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生物 > 題目詳情
12.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圖中甲為測定光合作用速率的裝置,在密封的試管內放一新鮮葉片和二氧化碳緩沖液(保持密閉試管中二氧化碳含量始終不變),試管內氣體體積的變化可根據毛細刻度管內紅色液滴的移動距離測得.在不同強度的光照條件下,測得的氣體體積如圖乙所示(植物葉片的呼吸速率不變).圖丙為葉肉細胞中有關細胞的結構和相關代謝情況模式圖.丁圖表示溫度對該植物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的影響.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甲圖實驗中,由于在密封的試管內放的是二氧化碳緩沖液,所以測出的變化的氣體是氧氣.實驗時,當光照強度為0時,液滴所在位置應在實驗初始標記位置的左側(左側、右側、原位).當光照強度為5時,液滴所在位置應在實驗初始標記位置的右側(左側、右側、原位).當光照強度為2.5時,液滴所在位置應在實驗初始標記位置的原位位置(左側、右側、原位).
(2)在圖乙中,光照強度為15千勒克斯時,植物1小時光合作用產生的氣體量為200毫升(假設隨光照的增強,植物體的溫度不變).C點以后限制光合作用強度繼續(xù)上升的主要環(huán)境因素是CO2濃度.當植物缺鎂時,B點將右移(填“左移”或“右移”).
(3)圖丙為葉肉細胞中有關細胞的結構和相關代謝情況模式圖,如果a~f代表O2或CO2,丙圖中可表示O2的字母是acf.對乙圖來說,光照強度為2.5千勒克斯時對應圖丙中存在的箭頭有(填字母)cd.如果圖中字母表示物質,c不可以(可以,不可以)表示葡萄糖的去向.
(4)丁圖中兩曲線的交點表示光合作用強度:呼吸作用強度=2:1.

分析 分析裝置圖和曲線圖是本題解答的關鍵.圖甲裝置中CO2緩沖液能夠為葉片光合作用提供穩(wěn)定的二氧化碳,因此裝置中氣體量變化為氧氣量的變化.結合曲線圖,在光照強度為0時,由于只進行呼吸作用液滴向左移動;在光照強度為2.5千勒克斯時,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裝置中液滴不動;在光照強度為大于2千勒克斯時,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裝置中液滴右移.
圖丙中,a、c、f表示氧氣,b、d、e表示CO2.丁圖中虛線表示凈光合速率,實線表示呼吸速率.

解答 解:(1)甲圖實驗中,由于在密封的試管內放的是二氧化碳緩沖液,能夠為葉片光合作用提供穩(wěn)定的二氧化碳,所以測出的變化的氣體是氧氣.實驗時,當光照強度為0時,葉片只進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氣,故液滴所在位置應在實驗初始標記位置的左側.當光照強度為5時,葉片光合作用強度大于呼吸作用強度,表現為釋放氧氣,故液滴所在位置應在實驗初始標記位置的右側.當光照強度為2.5時,葉片光合作用強度等于呼吸作用強度,表現為既不消耗氧氣也不釋放氧氣,故液滴所在位置應在實驗初始標記位置的原位.
(2)光照強度為15千勒克斯時,氣體總量增加了150ml,根據上面的試題分析,這150ml為凈光合作用釋放的氧氣,而葉片的呼吸作用強度一直為50ml/h,可知,實際上光合作用產生了150+50=200ml的氧氣.C點時已經達到光飽和點,C點以后限制光合作用強度繼續(xù)上升的主要因素不再是自變量光照強度,而是無關變量二氧化碳濃度.鎂元素是葉綠素的組成因素,缺鎂元素時葉綠素合成不足,光補償點會增大,B點會右移.
(3)由于線粒體有氧呼吸消耗氧氣,葉綠體光合作用產生氧氣,因此丙圖中可表示O2的字母是a、c、f.對乙圖來說,光照強度為2.5千勒克斯時,表示光合作用強度等于呼吸作用強度,對應圖丙中存在的箭頭有c、d.圖中c不可以表示葡萄糖的去向,因為葡萄糖需在細胞質基質中分解為丙酮酸,再進入線粒體繼續(xù)分解.
(4)丁圖中兩曲線的交點表示呼吸速率與凈光合速率相等,由于真正的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凈光合速率,所以兩曲線的交點表示光合作用強度:呼吸作用強度=2:1.
故答案為:
(1)氧氣   左側   右側   原位
(2)200   CO2濃度   右移
(3)acf   cd   不可以
(4)2:1

