素A 5毫克、維生素C 9.3毫克、鈣(Ca)45毫克、磷(P)50毫克、鐵(Fe)8毫克,以及18種氨基酸,是不可多得的保健食品.那么洋蔥肥大的鱗莖中所含有的糖類是淀粉還是可溶性還原糖?生物學興趣小組的同學以此作為研究課題.請你幫助他們完成下面的實驗研究報告.
(1)實驗目的:探究洋蔥肥大的鱗莖中所含的糖是淀粉還是可溶性還原糖.
(2)實驗原理:
淀粉可用碘液來檢測,可溶性還糖可用斐林試劑來檢測.
(3)實驗材:洋蔥、所需試劑和儀器等(略).
(4)實驗步驟:
Ⅰ.鑒定可溶性還原糖:
①制備洋蔥組織樣液,取樣液2mL注入試管;
②加入新配的斐林試劑1ml混勻,混勻,將試管置于50℃~65℃的水浴鍋中加熱2min;
③觀察顏色變化.
Ⅱ.鑒定淀粉:
①制備洋蔥組織樣液,取樣液2mL注入試管;
②加入2滴碘液混勻;
③觀察顏色變化.
(5)預期實驗結果與結論:
現(xiàn)  象結   論
①若步驟Ⅰ出現(xiàn)磚紅色沉淀,步驟Ⅱ出現(xiàn)藍色.說明洋蔥鱗莖中所含的糖類既有還原糖又有淀粉
②若步驟Ⅰ出現(xiàn)磚紅色沉淀,步驟Ⅱ不出現(xiàn)藍色說明洋蔥鱗莖中所含的糖類只有還原糖而沒有淀粉
③若步驟Ⅰ不出現(xiàn)磚紅色沉淀,若步驟Ⅱ出現(xiàn)藍色.說明洋蔥鱗莖中所含的糖類中沒 有還原糖而只有淀粉
(6)在“觀察DNA和RNA細胞中的分布”實驗中也可以選擇洋蔥,具體取材部位是洋蔥鱗片葉內表皮,所用的試劑是甲基綠吡羅.

分析 1、實驗過程中可以變化的因素稱為變量.其中人為改變的變量稱做自變量,隨著自變量的變化而變化的變量稱做因變量.除自變量外,實驗過程中可能還會存在一些可變因素,對實驗結果造成影響,這些變量稱為無關變量.實驗設計時要遵循對照原則和單一變量原則.要注意無關變量應該相同且適宜.
2、斐林試劑鑒定還原糖時,溶液的顏色變化為:磚紅色(沉淀).斐林試劑只能檢驗生物組織中還原糖存在與否,而不能鑒定非還原性糖.葡萄糖、麥芽糖、果糖是還原糖.斐林試劑使用時需要現(xiàn)配現(xiàn)用,與還原性糖發(fā)生顏色反應時需要沸水浴,才可以發(fā)生磚紅色沉淀現(xiàn)象.

解答 解:(2)實驗原理:淀粉遇碘液變藍色,可用碘液來檢測淀粉;斐林試劑鑒定還原糖時,溶液的顏色變化為磚紅色(沉淀).
(4)Ⅰ.②斐林試劑使用時需要現(xiàn)配現(xiàn)用,與還原性糖發(fā)生顏色反應時需要沸水浴,才可以發(fā)生磚紅色沉淀現(xiàn)象.所以加入新制的斐林試劑1 mL,混勻,將試管置于50℃~65℃的水浴鍋中加熱2 min.
Ⅱ.②淀粉遇碘液變藍色,可用碘液來檢測淀粉.所以加入2滴碘液.
(5)①若步驟Ⅰ出現(xiàn)磚紅色沉淀,步驟Ⅱ出現(xiàn)藍色,說明洋蔥鱗莖中所含的糖類既有還原糖又有淀粉.
②步驟Ⅰ出現(xiàn)磚紅色沉淀,步驟Ⅱ不出現(xiàn)藍色,說明洋蔥鱗莖中所含的糖類只有還原糖而沒有淀粉.
③步驟Ⅰ不出現(xiàn)磚紅色沉淀,步驟Ⅱ出現(xiàn)藍色,說明洋蔥鱗莖中所含的糖類沒有還原糖只有淀粉.
(6)在“觀察DNA和RNA細胞中的分布”實驗中也可以選擇洋蔥,具體取材部位是洋蔥鱗片葉內表皮,因為該部位的細胞不含顏色,沒有顏色干擾;該實驗中所用的試劑是甲基綠吡羅,其中甲基綠使DNA呈綠色,吡羅紅使RNA呈紅色.
故答案為:
(2)碘液    斐林
(4)加入新配的斐林試劑1ml混勻    加入2滴碘液混勻
(5)①出現(xiàn)磚紅色沉淀,出現(xiàn)藍色    ②出現(xiàn)磚紅色沉淀,不出現(xiàn)藍色
(6)洋蔥鱗片葉內表皮      甲基綠吡羅紅

