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M→N”表示由條件M必會推得N,則這種關系可表示為

A.M表示非等位基因,N表示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

B.M表示遵循基因分離定律,N表示遵循自由組合定律

C.M表示母親患抗維生素D佝僂病,N表示兒子不一定患病

D.M表示基因突變,N表示性狀的改變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7.如圖表示胰島素分泌的調(diào)節(jié)過程及胰島素作用機理.請分析回答.
(1)血糖平衡的調(diào)節(jié)方式是神經(jīng)-體液,其中樞位于下丘腦.
(2)當血糖升高時,胰島B細胞接受葡萄糖、①神經(jīng)遞質(zhì)、②胰高血糖素等信號分子刺激后分泌量增加.
(3)胰島素作用的機理是:一方面通過促進葡萄糖轉(zhuǎn)運蛋白向細胞膜的轉(zhuǎn)運促進組織細胞攝取葡萄糖;同時,通過促進過程⑤氧化分解加速葡萄糖的利用,從而降低血糖濃度.
(4)某種抗體X攻擊胰島B細胞膜上的葡萄糖受體后,血漿中的胰島素下降,血糖上升,患者在患有糖尿病的同時并發(fā)自身免疫。
(5)參與血糖調(diào)節(jié)的激素除了圖中的激素還有腎上腺素.臨床上常通過抽取血樣來檢測內(nèi)分泌系統(tǒng)的疾病體現(xiàn)了激素調(diào)節(jié)的通過體液運輸這一特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8.某研究性學習小組的同學為了研究影響酶促反應速率的因素,設計并進行了如下實驗.
(1)實驗目的:探究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
(2)實驗器材:溫度計,試管,燒杯;可溶性淀粉溶液,新鮮的α-淀粉酶溶液,蒸餾水,碘液等.注:①實驗室使用的α-淀粉酶最適溫度為50~70℃;
(3)實驗原理:可溶性淀粉溶液遇碘液會發(fā)生顏色反應,呈現(xiàn)藍色.
(4)實驗步驟(用表格顯示實驗步驟):
步驟項目試管A試管B試管C
1加入可溶性淀粉溶液2mL2mL2mL
2放置在不同溫度環(huán)境下5分鐘0℃100℃60℃
3加入新配置的α-淀粉酶溶液1mL1mL1mL
4完成反應5min
5滴入碘液2滴2滴2滴
6觀察結果變藍變藍不變藍
①本實驗中的自變量是溫度.
②在實驗步驟1中試管B加入可溶性淀粉溶液量是2mL.
③實驗步驟2和3順序能否顛倒?不能,為什么?如果顛倒,在達到制定溫度前,酶促反應已經(jīng)發(fā)生.
(5)實驗結果及分析
①在試管A、B、C中能觀察到的現(xiàn)象分別是變藍、變藍、不變藍.
②通過上述實驗,你能得出的結論是溫度可以影響酶的活性,溫度過高過低都會使酶的活性降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許多大腸桿菌的質(zhì)粒上含有l(wèi)acZ′基因(內(nèi)含EcoRI的酶切位點),其編碼的產(chǎn)物β-半乳糖苷酶在X-gal 和IPTG存在下,可以產(chǎn)生藍色沉淀,使菌落呈現(xiàn)藍色,否則菌落呈現(xiàn)白色.基因工程中常利用該原理從導入質(zhì)粒的受體細胞中篩選出真正導入重組質(zhì)粒的細胞,過程如圖所示.請據(jù)圖回答:
(1)限制酶EcoRⅠ的識別序列和酶切位點是-G↓AATTC-,SmaⅠ的識別序列和酶切位點是-CCC↓GGG-.圖中目的基因被切割下來和質(zhì)粒連接之前,需在目的基因的右側連接相應的末端,連接的末端序列是-TTAA.
(2)獲得目的基因后,常利用PCR技術在體外將其大量擴增.
(3)在構建基因表達載體的過程中,除了目的基因外,還必須有啟動子和終止子復制原點和標記基因等.
(4)轉(zhuǎn)化過程中,大腸桿菌應先用Ca2+處理,使其成為感受態(tài)細胞細胞.
(5)菌落①②③中顏色為白色的是菌落③,原因是lacZ′標記基因區(qū)插入外源基因后被破壞,不能表達出β-半乳糖苷酶,故菌落為白色.
(6)菌落③中的目的基因是否表達,可采用的分子檢測辦法是抗原-抗體雜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山東省萊州市高三上第一次檢測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圖表示人體細胞內(nèi)的幾種重要化合物甲、乙、丙的化學組成及它們之間的關系,X、Y表示構成這些化合物的元素(除C、H、O外)。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Y表示N、P元素

