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
B.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
C.力是使物體產(chǎn)生加速度的原因
D.合力的方向總是與加速度的方向相同

分析 物體的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是產(chǎn)生加速度的原因,加速度和力的方向相同.

解答 解:AB、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物體要運動,并不需要力作用在物體上,故A錯誤;B正確
C、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使物體產(chǎn)生加速度的原因.故C正確
D、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知加速度和力的方向相同,故D正確;
故選:BCD.

點評 本題考查了力與運動的關系,應知道: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力是產(chǎn)生加速度的原因,加速度和力的方向相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4.光子的能量跟它的頻率成正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5.如圖甲所示,某同學設計了一個用打點計時器驗證動量守恒定律的實驗:在光滑水平面上,小車A的左端粘有橡皮泥,小車A受到外界水平?jīng)_量作用后做勻速運動,與原來靜止在前方的小車B相碰并粘合成一體,繼續(xù)做勻速運動.

在實驗得到的紙帶上選取五個計數(shù)點分別為A.B.C.D.E,測得AB.BC.CD.DE的長度如圖乙所示.已知打點計時器所用電源頻率為50Hz,小車A的質量為0.400kg,小車B的質量為0.200kg,則碰前小車A的速度可利用紙帶BC 段數(shù)據(jù)求出,且碰前兩小車的總動量為0.340 kg•m/s;碰后小車的速度可利用紙帶DE段數(shù)據(jù)求出,且兩小車的總動量為0.336 kg•m/s.(計算結果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2.如圖所示,質量為mB=14kg的木板B放在水平地面上,質量為mA=10kg的木箱A放在木板B上.一根輕繩一端拴在木箱上,另一端拴在地面的木樁上,繩繃緊時與水平面的夾角為θ=37°.已知木箱A與木板B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1=0.5,木板B與地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2=0.4.已知sin37°=0.6,cos37°=0.8,重力加速度g取10m/s2.現(xiàn)用水平力F將木板B從木箱A下面勻速抽出,試求:
(1)繩上張力FT的大。
(2)拉力F的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下列物理量中全部是矢量的是( 。
A.質量、位移、平均速度B.加速度、速度、路程
C.位移、平均速度、溫度D.位移、速度、平均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9.如圖所示是一個物體向東運動的速度圖象.由圖求得:
(1)在0~10s內(nèi)物體的加速度大小是多少,方向是如何?
(2)在10-40s內(nèi)物體的加速度為?
(3)在40-60s內(nèi)物體的加速度大小是多少,方向是如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6.一質量為m=5kg的箱子,在水平恒力F=20N作用下由靜止開始沿水平方向運動,箱子水平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0.2,求:
(1)4s內(nèi)力F的功率;   
(2)4s內(nèi)力F的功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某同學通過以下步驟測出了從一定高度落下的排球對地面的沖擊力:將一張白紙鋪在水平地面上,把排球在水里弄濕,然后讓排球從規(guī)定的高度自由落下,并在白紙上留下球的水。賹⒂∮兴〉陌准堜佋谂_秤上,將球放在紙上的水印中心,緩慢地壓球,使排球與紙接觸部分逐漸發(fā)生形變直至剛好遮住水印,記下此時臺秤的示數(shù)即為沖擊力的最大值.下列物理學習或研究中用到的方法與該同學的方法相同的是( 。
A.建立“合力與分力”的概念B.建立“點電荷”的概念
C.建立“電場強度”的概念D.建立“歐姆定律”的理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如圖所示,坐標原點所在質點從平衡位置開始做簡諧運動,形成的波沿x軸正方向傳播.開始時刻坐標原點所在質點開始沿y軸正方向振動,經(jīng)過0.7s形成如圖所示波形(只畫了一個周期),此時x=4m的M點第一次到達波谷.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P點的振動周期為1.4sB.此時P點的振動方向沿y軸正方向
C.這列波的傳播速度是10m/sD.原點的振動方程是y=-8sin(5πt)cm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