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研人員以果蠅為材料研究進化時發(fā)現(xiàn),野生種群中個體剛毛平均數(shù)為9.5根,科研人員從中選出剛毛最多的20%個體為起始種群,從起始種群開始進行多代選擇,在每一代中選出剛毛最多的20%個體來繁殖子代,反復進行86代后,種群中個體剛毛的平均數(shù)接近40根.對此現(xiàn)象描述正確的是(  )
A.多剛毛果蠅與少剛毛果蠅存在競爭關系
B.20%的小種群與原種群存在地理隔離
C.實驗過程中,人工培養(yǎng)20%的小種群數(shù)量呈J型曲線增長
D.最后的多剛毛種群和起始種群不存在生殖隔離,說明果蠅沒有進化

分析 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突變和基因重組,自然選擇及隔離是物種形成過程的三個基本環(huán)節(jié),通過它們的綜合作用,種群產(chǎn)生分化,最終導致新物種形成.在這個過程中,突變和基因重組產(chǎn)生生物進化的原材料,自然選擇使種群的基因頻率定向改變并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隔離是新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

解答 解:A、競爭關系屬于種間關系,多剛毛果蠅與少剛毛果蠅屬于種內(nèi)斗爭關系,A錯誤;
B、科研人員將選出的20%的小種群作為起始種群,不與其他種群進行基因交流,存在地理隔離,B正確;
C、人工培養(yǎng)時,果蠅的食物和空間資源是有限的,不會呈J型曲線增長,C錯誤;
D、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生物進化不一定會導致生殖隔離的產(chǎn)生.最終種群中個體剛毛的平均數(shù)接近40根,說明發(fā)生了進化,D錯誤.
故選;B.

點評 本題考查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的主要內(nèi)容,意在考查考生的識記能力和理解所學知識要點,把握知識間內(nèi)在聯(lián)系,形成知識網(wǎng)絡結構的能力;能運用所學知識,準確判斷問題的能力,屬于考綱識記和理解層次的考查.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2.回答下列關于光合作用的問題
現(xiàn)有轉BT基因抗蟲棉品種甲和乙,及非轉基因棉品種丙.在花蕾期對葉片中色素、凈光合速率日變化(圖1)、胞間CO2濃度日變化(圖2)進行了測量.對葉綠素總量測量結果為:甲>丙>乙;葉綠素a/b測量結果:甲>丙>乙.

(1)若用紙層析法分離三個品種棉花的葉綠素,則在紙層析的結果中,理論上藍綠色與黃綠色帶寬比值最大的是品種甲.這些色素分布于類囊體膜(基粒/類囊體),能被光能活化的是葉綠素a.
(2)據(jù)圖1,以12:30為界,比較轉基因棉與非轉基因棉凈光合速率變化趨勢:12:30之前,轉基因棉花的凈光合速率小于非轉基因棉花的凈光合速率;12:30 之后,轉基因棉花的凈光合速率逐漸大于非轉基因棉花的凈光合速率..
(3)結合圖1和圖2,總結胞間CO2濃度與非轉基因棉凈光合速率的關系當非轉基因棉花凈光合速率迅速增強時,胞間CO2濃度迅速下降;當非轉基因棉花凈光合速率增速減緩時,胞間CO2濃度下降減緩;最終呈現(xiàn)增加趨勢..
(4)結合圖1和圖2,圖中陰影所示區(qū)段,影響轉基因棉乙凈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可能有:②③.①胞間C02濃度    ②光強    ③溫度  ④光質
(5)有人依據(jù)轉BT基因棉花的凈光合速率大于非轉基因棉花,推測BT基因與棉花凈光合速率的關系可能是:①⑤.
①BT基因抑制了轉基因棉的細胞呼吸②BT基因促進了轉基因的細胞呼吸
③BT基因抑制了轉基因棉的光合作用④BT基因促進非轉基因的光合作用
⑤BT基因促進了轉基因棉的光合作用⑥BT基因抑制非轉基因的光合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同位素標記技術是生物科學研究的重要手段,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用含3H亮氨酸研究分泌蛋白的分泌過程,發(fā)現(xiàn)多種細胞器上先后出現(xiàn)放射性
B.小白鼠吸入18O2一段時間后,在呼出的部分CO2中能檢測到18O
C.給植物澆灌H218O,一段時間后植物周圍含18O的物質有水蒸氣、O2和CO2
D.用含32P的T2噬菌體侵染不含32P的細菌,在子代噬菌體中都能檢測到放射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9.進食刺激會引起消化道的運動及相關腺體的分泌活動加強.據(jù)圖回答問題:
(1)S通過神經(jīng)系統(tǒng),引起內(nèi)分泌細胞的活動,該凋節(jié)方式為神經(jīng)調節(jié),調節(jié)中作用于內(nèi)分泌細胞的物質N是神經(jīng)遞質,釋放物質N時的信號轉換方式是電信號→化學信號.
(2)內(nèi)分泌細胞分泌的物質E,通過體液運輸,作用于靶細胞.
(3)圖示“S→祌經(jīng)中樞→N→內(nèi)分泌細胞→E→靶細胞”途徑中,若靶細胞為消化腺細胞,則物質E可能是促胰液素(或胃泌素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以下實驗操作所得數(shù)值與實際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
A.標志重捕法調查池塘中鯉魚種群密度時,部分鯉魚身上的標志物脫落
B.調查人類紅綠色盲的發(fā)病率時,以多個患病家庭為調查對象
C.用血球計數(shù)板對酵母菌進行計數(shù)時,只計數(shù)樣方線內(nèi)的個體
D.測定泡菜中亞硝酸鹽的含量時,標準溶液濃度配制偏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將從種植煙草的土壤里分離得到的尼古。–10H14N2)降解菌株SC接種到尼古丁培養(yǎng)基中,30℃搖床培養(yǎng)并定時取樣,測定并計算發(fā)酵液中的尼古丁濃度和菌體濃度,得到的結果如圖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 。
A.分離SC時可用稀釋涂布平板法或劃線法
B.培養(yǎng)36h時SC的數(shù)量為該種群的環(huán)境容納量
C.影響SC種群密度變化的主要因素是O2濃度和pH
D.發(fā)酵液中的尼古丁為SC提供碳源和氮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下列有關植物激素的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由于生長素具有兩重性,因此不同濃度的生長素抑制效果可以相同
B.用一定濃度的細胞分裂素處理,可使蘆葦?shù)睦w維長度增加50%左右
C.用赤霉素處理大麥,可以使大麥種子無須發(fā)芽就可以產(chǎn)生α-淀粉酶
D.植物激素乙烯利可以釋放乙烯用于果實催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下列關于扦插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 。
A.芽和幼葉較多的枝條因生長素濃度過高而不易生根
B.用2,4-D處理枝條生根的效果與處理時間呈正比
C.沾蘸法扦插實驗需要做預實驗,浸泡法不需要預實驗
D.浸泡法所使用的2,4-D溶液的濃度比沾蘸法要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湖北武漢鋼鐵集團第三中學高二4月月考生物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工程菌”是指

A.用物理或化學方法誘發(fā)菌類自身某些基因突變得到高效表達的菌類細胞株系

B.用遺傳工程的方法,把相同種類不同株系的菌類通過雜交得到新細胞株系

C.用基因工程的方法,使外源基因得到高效表達的菌類細胞株系

D.從自然界中選取能迅速增殖的菌類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