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下列對實驗的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探索淀粉酶對淀粉和蔗糖的專一性作用時,可用碘液替代斐林試劑進行鑒定
B.紙層析法分離葉綠體色素的實驗結果表明,葉綠a的色素帶為藍綠色
C.觀察有絲分裂實驗中用體積分數(shù)為95%的酒精和15%的鹽酸
D.鑒定蛋白質時,應將雙縮脲試劑A液和B液混合以后再加入待檢組織樣液中

分析 1、探究酶的專一性可以是酶相同、底物不同;也可以是酶不同,底物相同.
2、紙層析法分離色素時的原理是:色素在層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隨著層析液擴散的速度不同,最后的結果是觀察到四條色素帶,從上到下依次是胡蘿卜素(橙黃色)、葉黃素(黃色)、葉綠素a(藍綠色)、葉綠素b(黃綠色).
3、體積分數(shù)95%的酒精:與質量分數(shù)15%的HCI溶液按1:1的體積比混合作解離液,用于觀察根尖分生組織細胞有絲分裂的實驗.
4、雙縮脲試劑的成分是質量濃度為0.1 g/mL氫氧化鈉溶液和質量濃度為0.01 g/mL硫酸銅溶液,用于鑒定蛋白質時,要先加A液后再加入B液.

解答 解:A、探索淀粉酶對淀粉和蔗糖的專一性作用中,碘液只能檢測淀粉有沒有被水解,不能檢測蔗糖是否被水解,A錯誤;
B、紙層析法分離葉綠體色素的實驗結果表明,葉綠a的色素帶為藍綠色,B正確;
C、體積分數(shù)95%的酒精與質量分數(shù)15%的鹽酸溶液按1:1的體積比混合作解離液,用于觀察根尖分生組織細胞有絲分裂的實驗,C錯誤;
D、使用雙縮脲試劑鑒定蛋白質時,應先加雙縮脲試劑A液,再加雙縮脲試劑B液,D錯誤.
故選:B.

點評 本題考查觀察根尖分生組織細胞有絲分裂的實驗、綠葉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實驗、探索淀粉酶對淀粉和蔗糖的專一性作用、蛋白質的檢測,對于此類試題,需要考生注意的細節(jié)較多,如實驗的原理、實驗采用的試劑及試劑的使用方法、實驗步驟、實驗現(xiàn)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主要積累.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1.某致病細菌分泌的外毒素,無色,細針狀結晶,對小鼠和人體有很強的毒性,可引起流涎、嘔吐、便血、痙攣等癥狀,以致死亡.該外毒素為環(huán)狀肽,其結構簡式如圖所示.請據(jù)圖分析回答:

(1)該化合物中含有游離的氨基0個,游離的羧基0個.
(2)該化合物是由7個氨基酸組成的,形成過程中脫去7分子水.
(3)組成該化合物的氨基酸有5種,區(qū)別這些氨基酸的種類是依靠其結構中的R基.其中有3個氨基酸的R基相同,這個R基是-CH3
(4)該化合物稱為環(huán)狀七肽化合物,含有7個肽鍵.
(5)若將圖中A處的化學鍵斷裂,斷裂之后該化合物能(能/不能)與雙縮脲試劑發(fā)生紫色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如圖表示兩個神經(jīng)元的結構關系.以下敘述錯誤的是( 。
A.a處通過生物電傳導神經(jīng)沖動B.c處通過突觸結構傳遞神經(jīng)沖動
C.刺激b處可在a處測到膜電位的變化D.刺激d處可在a處測到膜電位的變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分析如圖,以下說法不正確的是( 。
A.a點對應的生長素濃度為促進根生長的最適濃度
B.b點對應的生長素濃度為促進芽生長的最適濃度
C.c點對應的生長素濃度為促進莖生長的最適濃度
D.d點對應的生長素濃度抑制芽的生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下列有關實驗方法的敘述,正確的是( 。
A.鑒定尿糖,可用雙縮脲試劑,需現(xiàn)用現(xiàn)配
B.葉綠體產(chǎn)生的ATP可用其于產(chǎn)生的糖類運輸?shù)暮哪?/td>
C.不宜用淀粉酶探究pH對酶活性影響
D.恩格爾曼實驗通過同位素標記證明葉綠體有釋放氧氣的功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如圖是某植物細胞有絲分裂一個細胞周期中部分時期示意圖,分析回答:
(1)B圖為細胞有絲分裂的前期,此時存在染色體和紡錘體,核膜即將消失,核仁解體,核仁的作用是與某種RNA以及核糖體的形成有關.
(2)D圖中1結構稱為細胞板.
(3)DNA與染色體和染色單體三者之比為2:1:2的圖示是BC.(用字母表示)
(4)觀察細胞有絲分裂實驗中,用龍膽紫或醋酸洋紅對染色體進行染色;制片過程中壓片的目的是細胞分散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0.關于DNA粗提取的實驗材料的選擇,也經(jīng)過了多次實驗效果的比較,最終選擇雞血做實驗材料的原因是什么?請回答下列問題:
(1)雞血細胞中紅細胞含細胞核,家雞屬于鳥類,新陳代謝旺盛,因而血液中紅細胞數(shù)目較多,可以提供豐富的DNA.
(2)實驗前由老師制備血細胞液供同學們做實驗材料,而不用雞全血,主要原因是雞血細胞液中DNA相對含量高.
(3)生活在牧區(qū)的人們,采集牛、羊和馬血比較方便,若他們按實驗要求完成實驗步驟后,結果是很難提取到DNA,這是因為這些動物和人一樣,成熟的紅細胞中無細胞核,但若改用動物肝臟做實驗材料,實驗能順利進行.這是因為肝細胞有細胞核.
(4)若選用動物肝臟做實驗材料,在提取之前,最好增加研磨程序,使組織細胞更易分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年江西高三復習中期診斷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圖分別表示兩個自變量對光合速率的影響情況,除各圖中所示因素外,其他因素均控

制在最適范圍。下列分子不正確的是

A.甲圖中a點的內在限制因素可能是葉綠體中酶的數(shù)量或色素的數(shù)量不足

B.乙圖中d點與c點相比,相同時間內葉肉細胞中C3與C5的生成量都多

C.丙圖中,隨著溫度的升高,曲線走勢將穩(wěn)定不變

D.圖中M、N點的限制因素是光照強度,P點的限制因素是溫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為研究酵母菌種群密度的動態(tài)變化,某同學用1000mL的錐形瓶作為培養(yǎng)容器,棉塞封口,裝入200mL培養(yǎng)液,接種酵母菌后在適宜條件下培養(yǎng),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敘述是( 。
A.改變培養(yǎng)液的pH值不影響K值(環(huán)境容納量)大小
B.可直接從靜置的培養(yǎng)瓶中取出培養(yǎng)原液稀釋后進行計數(shù)
C.取適量培養(yǎng)液滴于普通載玻片后對酵母菌準確計數(shù)
D.若視野中酵母菌數(shù)量過多,可以先進行稀釋后再計數(sh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