點評 本題具有一定的難度,以測定光合作用速度為背景,著重考查了環(huán)境因素影響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關知識,解題的關鍵是明確圖甲裝置中引起液滴移動的氣體,圖乙和圖丁中利用真光合速率=凈光合速率+呼吸速率進行綜合計算,要求考生具有較強的識圖能力、分析實驗裝置的能力以及計算能力.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安徽省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如圖是某二倍體植物一個正在進行分裂的根尖細胞示意圖,以下判斷不正確的是

①該細胞處于有絲分裂的后期,有4對同源染色體

②圖中細胞含有兩個染色體組

③該細胞發(fā)生的變異類型屬于可遺傳的變異

④該細胞發(fā)生了基因突變或交叉互換

A.②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為研究不同光質對黃瓜幼苗生長的影響,科學家做了一系列相關的實驗.
(1)葉綠體中的色素有葉綠素、類胡蘿卜素兩大類,這些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布在類囊體薄膜上.光合作用過程中,葉綠體中的色素吸收的光能,有兩方面的用途:一是將水分解成O2和[H],二是在有關酶的催化下形成ATP.光反應生成的部分物質用于暗反應過程中C3的還原的過程.
(2)科學家利用不同紅藍光配比的LED光進行了實驗,結果如下.
            不同處理
記錄指標
100%
紅光
75%紅光+25%藍光50%紅光+50%藍光25%紅光+75%藍光100%
藍光
對照
(熒光)
色素含量/mg﹒g-1葉綠素a1.231.511.471.21.441.16
葉綠素b0.611.010.730.800.390.78
凈光合速率/μmol﹒m-2﹒s-11.34.54.63.27.41.8
干重/g1.42.82.42.52.31.3
由上述實驗結果可以看出,在75%紅光+25%藍光(或紅藍比為3:1的復合光)處理條件下,光合色素含量達到最大.在100%藍光處理條件下黃瓜幼苗的凈光合速率達到最大,推測此條件下,植物色素的活性增強,導致植物接受光能的能力增強.但此處理條件下植株的干重卻不是最高的,推測100%藍光照射在引起高光合速率的同時,也引起很高的呼吸速率,導致生物量的累積減緩.綜合上述分析,從生長和干物質積累角度考慮,紅藍比為3:1的LED復合光可以作為設施培育黃瓜幼苗光源的光譜調制的參考標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有關下列四種細胞器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①高爾基體 ②中心體  ③內質網 、芎颂求w.
A.具有單層膜的是①③B.③是脂質的合成場所
C.動物細胞有絲分裂與②有關D.氨基酸形成肽鏈的場所是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7.如圖為某植物一晝夜中CO2的吸收和釋放速率變化,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白晝是指橫坐標O-O中的ag段,其中一晝夜中有機物積累量達最大值的時間是f點.
(2)在ef段中CO2吸收速率下降的原因是光照減弱;而cd段CO2吸收速率下降的原因是溫度過高,氣孔部分關閉,二氧化碳供應不足.
(3)一晝夜光合作用超過呼吸作用強度的時間段是bf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7.美國科學家因發(fā)現“大腦中的GPS”-組成大腦定位系統的細胞,而榮獲2014諾貝爾生物學獎.某研究小組為探究定位系統與海馬區(qū)的神經元的關系,利用水迷宮對大鼠進行重復訓練,然后讓它們尋找水下隱蔽的平臺,實驗處理及結果如表:
