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已知桃樹中,樹體喬化與矮化為一對相對性狀(由等位基因D、d控制),蟠桃果形與圓桃果形為一對相對性狀(由等位基因H、h控制),蟠桃對圓桃為顯性。下表是桃樹兩個雜交組合的實驗統(tǒng)計數(shù)據(jù):
親本組合 | 后代的表現(xiàn)型及其株數(shù) | ||||
組別 | 表現(xiàn)型 | 喬化蟠桃 | 喬化圓桃 | 矮化蟠桃 | 矮化圓桃 |
甲 | 喬化蟠桃×矮化圓桃 | 41 | 0 | 0 | 42 |
乙 | 喬化蟠桃×喬化圓桃 | 30 | 13 | 0 | 14 |
(1)根據(jù)組別__________的結果,可判斷桃樹樹體的顯性性狀是__________。
(2)甲組的兩個親本基因型分別為__________。
(3)根據(jù)甲組的雜交結果可判斷,上述兩對相對性狀的遺傳不遵循自由組合定律。理由是:如果這兩對性狀的遺傳遵循自由組合定律,則甲組的雜交后代應出現(xiàn)__________種表現(xiàn)型,比例應為__________。
(4)桃樹的蟠桃果形具有較高的觀賞性。已知現(xiàn)有蟠桃樹種均為雜合子,欲探究蟠桃是否存在顯性純合致死現(xiàn)象(即HH個體無法存活),研究小組設計了以下遺傳實驗,請補充有關內(nèi)容。
實驗方案:________,分析比較子代的表現(xiàn)型及比例;
預期實驗結果及結論:
①如果子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則蟠桃存在顯性純合致死現(xiàn)象;
②如果子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則蟠桃不存在顯性純合致死現(xiàn)象。
【答案】乙喬化DdHh、ddhh41∶1∶1∶1蟠桃(Hh)自交(或蟠桃與蟠桃雜交)表現(xiàn)型為蟠桃和圓桃,比例為2∶1表現(xiàn)型為蟠桃和圓桃,比例為3∶1
【解析】
考點是基因分離定律和基因自由組合定律,考查了顯隱性的判斷、基因型的判斷、基因是否遵循自由組合定律的判斷,和分離定律的應用,進而考查了對規(guī)律的理解和應用能力。
(1)由于乙組實驗中,后代發(fā)生性狀分離,說明喬化相對于矮化是顯性性狀。
(2)蟠桃對圓桃為顯性,喬化對矮化為顯性,則甲組中親本喬化蟠桃×矮化圓桃的基因型可表示為D_H_×ddhh,又由于后代中喬化:矮化=1:1,蟠桃:圓桃=1:1,均屬于測交,因此親本的基因型為DdHh×ddhh。
(3)若甲組遵循自由組合定律,則其雜交后代應出現(xiàn)喬化蟠桃、矮化蟠桃、喬化圓桃、矮化圓桃4種表現(xiàn)型,并且4種表現(xiàn)型的比例為1:1:1:1。
(4)實驗方案:讓雜合蟠桃與雜合蟠桃雜交,分析比較子代的表現(xiàn)型及比例。預期實驗結果及結論:①如果子代表現(xiàn)型為蟠桃和圓桃,比例為2:1,則蟠桃存在顯性純合致死現(xiàn)象。②如果子代表現(xiàn)型為蟠桃和圓桃,比例為3:1,則蟠桃不存在顯性純合致死現(xiàn)象。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瘧原蟲是一種單細胞動物。它能使人患瘧疾,引起周期性高熱、寒戰(zhàn)和出汗退熱等臨床癥狀,嚴重時致人死亡。
(1)在人體內(nèi)生活并進行細胞分裂的過程中,瘧原蟲需要的小分子有機物的類別包括_______________(寫出三類)。
(2)進入血液循環(huán)后,瘧原蟲選擇性地侵入紅細胞,說明它能夠_________________并結合紅細胞表面受體。
(3)瘧原蟲大量增殖后脹破紅細胞進入血液,刺激吞噬細胞產(chǎn)生致熱物質。這些物質與瘧原蟲的代謝產(chǎn)物共同作用于宿主下丘腦的_________________中樞,引起發(fā)熱。
(4)瘧原蟲的主要抗原變異頻繁,使瘧原蟲能避免被宿主免疫系統(tǒng)_________________性清除,從而使該物種得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臨床應用青蒿素治療瘧疾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其抗瘧機制尚未完全明了。我國科學家進行了如下實驗。
組別 | 實驗材料 | 實驗處理 | 實驗結果 (線粒體膜電位的相對值) |
1 | 瘧原蟲的線粒體 | 不加入青蒿素 | 100 |
2 | 加入青蒿素 | 60 | |
3 | 倉鼠細胞的線粒體 | 不加入青蒿素 | 100 |
4 | 加入青蒿素 | 97 |
①1、2組結果表明_________________;由3、4組結果可知青蒿素對倉鼠細胞線粒體膜電位無明顯影響。據(jù)此可以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將實驗中倉鼠細胞的線粒體替換為_______________,能為臨床應用青蒿素治療瘧疾提供直接的細胞生物學實驗證據(j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根據(jù)生態(tài)學的原理,要使能量流經(jīng)食物鏈的總消耗最少,人們應采用哪一種食物結構( )
A. 以禽類、蛋類為主 B. 以淡水養(yǎng)殖的魚蝦為主
C. 以谷物和植物蛋白為主 D. 以豬肉等家畜的肉類為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酒曲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其中有霉菌、酵母菌和細菌等。某研究小組嘗試使用蔗糖豆芽汁培養(yǎng)基從酒曲中分離酵母菌。請回答下列問題:
(1)培養(yǎng)基是分離酵母菌的關鍵。配置培養(yǎng)基時,先將200.0g豆芽洗凈,放入水中煮沸30min,用紗布過濾,取豆芽汁加30.0g蔗糖,并補水分至1000mL。酵母菌在該培養(yǎng)基中生長較霉菌_________。研究小組分析認為還應在培養(yǎng)基中添加0.5%乳酸,研究小組的依據(jù)是__________。
