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在觀察植物細胞質壁分離和復原的實驗過程中,液泡體積的變化情況是( 。
A.B.C.D.

分析 植物細胞質壁分離過程中,細胞失水,細胞液的濃度逐漸升高,顏色加深,液泡逐漸變小,原生質層和細胞壁逐漸分離;質壁分離復原過程中,細胞吸水,細胞液的濃度逐漸降低,顏色加深,液泡逐漸變大,原生質層和細胞壁的位置逐漸復原.

解答 解:當外界溶液濃度大于細胞液濃度時,細胞失水引起質壁分離,所以液泡體積逐漸變;而質壁分離復原過程與質壁分離相反,液泡體積逐漸變大.因此植物細胞質壁分離和復原的實驗過程中,液泡體積先變小后變大.
故選:A.

點評 本題結合曲線圖,考查觀察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及復原實驗,要求考生掌握質壁分離及復原的原因,明確質壁分離過程中液泡體積變化情況,再對選項作出正確的判斷.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8.為研究種植密度較高的玉米田中去葉對單株和群體產(chǎn)量的影響,研究者選取開花后3天的植株進行處理,從頂部去除不同數(shù)量葉片,每隔13天測定穗位葉的葉綠素含量和光合速率(代表單株產(chǎn)量),同時在一定面積的樣方中測定群體光合速率(代表群體產(chǎn)量).結果如圖.(備注:穗位葉位于植株中下部,其生長狀況直接影響玉米籽粒中有機物的積累量.)

(1)葉綠素分布于組成葉綠體基粒的類囊體(或:囊狀結構)薄膜上,光反應階段產(chǎn)生的ATP和[H]將直接參與暗反應階段中三碳化合物的還原過程,進而形成有機物.
(2)由圖1可知,去葉13天測定時,穗位葉的葉綠素含量隨著去葉程度的增強(或:去葉數(shù)量的增多)而增大.本實驗中,穗位葉的葉綠素含量始終高于空白對照組的處理為去除2片葉.
(3)由圖2可知,隨頂部去除葉片數(shù)量增加,單株的光合速率持續(xù)增加,原因可能是穗位葉獲得的光照和二氧化碳更充足.
(4)綜合上述結果可推測,種植密度較高的玉米田中適度去除頂部葉片,可使玉米單株光合速率和群體光合速率增長趨勢一致(均增長).
(5)為確認穗位葉的光合產(chǎn)物是否向遮光葉片運輸而導致減產(chǎn),可進一步設計實驗:對玉米植株頂部2片葉遮光處理;用透明袋包住穗位葉,不影響其正常生長.實驗時向包住穗位葉的透明袋中通入14CO2(或帶有放射性標記的CO2),其他生長條件適宜,一段時間后檢測頂部2片遮光葉片是否有放射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9.(1)1958年,梅塞爾森和斯塔爾做了如下實驗:將大腸桿菌放在含15NH4Cl的培養(yǎng)基中繁殖幾代,其DNA由于15N的加入,而比普通大腸桿菌的DNA重1%,再將含15N的DNA大腸桿菌移到含14NH4Cl的培養(yǎng)基中繁殖一代,其DNA的質量為中間類型.如果再繼續(xù)繁殖一代,結果出現(xiàn)兩種質量的DNA,即中間型和輕型.提取所有這些不同質量的DNA分子放在離心機內(nèi)離心3個小時,結果,這些DNA在試管內(nèi)分成三條帶.如圖請分析說明:

