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的受精卵發(fā)育成原腸胚的過程中,下列行為在細胞內不能發(fā)生的是( )
A.基因的選擇性表達 B.DNA的半保留復制
C.同源染色體的分離 D.姐妹染色單體的分開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2017學年遼寧葫蘆島六校協(xié)作體高二上期初考生物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如表所示是含酵母菌的葡萄糖溶液在不同氧濃度下酒精和CO2的產生量。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氧濃度(%) | a | b | c | d |
酒精(mo1) | 9 | 6.25 | 2 | 0 |
CO2 (mo1) | 9 | 12.5 | 14 | 30 |
A.氧濃度為a時,酵母菌細胞呼吸不產生[H]
B.氧濃度為b時,有氧呼吸產生CO2的量為9 mol
C.氧濃度為c時,酵母菌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無氧呼吸的2倍
D.氧濃度為d時,葡萄糖全部進入線粒體中進行有氧呼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2017學年河北省邯鄲市高一上學期入學考生物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關于植物細胞通過主動運輸方式吸收礦質元素離子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葉肉細胞不能以主動運輸方式吸收礦質元素離子
B. 低溫不影響礦質元素離子的吸收速率
C. 主動運輸礦質元素離子的過程只發(fā)生在活細胞中
D. 吸收不同礦質元素離子的速率都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2017學年河北省邯鄲市高一上學期入學考生物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關于細胞共性描述中正確的是( )
A.組成細胞的生物大分子是完全相同的
B.都具有膜結構的細胞器
C.細胞都具有細胞質和細胞膜
D.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胞都具有葉綠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內蒙古高三上第二次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為研究棉花去棉鈴(果實)后對葉片光合作用的影響,研究者選取至少具有10個棉鈴的植株,去除不同比例棉鈴,3天后測定葉片的CO2固定速率以及蔗糖和淀粉含量。結果如圖。
(1)光合作用碳(暗)反應利用光反應產生的ATP和 ,在 中將CO2轉化為三碳糖,進而形成淀粉和蔗糖。
(2)由圖1可知,隨著去除棉鈴百分率的提高,葉片光合速率 ________。本實驗中對照組(空白對照組)植株CO2固定速率相對值是 。
(3)由圖2可知,去除棉鈴后,植株葉片中 增加。已知葉片光合產物會被運到棉鈴等器官并被利用,因此去除棉鈴后,葉片光合產物利用量減少, 降低,進而在葉片中積累。
(4)綜合上述結果可推測,葉片光合產物的積累會 光合作用。
(5)一種驗證上述推測的方法為:去除植株上的棉鈴并對部分葉片遮光處理,使遮光葉片成為需要光合產物輸入的器官,檢測 葉片的光合產物含量和光合速率。與只去除棉鈴植株的葉片相比,若檢測結果是 ,則支持上述推測。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2017學年湖北省高二上開學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科學研究表明:精神因素(焦慮、緊張等的心理應激)會使T細胞活性下降,對病毒、真菌感染的抵抗能力和對腫瘤細胞的監(jiān)控能力下降,還間接引起機體生成抗體的能力降低。以下是其機理的簡單示意圖,請據圖回答:
(1)由圖可知,神經末梢可通過突觸前膜釋放 直接調節(jié)免疫器官或免疫細胞的活動,還可通過分泌有關激素間接調節(jié)免疫器官或免疫細胞的活動,即 調節(jié)均可以對免疫系統(tǒng)的活動產生影響。
(2)T細胞活性下降,引起機體生成抗體的能力降低的主要原因是 。
(3)維持機體穩(wěn)態(tài)離不開細胞間的信息交流,動物細胞間進行信息交流的途徑主要有兩種。途徑一:通過信息分子,如 (最少兩項)等,在體液中運輸并作用于靶細胞來實現信息交流,途徑二:吞噬細胞與T細胞之間是通過 實現信息交流。
(4)若抗體與自身紅細胞結合,造成這些紅細胞被吞噬和分解,這在免疫學上稱為_________;若抗體結合到呼吸道上皮細胞,再接受同一抗原刺激后引起哮喘,這在免疫學上稱為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2017學年湖北省高二上開學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根據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結構和功能,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塘”生態(tài)系統(tǒng)與普通水稻生態(tài)系統(tǒng)相比實現了能量的多級利用
B.人工魚塘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消費者同化的能量往往大于生產者所固定的太陽能
C.水產養(yǎng)殖業(yè)為充分利用生產者所固定的能量,應以食物鏈長的魚類為養(yǎng)殖對象
D.營養(yǎng)級越高的生物種群體內積累的有毒物質越多,所獲得的能量越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2017學年湖北省高二上開學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表是退耕還林后,某生態(tài)系統(tǒng)在20年內群落自然演替所經歷的“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個階段中優(yōu)勢物種的種群密度變化情況(單位:株/m2):
第1年 | 第5年 | 第10年 | 第15年 | 第20年 | |
物種a | 5 | 10 | 2 | 0 | 0 |
物種b | 1 | 2 | 5 | 3 | 3 |
物種c | 0 | 1 | 3 | 8 | 6 |
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第1~20年內,該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物種的豐富度先不斷升高然后再逐漸降低
B.第1~10年內,物種b逐漸成為優(yōu)勢物種,主要與其生長周期較長有關
C.第1~5年內,物種a密度上升的主要原因是該種群年齡組成屬于增長型
D.第10~15年內,物種a逐漸消失的原因可能與其不能適應弱光環(huán)境有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安徽省池州市高一下期末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關于ATP與ADP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每個ADP分子中含有兩個高能磷酸鍵
B.ATP轉化成ADP的過程中有水的產生
C.細胞代謝所需的ATP可在細胞質基質中產生
D.人體饑餓狀態(tài)下,ATP的含量難以維持平衡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