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物體內(nèi)所有分子熱運動的分子動能的總和為物體的內(nèi)能
B.液晶顯示器利用了液晶對光具有各項異性的特點來工作
C.葉面上的小露珠呈球形是由于液體表面張力的作用
D.布朗運動不是液體分子的運動,而是液體分子永不停息無規(guī)則運動的反映
E.當(dāng)兩分子間距離大于平衡位置的間距r0時,分子間的距離越大,分子勢能越小

分析 內(nèi)能是分子動能與分子勢能的和;
液晶顯示器利用了液晶對光具有各向異性的特點;
凡作用于液體表面,使液體表面積縮小的力,稱為液體表面張力.它產(chǎn)生的原因是液體跟氣體接觸的表面存在一個薄層,叫做表面層,表面層里的分子比液體內(nèi)部稀疏,分子間的距離比液體內(nèi)部大一些,分子間的相互作用表現(xiàn)為引力.
布朗運動是固體顆粒的運動,間接反映了液體分子的無規(guī)則運動;
分子間距離大于平衡位置的間距r0時,分子間的距離越大,克服分子力做功越多,分子勢能增大.

解答 解:A、物體內(nèi)所有分子熱運動的分子動能與分子勢能的總和為物體的內(nèi)能,故A錯誤;
B、當(dāng)液晶中電場強度不同時,液晶對不同顏色光的吸收強度不同;液晶顯示器利用了液晶對光具有各向異性的特點,故B正確;
C、葉面上的小露珠呈球形是由于液體表面張力的作用,具體來說,葉面上的小露珠與氣體接觸的表面層中的分子分布較內(nèi)部稀疏,分子間距大于分子力平衡時的距離r0,所以分子間的相互作用表現(xiàn)為引力,從而使小露珠表面各部分之間存在相互吸引的力,即表面張力,小露珠表面層在液體表明張力的作用下呈球形,故C正確;
D、布朗運動是固體顆粒的運動,間接反映了液體分子的無規(guī)則運動,故D正確;
E、當(dāng)兩分子間距離大于平衡位置的間距r0時,分子間的距離越大,分子勢能越大.故E錯誤.
故選:BCD

點評 該題考查內(nèi)能、布朗運動、表面張力、液晶的特性以及分子勢能,其中布朗運動的實質(zhì)是考查最多的熱學(xué)中的知識點,要牢固記住布朗運動是固體顆粒的運動,不是分子的運動.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6.如圖1所示,質(zhì)量分別為m1=1kg 和m2=2kg 的A、B兩物塊并排放在光滑水平面上,中間夾一根輕彈簧且輕彈簧和A物體相連.今對A、B分別施加大小隨時間變化的水平外力F1和F2,方向如圖2所示.若 F1=(10-2t)N,F(xiàn)2=(4-2t)N,要求:

(1)t=0時輕彈簧上的彈力為多大;
(2)在同一坐標(biāo)中畫出兩物塊的加速度a1和a2隨時間t變化的圖象;
(3)計算A、B兩物塊分離后,再經(jīng)過1s的各自速度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7.如圖所示,質(zhì)量為m的小球從A點水平拋出,拋出點距離地面高度為L,不計與空氣的摩擦阻力,重力加速度為g;在無風(fēng)情況下小木塊的落地點B到拋出點的水平距離為S;當(dāng)有恒定的水平風(fēng)力F時,小木塊仍以原初速度拋出,落地點C到拋出點的水平距離為$\frac{3}{4}$S,求:
(1)小木塊初速度的大;
(2)無風(fēng)情況下木塊落到B點時的速度;
(3)水平風(fēng)力F的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一粒鋼珠從靜止?fàn)顟B(tài)開始自由落體,然后陷入泥潭中.若把它在空中自由落體的過程稱為Ⅰ,進入泥潭直到停止的過程稱為Ⅱ,則( 。
A.過程Ⅰ中鋼珠動量的改變量小于重力的沖量
B.過程Ⅱ中鋼珠所受阻力的沖量大小等于過程Ⅰ中重力沖量的大小
C.過程Ⅱ中鋼珠的動量改變量等于阻力的沖量
D.過程Ⅱ中阻力的沖量大小等于過程Ⅰ與過程Ⅱ重力沖量的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如圖所示,在豎直向上的勻強電場中,從傾角為θ的斜面桑的M點水平拋出一個帶負電小球,小球的初速度為v0,最后小球落在斜面上的N點.在已知θ、v0和小球所受電場力大小F及重力加速度g的條件下,不計空氣阻力,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小球所受的重力大小一定大于電場力
B.可求出小球落到N點時重力的功率
C.無法求出小球從M點到N點的過程中電勢能的變化量
D.可求出小球落到N點時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1.如圖所示,足夠長的淺色傳送帶以速度v0=8m/s順時針勻速轉(zhuǎn)動,表面粗糙,傳送帶的右端有一固定的斜面,斜面底端B與傳送帶經(jīng)一長度可忽略的光滑圓弧連接.現(xiàn)將一質(zhì)量m=1kg的墨色小滑塊從距離B點s0=10m的A處輕輕無初速放上傳送帶,已知小滑塊與傳送帶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1=0.4,斜面傾角θ=37°,斜面足夠長,滑塊與斜面的動摩擦因數(shù)μ2=0.45,重力加速度g=10m/s2,sin37°=0.6cos37°=0.8,求:
(1)小滑塊在傳送帶上留下的劃痕長度L1
(2)小滑塊第一次滑上斜面后能夠到達的最高點P距B點的距離L2;
(3)小滑塊第二次沖上斜面時的速度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有摩擦力必定有彈力,有彈力也一定有摩擦力
B.輕桿不同于輕繩,彈力的方向可以不在桿的直線方向上
C.摩擦力的大小一定與物體所受的重力大小成正比
D.摩擦力的方向總是與運動方向相反,起阻礙物體運動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3.如圖所示,傾角θ=37°的粗糙斜面固定在水平面上,質(zhì)量m=2.0kg的物塊(可視為質(zhì)點),在沿斜面向上的拉力F作用下,由靜止開始從斜面底端沿斜面向上運動.已知拉力F=32N,物塊與斜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0.25,sin37°=0.6,cos37°=0.8,且斜面足夠長.取重力加速度g=10m/s2,求:
(1)物塊加速度的大。
(2)若在第2.0s末撤去拉力F,物塊離斜面底端的最大距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一水平放置的平行板電容器的兩極板間距為d,極板分別與電池兩極相連,上極板中心有一小孔(小孔對電場的影響可忽略不計).小孔正上方$\frac1oa0re6{2}$處的P點有一帶電粒子,該粒子從靜止開始下落,經(jīng)過小孔進入電容器,并在下極板處(未與極板接觸)返回.若將下極板向上平移$\fraclo6lh1z{4}$,則從P點開始下落的相同粒子將( 。
A.打到下極板上B.在下極板處返回
C.在距上極板$\frac{2}{5}$d處返回D.在距上極板$\fraci6a56bt{2}$處返回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