①a帶的DNA是B,b帶的DNA是C.
A.兩條單鏈都含15N  B.兩條單鏈都含14N  C.一條單鏈含15N,另一條單鏈含14N
②以上實驗證明了DNA的復制是半保留復制.
(2)某科學家做的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分別用同位素32P、35S作了如下表所示的標記.
噬菌體(T2)成分細菌(大腸桿菌)成分
核苷酸標記32P31P
氨基酸32S標記35S
此實驗得出的結果是子噬菌體與母噬菌體的外形和侵染特性均相同,請分析完成:
①子噬菌體的DNA分子中含有的上述元素是31P和標記32P.
②子噬菌體的蛋白質分子中含有的上述元素是標記35S.
③此實驗證明了DNA是遺傳物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6.如圖表示生物體內(nèi)某些有機物的組成關系及功能關系,其中D是RNA,C、E都是高分子化合物,C是主要的遺傳物質,A、B是組成它們的基本單位.請據(jù)圖分析回答:
(1)真核生物體內(nèi)的A物質有8種,B物質在生物體內(nèi)約有20種.
(2)真核細胞內(nèi)C存在的主要場所是細胞核.
(3)C與E相比特有的元素是P.
(4)蛋白質分子是一種高分子有機化合物,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圖示中E表示蛋白質,在生物體內(nèi)其種類繁多并具有重要的功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如圖為某動物(基因型為aaBb)的細胞分裂某時期圖象,相關判斷正確的是( 。
A.細胞應為次級精母細胞或次級卵母細胞
B.此細胞中a是由A經(jīng)突變產(chǎn)生
C.此細胞可形兩種精子或一種卵細胞
D.此動物體內(nèi)細胞中最多含有兩個染色體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豬籠草以其分泌物消化所捕食的昆蟲.為檢測此分泌物的性質,有個同學做了如下實驗:取甲、乙兩支潔凈的試管,分別加入1cm3瘦肉塊,向甲試管中注入2mL新鮮的分泌物,向乙試管中注入2mL清水.振蕩兩支試管,然后將兩試管下半部浸入35℃左右的溫水中,2小時后觀察發(fā)現(xiàn),甲試管內(nèi)瘦肉塊明顯變小,乙試管內(nèi)肉塊無明顯變化.請回答下列問題:
(1)該分泌物中可能含有蛋白酶.
(2)甲、乙兩試管中,乙試管為對照組.
(3)若要驗證溫度對分泌物活性的影響,可再取丙、丁兩支潔凈的試管,兩試管內(nèi)均應加1cm3瘦肉塊+2mL新鮮的分泌物,并將兩試管分別放入沸水和冰水中,2小時后觀察試管內(nèi)瘦肉塊的變化.
(4)若要驗證pH對分泌物活性的影響,可再取戊、己兩支潔凈的試管,兩試管所加入的成分與丙、丁試管相同,向戊、己兩試管中分別加入適量且等量的NaOH和HCl溶液,然后將兩試管下半部放入35℃左右的溫水中,2小時后觀察兩試管瘦肉塊的變化.
(5)該同學為鑒定該分泌物含蛋白質,向試管中加入1mL雙縮脲試劑A液和4滴雙縮脲試劑B液,振蕩均勻,然后加入2mL新鮮的分泌物,在水浴中加熱到60℃以上,觀察溶液的顏色.請指出其中兩處錯誤:①不應把雙縮脲試劑A液和雙縮脲試劑B液先混合;②不用加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如圖是探究活的酵母菌呼吸作用的實驗裝置圖.裝置中底物(葡萄糖)充足且溫度適宜.A、B表示著色液滴,可隨容器中氣體量的變化而發(fā)生移動.下列現(xiàn)象不可能發(fā)生的是( 。
A.A不動而B右移B.A左移而B不動C.A左移B右移D.A不動B不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4.下列是某化合物的結構簡圖,據(jù)圖回答:

(1)此化合物的名稱是三肽,形成該化合物的生物化學反應叫做脫水縮合,圖中④的名稱是肽鍵,形成該化合物時共生成的水分子2個.
(2)組成這類化合物的基本單位氨基酸的結構通式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三葉草是牛的主要飼料,三葉草傳粉受精靠土蜂,土蜂的天敵是田鼠,田鼠不僅喜食土蜂的蜜和幼蟲,而且常常搗毀土蜂的蜂巢.土蜂的多少直接影響三葉草的傳粉結籽.貓是田鼠的天敵.由此不能得出的推論是( 。
A.牛和土蜂均從三葉草獲得能量
B.上述關系中最長的食物鏈有四個營養(yǎng)級
C.若要養(yǎng)牛業(yè)發(fā)達必須大量養(yǎng)貓
D.三葉草和土蜂共同(協(xié)同)進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