B.甲、乙、丙均攜帶遺傳信息

C.單體C溶液與雙縮脲試劑混合后出現(xiàn)紫色反應

D.丙從細胞質(zhì)經(jīng)核孔進入細胞核,與甲共同形成染色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填空題

5.甲圖是某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幾種生物之間的食物關系示意圖,據(jù)圖回答下列問題:

(1)甲圖中蚱蜢屬于初級消費者.
(2)同時具有兩個營養(yǎng)級的動物是鷹,占第四、五營養(yǎng)級.
(3)給牧草施加含32P標記的復合肥后,檢測32P在蚱蜢和青蛙體內(nèi)的放射性強度,結果見乙圖,圖中B為青蛙.若增加對鷹和蛇體內(nèi)的放射性強度的檢測,則達到最高峰時的強度應高于(填“高于”、或“低于”)前兩者.
(4)商販在某一時間大量收購蛇,導致蛇數(shù)量大量減少,則鷹的數(shù)量會增加,青蛙的數(shù)量基本不變.
(5)如果青蛙從蚱蜢和蛐蛐處同化的能量為1000kJ,蛇從青蛙處同化的能量為100kJ,則該食物網(wǎng)中,第
三營養(yǎng)級到第四營養(yǎng)級的能量傳遞效率>(填“>”“=”或“<”)1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2.填寫下表,列舉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
項    目原核細胞真核細胞
區(qū)

細胞大小較小較大
細胞核無核膜,只有擬核有核膜
DNA的主要存在形式環(huán)狀DNA與蛋白質(zhì)結合,組成染色體
聯(lián)系遺傳物質(zhì)都是DNA
最可能的進化關系由原核細胞進化成結構復雜的真核細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如圖為探究CO2是否為植物光合作用原料的實驗裝置示意圖.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用塑料袋扎緊花盆的實驗設計思路是確保植物與外界空氣進一步隔絕
B.a為實驗裝置,b為對照裝置,自變量是CO2,光照條件應該是相同且是適宜的
C.在a裝置中的植物主要因[H]和ATP的量不足而限制了光合作用的速率
D.在b裝置中的植物的光合速率隨光照強度的增強而增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0.摩爾根利用果蠅進行遺傳實驗研究,證明了基因在染色體上.請回答下列相關問題:
(1)摩爾根在一群紅眼果蠅中,發(fā)現(xiàn)了一只白眼雄果蠅,并讓它與正常的紅眼雌果蠅交配,結果F1全是紅眼果蠅,這表明紅眼是顯性性狀;
(2)摩爾根讓F1中的紅眼雌、雄果蠅相互交配,結果F2中,紅眼果蠅與白眼果蠅的數(shù)量比為3:1,這說明果蠅眼色的遺傳符合(基因)分離(或孟德爾第一)定律.
(3)F2紅眼果蠅中有雌雄個體,而白眼果蠅全是雄性,可推測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性染色體上.現(xiàn)有純種的紅眼雌、雄果蠅和白眼的雌、雄果蠅,請從中選擇親本,只做一次雜交實驗,以確定果蠅的眼色基因與X、Y染色體的關系.
雜交實驗:選擇(純種的)紅眼雄果蠅與白眼雌果蠅交配
結果預期:
若子代中(雌、雄果蠅)全為紅眼,說明在X、Y染色體上都存在控制果蠅眼色的基因.若子代中雌果蠅全為紅眼,雄果蠅全為白眼,說明控制果蠅眼色的基因只在X染色體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