(2)用滅菌的小刀切開曲塊,從內(nèi)部取一小塊加入一管培養(yǎng)基中,搖動后將該管置于__________℃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兩天后適量轉移到另一管培養(yǎng)基中。轉移培養(yǎng)3~4次。
(3)可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分離純化培養(yǎng)基中的酵母菌。使用該方法所用的培養(yǎng)基需重新配置,且必須在培養(yǎng)基中添加適量的______________。
(4)研究小組查閱資料發(fā)現(xiàn),酵母菌發(fā)酵時,當酒精含量達到12~16%時,發(fā)酵就停止了,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研究小組進一步進行了實驗以確定所分離的其中1株酵母菌對酒精的最高耐受濃度,其實驗的設計思路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一頭黑色母牛A與一頭黑色公牛B交配,生出一頭棕色的雌牛C(黑色與棕色由一對遺傳因子B、b控制),請回答下列問題:
(1)該性狀遺傳中,屬于顯性性狀的是________,棕色牛C的遺傳因子組成是________。
(2)要想確定某頭黑牛的遺傳因子組成,遺傳育種上常用________法。
(3)若A與B牛再交配繁殖,生出一頭黑牛的概率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選用若干長勢相同的某植物隨機分為三組,置于不同光照強度下(其他條件相同且適宜)進行實驗,一段時間后,所得相關數(shù)據(jù)相對值(不考慮單位)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問題:
組別 | 光照強度 | 呼吸速率 | 凈光合速率 | 葉綠素a含量 |
第1組 | 200 | 14 | 20 | 1.6 |
第2組 | 400 | 14 | 29 | 1.3 |
第3組 | 600 | 14 | 35 | 1 |
(1)上表中呼吸速率須在_______的環(huán)境中測定,該實驗的自變量是_____________。
(2)捕獲光能的色素存在于該植物細胞的_________(部位)。在測定葉綠素a含量時,可以用_________提取綠葉中的色素,在進行定量測定。與強光照下相比,低光照下葉綠素a含量___________(填“較高”或者“較低”),這體現(xiàn)了生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
(3)將第3組的植株置于第1組的條件下,一定時間內(nèi)其凈光合速率小于20,對此結果的合理解釋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生物——選修1:生物技術實踐]某實驗小組欲從豆油污染的土壤中篩選出能髙效降解脂肪的菌株,請回答:
(1)在篩選過程中,應將土壤樣品稀釋液接種于以_________為唯一碳源的固體培養(yǎng)基上,從功能上講,該培養(yǎng)基屬于___________培養(yǎng)基。
(2)為避兔培養(yǎng)皿污染,需將培養(yǎng)皿呈_______狀態(tài)放置。為避免培養(yǎng)液中菌體濃度過高,需將培養(yǎng)液進行________處理。為了排除培養(yǎng)基被污染,需設置接種______的培養(yǎng)基作為空白對照。
(3)為了篩選出菌株,可將適童的__________試劑滴加在平板中的菌落周圍,洗去浮色后,如果菌落周圍出現(xiàn)透明圈,則說明此種菌能夠分泌脂肪酶,純化菌種時,為了對活菌進行計數(shù),可采用_________法接種于新的培養(yǎng)基平板上。
(4)試驗操作應在酒精燈火餡附近進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豆豉是大豆經(jīng)過發(fā)酵制成的一種食品。為了研究菌種和發(fā)酵時間對豆豉發(fā)酵效果的影響,某小組做了以下實驗。請對實驗步驟進行補充并回答下列問題:
(1)①將等量的甲、乙兩菌種分別接入_______的A、B兩桶煮熟大豆中并混勻。
②將兩者置于______________條件下進行發(fā)酵。
③__________取樣觀測發(fā)酵效果。
(2)該實驗的自變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發(fā)現(xiàn)發(fā)酵容器內(nèi)上層大豆的發(fā)酵效果比底層的好,說明該發(fā)酵菌是_________。
(4)如果在實驗后,發(fā)現(xiàn)48 h內(nèi)的發(fā)酵效果越來越好,且隨發(fā)酵時間呈直線上升關系,則無法確定發(fā)酵的最佳時間;若要確定最佳發(fā)酵時間,還需要做的事情是_____________。
(5)從大豆到豆豉,有機物的種類會___________,有機物的質量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揚州瘦西湖植物茂盛,樹上棲息著各種小鳥,水中有各種蝦類、魚類等生物,土壤中有各種細菌和真菌。從生命系統(tǒng)的結構層次去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揚州瘦西湖所有的鯽魚組成了________。
(2)揚州瘦西湖邊的一只白鷺屬于________。
(3)揚州瘦西湖屬于生命系統(tǒng)的結構層次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柳樹是揚州瘦西湖的主要樹種,柳樹與龜相比,生命系統(tǒng)的結構層次不具有_____。
(5)白鷺在繁殖季節(jié)中繁殖了3只小白鷺,聯(lián)系親代和子代的遺傳物質的橋梁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