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據圖1分析:小球藻屬于光能自養(yǎng)型生物,白天能夠進行光合作用二氧化碳消耗速率增加,為b曲線;動物為異養(yǎng)型生物二氧化碳消耗速率為正值,即曲線a,硝化細菌為化能自養(yǎng)型生物,一直有二氧化碳的吸收,為負值,即曲線c.
分析題意可知,該研究的原理為:小球藻可以吸收沼液中的氮、磷等無機鹽,同時進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從而除去培養(yǎng)液中二氧化碳.
據圖2分析:小球藻的相對密度呈“S”型曲線增長,在第六天左右達到K/2值,14天時達到飽和點;而CO2去除率在第4-6天時最高,因此此時的小球藻密度是最適宜密度.
解答 解:(1)根據圖1分析,小球藻屬于光能自養(yǎng)型生物,白天能夠進行光合作用二氧化碳消耗速率增加,為b曲線;動物為異養(yǎng)型生物二氧化碳消耗速率為正值,即曲線a,硝化細菌為化能自養(yǎng)型生物,一直有二氧化碳的吸收,為負值,即曲線c.
(2)小球藻屬于真核生物,并能能夠進行光合作用,因此其細胞結構中具有細胞核和葉綠體等復雜細胞器.并且如果有葉綠體就證明細胞肯定是真核細胞,故鑒別小球藻的簡便方法就是用顯微鏡觀察葉綠體的存在.
(3)光合作用有關的含磷的化合物是ATP、NADPH、類囊體薄膜中的磷脂等.小球藻在12時既有光合作用也有呼吸作用,兩種生理過程都能夠產生ATP,所以產生ATP的場所有產生ATP的場所有細胞質基質、線粒體、葉綠體.
(4)從圖2中可以看出,當第4-6天或第6天時二氧化碳的去除率最高.6天后去除率下降的原因是:隨著小球藻密度的增加,呼吸速率增強,導致凈光合速率下降,導致二氧化碳的凈吸收量下降,故去除率下降.要維持二氧化碳的去除率最大,需要維持小球藻的相對密度在30-40之間.
故答案為:
(1)b、a、c
(2)在顯微鏡下(或制片)觀察存在葉綠體.
(3)ATP、NADPH、磷脂 細胞質基質、線粒體、葉綠體
(4)第6天(或第4-6天) 隨著小球藻密度的增加,凈光臺作用速率下降
維持(控制)小球藻相對密度在30-40之間.(或控制小球藻相對密度在CO2去除率最大的時候.)
點評 本題考查了光合作用以及治污生態(tài)工程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和圖文轉換能力,難度適中.考生要能夠明確水體富營養(yǎng)化的原因,識記相關化合物的組成元素;通過圖解分析找到CO2去除率最高點及對應小球藻密度.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G1期和G2期縮短導致S期和M期變長 | |
B. | G2期的細胞中,DNA和中心體都已完成復制 | |
C. | 早期胚胎細胞的G1期和G2期的縮短有利于細胞的快速增殖 | |
D. | 抑制核糖體的作用,可能會延長早期胚胎細胞的G1期和G2期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具有高效性特點 | B. | 受酸堿度影響 | C. | 具有專一性特點 | D. | 受溫度影響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大腸桿菌的分離純化”實驗中,可用接種環(huán)進行稀釋涂布平板 | |
B. | “用高倍顯微鏡觀察葉綠體和線粒體”實驗中,葉綠體不需要染色 | |
C. | “泡菜的制作”實驗中,配置鹽水所需清水魚鹽的比例為4:1 | |
D. | “探究酵母菌細胞呼吸的方式”實驗中,CO2可用溴麝香草酚藍水溶液檢測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河北石家莊第一中學高一上期末考試生物試卷B(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有關病毒的起源及與細胞的關系,目前最能被接受的是:生物大分子→細胞→病毒。下列觀點能支持病毒的起源是在細胞產生之后的是
A.所有病毒都是寄生的,病毒離開細胞不能進行新陳代謝
B.有些病毒的核酸與哺乳動物細胞DNA某些片段的堿基序列十分相似
C.病毒的化學組成簡單,只有核酸和蛋白質兩類分子
D.病毒是目前發(fā)現的最簡單的生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云南師大五華區(qū)實驗中學高一上期中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2007秋•如東縣期末)細胞學說揭示了( )
A.植物細胞與動物細胞的區(qū)別
B.細胞為什么要產生新細胞
C.生物體結構的統一性
D.人們對細胞的認識是一個艱難曲折的過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