 組別 實驗處理 實驗結果
 對照組- 錯誤次數 到達平臺所需時間/s
 8.76 22.7
 實驗組 向海馬區(qū)注射0.5mmol/L的緩沖液溶解的鵝膏蕈氨酸1pL 36.23243.2
(1)表中用來判斷大鼠定位與海馬區(qū)神經元有關的指標是錯誤次數和到達平臺所需時間.
(2)乙酰膽堿是海馬區(qū)神經元釋放的興奮性神經遞質,該遞質由突觸前膜通過胞吐(填運輸方式)釋放到突觸間隙,作用于突觸后膜.突觸后膜上發(fā)生的信號變化是化學信號變?yōu)殡娦盘枺?br />(3)短期記憶主要與神經元的活動及神經元的聯系有關,尤其與大腦皮層的海馬區(qū)有關.
(4)鵝膏蕈氨酸是一種神經毒素,它與突觸后膜上的毒蕈堿受體結合,從而導致海馬區(qū)神經元死亡或者缺失.
(5)阿爾茨海默氏癥也稱老年性癡呆癥,可能與海馬區(qū)神經元病變有關,經DNA序列分析表明,患者神經元突觸末端βA4蛋白質的第711位的纈氨酸變成了苯丙氨酸,有的則是第670位和671位的賴氨酸和甲硫氨酸變成了天冬氨酸和亮氨酸,由此可知該病與遺傳物質的基因突變(填“基因突變”、“基因重組”或“染色體變異”)有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圖為“探究酵母菌細胞呼吸的方式”的實驗裝置圖,據圖分析,錯誤的是( 。
A.C瓶和E瓶都會變渾濁,說明酵母菌既可以進行有氧呼吸又可以進行無氧呼吸
B.甲和乙應分別放在不同的溫度條件下培養(yǎng)8~10h
C.甲裝置需要不停的送入新鮮空氣
D.A瓶中加入NaOH是為了吸收空氣中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如圖兔種群遷入一個澳大利亞后,該種群在一個時期內,種群隨時間的變化曲線,根據曲線,回答下列問題:
(1)兔在剛引入澳大利亞最初一段時間,種群數量呈現指數增長,會形成急劇上升的J曲線,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食物和空間條件充足、沒有天敵、氣候適宜等;然而,這種情況在自然界是不可能長期存在的.當種群數量越來越多,增長就會慢下來,并穩(wěn)定在一個環(huán)境能承受的水平上.這樣的種群數量曲線就呈現出S型,即對數增長曲線.穩(wěn)定的種群會以一種有規(guī)律的方式在K(K值、$\frac{K}{2}$值)上下波動.
(2)引入新物種可能會對當地其他生物的環(huán)境容納量產生的影響:引入新物種后,該生物種群的迅速增長可能會導致許多資源衰竭,使其他生物的K值降低.但是,如果在沙漠某地區(qū)成功引種某些植物,會提高(提高、降低、不影響)當地動物種群的環(huán)境容納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9.圖是綠色植物體內能量轉換過程的示意圖,請據圖回答:

(1)圖中A表示的生理過程為光反應,具體部位是葉綠體的類囊體的薄膜上(或基粒),其中生成的ATP所含化學能來自光能,寫出生成ATP的反應式:ADP+Pi+能量$\stackrel{酶}{→}$ATP;這些ATP和[H]將用于C3的還原.
(2)圖中B表示的生理過程為暗反應,此過程發(fā)生的場所是在葉綠體的基質.如果停止光照,C5化合物的含量將會下降(減少).
(3)圖中C表示的生理過程為有氧呼吸,其中生成的ATP所水解釋放的能量直接用于植物的各項生命活動,這個過程中,第一階段是在細胞質基質中進行,產生的CO2是在第二階段形成的,產生的水是在第三階段形成的,此過程的總反應式可以寫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