點評 本題考查生物組織中化合物的鑒定,對于此類試題,需要考生注意的細節(jié)較多,如實驗的原理、實驗采用的試劑及試劑的作用、實驗現(xiàn)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注意積累.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下列關于細胞核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細胞核是遺傳信息庫
B.哺乳動物成熟紅細胞沒有細胞核
C.細胞核包括雙層膜的核膜、核仁和染色質
D.核孔是包括DNA在內的大分子物質進出細胞核的通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下列關于細胞核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真核細胞的內層核膜常與內質網膜相連
B.在光學顯微鏡下觀察到的細胞核主要由核膜、核仁和染色質構成
C.真核細胞的核膜上有核孔,核糖核酸、蛋白質等大分子物質可以通過核孔進出細胞核
D.真核細胞的細胞核是代謝的主要場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用同位素14C標記的吲哚乙酸來處理一根枝條的一端,然后探測另一端是否有放射性14C的吲哚乙酸存在.如圖所示,下列有關處理方法及結果的敘述正確的是( �。�
A.處理甲圖中的A端,在甲圖中的B端探測不到14C的存在
B.處理甲圖中的B端,在甲圖中的A端探測到14C的存在
C.處理乙圖中的A端,在乙圖中的B端探測到14C的存在
D.處理乙圖中的B端,在乙圖中的A端探測到14C的存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3.如圖甲圖表示縮手反射相關結構,乙圖表示圖甲中某一結構的亞顯微結構模式圖,請分析回答問題:

(1)甲圖中f表示的結構是感受器,乙圖的結構名稱是突觸,對應甲圖中d(填字母).
(2)當e上某點受到適當刺激后,在興奮部位,鈉(鈉/鉀)離子大量流向膜內,使興奮部位的膜內外兩側的電位呈外負內正.
(3)縮手反射時,興奮從A傳到B的信號物質是神經遞質,興奮不能由B傳到A的原因是神經遞質只能由突觸前膜釋放,作用于突觸后膜.
(4)已知A釋放的物質可使B興奮,當完成一次興奮后,該種物質立即被分解.某種藥物可以阻止該種物質的分解,這種藥物的即時效應是使突觸后膜持續(xù)興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圖中表示尿液形成過程中腎臟不同管道內的液體滲透壓變化,以血漿滲透壓作為1.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a段和c段以相同比例吸收水和溶質
B.b段升支的重吸收特點是能促進水的重吸收
C.葡萄糖被主動重吸收的部位主要在b、c段
D.d段調節(jié)尿濃度,高的ADH使?jié)B透壓接近于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如圖表示一個由三條多肽鏈形成的蛋白質分子,共含271個氨基酸,圖中每條虛線表示由兩個R基中的硫基(-SH)脫氫形成一個二硫鍵(-S-S-).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組成該分子的氨基酸最多有20種
B.氨基酸合成該分子后相對分子質量減少了4824
C.該分子至少含有三個游離的氨基,至少含有274個氧原子
D.該物質遇到雙縮脲試劑會發(fā)生紫色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下圖中A、B、C表示的是物質,1~5 表示的是過程,關于下圖的敘述正確的是( �。�
A.1、3、4過程可發(fā)生在真核生物的任何細胞中
B.人體細胞中的基因可能是圖中A物質或B物質的一個特定的片段
C.A的基因中的一個堿基發(fā)生替換,有可能導致表達的C的肽鏈的長度發(fā)生改變
D.噬菌體中可發(fā)生1、2、3、4過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下列關于細胞學說及其建立過程的說法正確的是( �。�
A.一切生物都是由細胞發(fā)育而來,并由細胞和細胞產物所構成
B.魏爾肖提出“所有的細胞都來源于先前存在的細胞”
C.細胞學說的創(chuàng)立的重要意義之一在于證明了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統(tǒng)一性
D.德國科學家施來登和施旺是細胞的發(fā)現(xiàn)者和命名者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