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物理學史上揭示原子核有結構的現(xiàn)象是( 。

A.陰極射線現(xiàn)象B.重核裂變現(xiàn)象C.天然放射性現(xiàn)象D.α粒子散射實驗現(xiàn)象

【答案】C

【解析】

A.湯姆孫通過研究陰極射線發(fā)現(xiàn)電子,A錯誤;

B.重核裂變是在揭示原子核結構之后,B錯誤;

C.天然放射性現(xiàn)象揭示了原子核內(nèi)部有復雜結構,C正確;

D.盧瑟福通過α粒子散射實驗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結構,D錯誤。

故選C。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一質(zhì)點沿直線Ox方向做加速運動,它離開O點的距離x隨時間變化的關系為:x=4+2t3m,它的速度隨時間變化的關系為:v=6t2m/s).則該質(zhì)點在t=2s時的瞬時速度和t=0s到t=2s間的平均速度分別為

A、24 m/s 10 m/s B、24m/s 8 m/s

C、12 m/s 24m/s D、24m/s 12 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從同一地點同時開始沿同一方向做直線運動的兩個物體的速度圖象如圖所示,在時間內(nèi),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兩個物體的加速度大小都在不斷減小

B物體的加速度不斷增大,物體的加速度不斷減小

C物體的位移都在不斷增大

D兩個物體的平均速度大小都大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木板與水平地面間的夾角θ可以隨意改變,當θ=30°時,可視為質(zhì)點的小木塊恰好能沿著木板勻速下滑.若讓該小木塊從木板的底端以v0的速度沿木板向上運動,隨著θ的改變,小木塊沿木板向上滑行的距離將發(fā)生變化.已知重力加速度為g

1)小木塊與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

2)當θ=60°角時,小木塊沿木板向上滑行的距離;

3)當θ=60°角時,小木塊由底端沿木板向上滑行再回到原出發(fā)點所用的時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物質(zhì)存在的現(xiàn)實空間不是平坦的,而是彎曲的,空間的結構取決于物質(zhì)的質(zhì)量及其分布情況,空間彎曲的程度體現(xiàn)為引力場的強度。該觀點出自于

A.進化

B.相對論

C.光電效應理論

D.萬有引力定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獵豹是陸地上奔跑速度最快的動物,但由于身體因素,其高速奔跑不能維持較長時間,否則將會身體過熱而危及生命;一只獵豹在一次追擊獵物時,先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經(jīng)t1=4s的時間,其速度由靜止達到最大,然后勻速運動t2=6s的時間仍沒追上獵物,為保護自己它放棄了這次行動,并以a=3m/s2的恒定的加速度減速,經(jīng)t3=10s的時間停下,設此次追捕始終沿直線運動

求:1獵豹在奔跑過程中的最大速度vmax;

2獵豹在整個過程中的運動的距離x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大國崛起》解說詞指出三百年前,人類的思想還充斥著迷信和恐懼,水為什么會往低處流?太陽為什么會升起落下?這些今天看來簡單至極的問題,在當時卻是根本無法認識和把握的。這些當時卻是根本無法認識和把握的問題,終于被人類破解的標志性科學成就是

A.牛頓的經(jīng)典力學

B.達爾文進化論

C.愛因斯坦相對論

D.普朗克量子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飛機若僅依靠自身噴氣式發(fā)動機推力起飛需要較長的跑道,某同學設計在航空母艦上安裝電磁彈射器以縮短飛機起飛距離,他的設計思想如下:如圖所示,航空母艦的水平跑道總長l=180m,其中電磁彈射器是一種長度為l1=120m的直線電機,這種直線電機從頭至尾可以提供一個恒定的牽引力F。一架質(zhì)量為m=20×104kg的飛機,其噴氣式發(fā)動機可以提供恒定的推力F=12×105N?紤]到飛機在起飛過程中受到的阻力與速度大小有關,假設在電磁彈射階段的平均阻力為飛機重力的005倍,在后一階段的平均阻力為飛機重力的02倍。飛機離艦起飛的速度v=100m/s,航母處于靜止狀態(tài),飛機可視為質(zhì)量恒定的質(zhì)點。請計算計算結果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1飛機在后一階段的加速度大;

2電磁彈射器的牽引力F的大;

3電磁彈射器輸出效率可以達到80%,則每彈射這樣一架飛機電磁彈射器需要消耗多少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他幾乎神一般的思維能力,最先說明了行星的運動和圖像、彗星的軌道和大海的潮汐。這里的

A牛頓

B.哥白尼

C.伽利略

D.達爾文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