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生物 > 題目詳情
如圖是大白鼠細胞內某生理過程示意圖,下表是其曲細精管細胞中存在的兩種水通道蛋白AQP7和AQP8的部分比較.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種類
比較
AQP7AQP8
多肽鏈數11
氨基酸數269263
mRNA堿基數15001500
(1)密碼子是指位于圖中
 
(填圖中的標注)上的
 

(2)在大白鼠細胞中可進行圖示生理過程的結構有
 
,并在答題卷中相應的橫線上用“→”或“←”標出該過程進行的方向.
(3)丁的名稱是
 
,它與乙有何不同?
 

(4)圖中甲的名稱為
 
.若對該物質進行檢測需要用
 

(5)控制AQP7的基因中堿基的數目至少為
 
個(不考慮終止密碼).
(6)在AQP7和AQP8合成過程中,與核糖體結合的信使RNA堿基數目相同,但AQP7和AQP8所含氨基酸數目不同,原因是(不考慮起始密碼和終止密碼所引起的差異)
 
考點:遺傳信息的轉錄和翻譯
專題:
分析:分析題圖:圖示表示轉錄過程,其中甲為RNA聚合酶、乙是胞嘧啶脫氧核糖核苷酸、丙是轉錄形成的RNA鏈、丁是胞嘧啶核糖核苷酸.
分析表格:表中為曲細精管細胞中存在的兩種水通道蛋白AQP7和AQP8的部分比較,組成AQP7和AQP8的多肽鏈數相同,控制兩者合成的mRNA所含堿基數目也相同,但兩者所含氨基酸數目不同.
解答: 解:(1)密碼子是指mRNA(甲圖中丙)上決定一個氨基酸的3個相鄰的堿基.
(2)圖示表示轉錄過程,在小鼠細胞中,轉錄主要發(fā)生在細胞核中,此外在線粒體中也能進行.根據RNA聚合酶的位置可知,轉錄的方向是←.
(3)丁在RNA上,因此其名稱是胞嘧啶核糖核苷酸;乙在DNA上,其名稱為胞嘧啶脫氧核苷酸.丁與乙的區(qū)別在于五碳糖不同,丁的五碳糖是核糖,而乙的五碳糖是脫氧核糖.
(4)圖中甲能催化轉錄過程,應該為RNA聚合酶;RNA聚合酶的化學本質是蛋白質,可與雙縮脲試劑發(fā)生紫色反應.
(5)DNA(或基因)中堿基數:mRNA上堿基數:氨基酸個數=6:3:1,翻譯形成AQP7的mRNA含有堿基數1500個,則控制AQP7的基因中堿基的數目至少為1500×2=3000個(不考慮終止密碼).
(6)在AQP7和AQP8合成過程中,與核糖體結合的信使RNA堿基數目相同,但翻譯后的肽鏈進行了不同的加工,分別切除了不同數量的氨基酸,所以AQP7和AQP8所含氨基酸數目不同.
故答案為:
(1)丙   三個相鄰的堿基    
(2)細胞核、線粒體←
(3)胞嘧啶核糖核苷酸 五碳糖不同        
(4)RNA聚合酶     雙縮脲試劑    
(5)3000     
(6)翻譯后的肽鏈進行了不同的加工,分別切除了不同數量的氨基酸
點評:本題結合圖表,考查遺傳信息的轉錄和翻譯、細胞分化,要求考生識記遺傳信息轉錄和翻譯的過程,能準確判斷圖中各物質的名稱及轉錄的方向,能根據表中數據進行簡單的計算,能根據表中信息分析AQP7和AQP8所含氨基酸數目不同的原因.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下列屬于細胞產物的是( �。�
A、甲狀腺激素B、花粉
C、大腸桿菌D、血小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能在水稻葉肉細胞的細胞質基質、線粒體基質、葉綠體基質中產生的代謝產物分別是( �。�
A、二氧化碳、丙酮酸、(CH2O)
B、丙酮酸、(CH2O)、二氧化碳
C、丙酮酸、二氧化碳、(CH2O)
D、(CH2O)、丙酮酸、二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過氧化氫酶(CAT)是生物氧化過程中重要的抗氧化酶,能有效的清除各種活性氧基團,從而防止這些基團對細胞膜系統(tǒng)的損壞.CAT活性的變化可以靈敏的反映外界環(huán)境條件是否對植物細胞產生了壓力,某研究小組為探究N、P對小麥幼苗CAT活性的影響,設計了以下實驗:將長勢相同的小麥幼苗均分三組,分別放入缺N、P的完全培養(yǎng)液中連續(xù)培養(yǎng)10d、20d、30d,以正常完全培養(yǎng)液水培小麥為對照.實驗結果如圖所示:
(1)為了保持營養(yǎng)液的滲透壓平衡,缺少的離子都用其他等當量的鹽分來替代.這樣做的目的是控制實驗的
 
