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A是細胞與內(nèi)環(huán)境進行物質交換的示意圖,①處的箭頭表示血液流動的方向.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③④中的蛋白質可以通過毛細淋巴管壁相互交換
B、④是人體內(nèi)新陳代謝的主要場所
C、毛細血管管壁細胞生活的具體環(huán)境是③④⑤
D、若②為肝臟細胞,則①處的氧氣濃度高于④處
考點:內(nèi)環(huán)境的組成
專題:
分析:本題是內(nèi)環(huán)境的組成及內(nèi)環(huán)境的各組成部分之間的關系的考查,分析題圖可知,①處血液流動的方向由主干流向分支,因此①是動脈端,②內(nèi)的液體是細胞內(nèi)液,③內(nèi)的液體是淋巴管,④是組織液,⑤內(nèi)的液體是血漿;內(nèi)環(huán)境由③④⑤組成,血漿與組織液之間可以通過毛細血管壁相互滲透,組織液還可以穿過毛細淋巴管壁形成淋巴,淋巴通過淋巴循環(huán)進入血漿.
解答: 解:A、③④中的蛋白質不能通過毛細淋巴管壁相互交換,③中的蛋白質可以通過淋巴循環(huán)進入④,A錯誤;
B、人體內(nèi)新陳代謝的主要場所是細胞,即圖中的②,B錯誤;
C、毛細血管管壁細胞生活的具體環(huán)境是血漿和組織液,即題圖中的⑤④,C錯誤;
D、體循環(huán)中,氧氣濃度動脈端大于靜脈端,若②為肝臟細胞,該循環(huán)是體循環(huán)的一部分,血液的氧氣擴散進入組織液,故①處濃度高于④處,D正確.
故選:D.
點評:本題的知識點是內(nèi)環(huán)境的組成和作用,血漿、組織液、淋巴之間的關系,體循環(huán)的特點,分析題圖明確各部分的名稱是解題的突破口,對內(nèi)環(huán)境的組成、作用和血漿、組織液、淋巴之間的關系的理解是解題的關鍵.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32P標記磷脂中的磷,在下列哪組細胞結構中均不能檢測到32P的存在( 。
A、細胞壁和中心體
B、內(nèi)質網(wǎng)和高爾基體
C、線粒體和核糖體
D、線粒體和葉綠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下列關于酶的本質的敘述,正確的是( 。
A、都是活細胞產(chǎn)生的
B、都是蛋白質
C、都是有機物
D、都具有高效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在廣東,每年的三月份經(jīng)常出現(xiàn)連續(xù)多天的陰雨天氣,此時綠葉蔬菜生長緩慢.從影響光合作用的環(huán)境因素分析,原因有( 。
A、O2沒有及時被利用
B、CO2供應不足
C、環(huán)境溫度較低
D、光照強度較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將一植物放在密閉的玻璃罩內(nèi),置于室外進行光照,假定玻璃罩內(nèi)植物的生理狀態(tài)與自然環(huán)境相同.用CO2濃度測定儀測得了該玻璃罩內(nèi)CO2濃度的變化情況,繪制成如圖所示的曲線,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
A、BC段較AB段曲線上升緩慢,是因為低溫使植物呼吸作用減弱
B、CO2濃度下降從D點開始,說明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是從D點之前開始的
C、FG段CO2濃度下降不明顯,是因為部分氣孔關閉,葉片對CO2吸收減少
D、H點玻璃罩內(nèi)CO2濃度最低,說明此時植物對CO2吸收最多,光合作用最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某一瓢蟲種群中有黑色和紅色兩種體色的個體,這一性狀由一對等位基因控制,黑色(B)對紅色(b)為顯性.如果基因型為BB的個體占18%,基因型為Bb的個體占78%,基因型為bb的個體占4%.基因B和b的頻率分別是( 。
A、18%、82%
B、36%、64%
C、57%、43%
D、92%、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新華社北京2004年12月5日電,人類在戰(zhàn)勝SARS的征途中邁出了堅實一步,我國科學家在世界上首次完成SARS病毒滅活疫苗I期臨床研究.3位受試者均未出現(xiàn)異常反應,其中24位接種疫苗的受試者全部產(chǎn)生抗體,證明疫苗是安全的,并初步證明有效.大學生正文成為注射SARS疫苗第一人,2004年5月24日第一次注射疫苗,2天后又進行了第二次注射,兩次產(chǎn)生免疫力情況( 。
A、不相同,第二次產(chǎn)生較強的免疫反應
B、相同,都產(chǎn)生了相同的抗體
C、不相同,第一次產(chǎn)生較強的免疫反應
D、相同,都具有相同的抗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用外源脫落酸(ABA)及其合成抑制劑(fluricbne)分別處理采摘后的番茄,番茄的乙烯釋放量變化如圖所示 (CK為對照處理),下列有關分析不正確的是( 。
A、外源脫落酸可以誘導乙烯的生成
B、脫落酸合成抑制劑可以抑制乙烯的生物合成
C、脫落酸與乙烯對果實成熟的調(diào)控有協(xié)同作用
D、采摘后番茄果實內(nèi)乙烯的生成需要外源脫落酸的誘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為探究溫度對膜透性的影響,取質量和形態(tài)相同的2塊馬鈴薯進行實驗,所得到的結果如下:

時間(h)
馬鈴薯塊在蒸餾水
中質量改變百
分比(%)
溫度(℃)
00.51.01.52.02.53.0
200+5+7+9+12+14+16
400+0.030-2-3-3.5-4
(1)本實驗的自變量是
 

(2)在20℃下馬鈴薯塊質量增加,主要與細胞具有
 
(細胞器)有關.
(3)在40℃時,隨著時間增加,馬鈴薯質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膜的通透性增大、細胞內(nèi)容物外滲.請完成下列實驗設計方案并回答問題:
實驗原理:隨膜的通透性增大,細胞內(nèi)容物外滲,會使外部溶液的電導度增大.溶液電導度的大小可以用電導儀進行檢測.電導儀非常靈敏,空氣中的CO2、溫度均會影響測量結果.
實驗儀器與藥品:電導儀、恒溫水浴鍋、燒杯、量筒、濾紙、蒸餾水等.
實驗步驟:第一步:取4只相同的燒杯,分別加入50mL蒸餾水,編號為A、B、C、D;
第二步:取2塊質量為50克且形態(tài)相同的馬鈴薯,用蒸餾水反復沖洗三次,用濾紙將水吸干,再分別放入A、B兩燒杯中,C、D兩燒杯作為對照;
第三步:
 

第四步:1.5小時后取出燒杯中的馬鈴薯中,使燒杯的溶液各保持或恢復至20℃.
第五步:
 

結果預測:
 

討論:實驗步驟中設計C、D兩組作為對照的目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