變量.
(2)上圖a、b、c三條折線中,表示在完全培養(yǎng)液培養(yǎng)的是
 

(3)在缺N、P的完全培養(yǎng)液中培養(yǎng)的小麥枝葉干枯、含水量減少、衰老速度加快.寫出題意背景下衰老細胞的主要特征
 

(4)在上述實驗條件下葉片細胞中過氧化氫含量升高最快的是
 
(從a、b、c條件中選擇).
(5)與小麥根尖細胞吸收N、P離子密切相關的生理過程是
 
,其中的N元素在葉肉細胞中可參與構成的生物大分子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理論上可用多種方法來測定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

(1)在光照適宜、濕度恒定的條件下,用圖一左圖的實驗裝置測量一小時內密閉容器中CO2的變化量繪成曲線如右圖.在光合作用過程中,光反應為暗反應提供的物質是
 
.該綠色植物前30分鐘實際光合作用的平均速率為
 
ppm/min.
(2)在圖二中,將對稱葉片的一部分(U)遮光,另一部分(V)不遮光,并設法使兩部分之間的物質不發(fā)生轉移.用適宜光照射6h后,在U和V的對應部位截取等面積的葉片,烘干稱重,分別為ML和MV(單位:mg),則該植物細胞實際光合作用速率為
 
mg/h.
(3)圖三中甲也為測定光合作用速率的裝置,在密封的試管內放一新鮮綠葉和二氧化碳緩沖液,試管內氣體體積的變化可根據毛細刻度管內紅色液滴的移動距離測得.在不同強度的光照條件下,測得的氣體體積如圖乙所示.在圖乙中,光照強度為15千勒克斯時,植物1小時光合作用產生的氣體量為
 
毫升(假設隨光照的增強,植物體的溫度不變).為了防止無關因子對實驗結果的干擾,本實驗還應設置對照實驗(不考慮微生物對實驗結果的影響),對照實驗裝置與實驗組裝置的區(qū)別是
 
.如果將試管中的CO2緩沖液改為水,則實驗測得的數據指標是指
 
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人體細胞之間的通訊多數是通過信號分子傳遞的.有些信號分子作用于細胞表面的受體,有些則作用于細胞內受體.生物學上將細胞外與膜受體結合的信息分子稱為第-信使,由其轉換而來的細胞內信號則稱為笫二信使,如圖所示.

請據圖回答下列有關問題:
(1)從細胞膜的組成成分分析,細胞表面的膜受體的化學本質為
 
細胞內受體全部為DNA結合蛋白,本質上都是在核內啟動基因的
 
,最終提高細胞內的某些蛋白質尤其是某些酶的數量,來長時間實現對細胞代謝和功能的調節(jié).
(2)第一信使主要包括
 
 
等,其中前者彌散到體液中,隨血液流經全身,傳遞各種信息:后者與膜受體結合后,可引起膜電位的變化.二者的共同點是在被受體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
 
.在第一信使中還包括一些局部介質,如由T細胞分泌的
 
,作用于B細胞,可促進B細胞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雞的輸卵管細胞合成卵清蛋白,成紅細胞合成β珠蛋白,胰島細胞合成胰島素,這些細胞都是在個體發(fā)育過程中逐漸產生的,因此早期人們推測細胞的這種分化是由于在發(fā)育過程中遺傳物質的選擇性丟失所致.分子生物學技術發(fā)展起來后,科學工作者用編碼上述三種蛋白的基因分別作探針,對三種細胞中提取的總DNA的限制性內切酶的醜切片段和三種細胞的總RNA分別作分子雜交實驗(前者為DNA分子雜交,后者為基因探針與mRNA雜交),結果如下表:
細胞總DNA細胞總RNA
輸卵管細胞成紅細胞胰島細胞輸卵管細胞成紅細胞胰島細胞
卵清蛋白基因++++--
β-珠蛋白基因+++-+-
胰島素基因+++--+
注:“+“陽性結果(表示雜交過程中有雜合雙鏈),陰性結果(表示雜交過程中不能形成雜合雙鏈)
(1)DNA分子雜交的原理是具有
 
堿基序列的兩DNA分子單鏈,可以通過堿基對之間形成
 
鍵等而形成穩(wěn)定的雜合雙鏈區(qū).
(2)上述實驗結果說明:早期人們認為細胞的分化是由于在發(fā)育過程中遺傳物質的選擇性丟失所致,據此實驗,你認為這種推測
 
 (填“成立”或“不成立”),理由是
 
.而細胞發(fā)育的不同階段合成不同的蛋白質是
 
的結果.同一生物不同類型的細胞具有不同的形態(tài)結構,各自執(zhí)行特定的生理功能,其直接原因主要是由
 
分子決定的,可以說這類分子是一切生命活動的體現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研究細胞器時,通常先將細胞制成勻漿,再用
 
法把各種細胞器分離開來.若向分離的線粒體懸液中添加物質
 
,則在
 
等條件下,線粒體會釋放CO2;若向分離出的線粒體懸液中添加
 
,則在一定時間內,可將線粒體的外膜與內膜分開,獲得完整的內膜.此方法的原理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植物細胞中,具有色素的一組細胞器是(  )
A、線粒體和高爾基體
B、葉綠體和液泡
C、中心體和核糖體
D、內質網和液泡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