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在人類發(fā)展史上,很多物理學家作出了彪炳史冊的貢獻.關于物理學家的貢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牛頓發(fā)現(xiàn)了萬有引力定律并通過實驗測量得了引力常量G
B.伽利略在對自由落體運動的研究中,采用了以實驗檢驗猜想和假設的科學方法
C.庫侖首先提出了電場的概念
D.安培首先測定了電子的電荷量

分析 根據(jù)物理學史和常識解答,記住著名物理學家的主要貢獻即可.

解答 解:A、牛頓發(fā)現(xiàn)了萬有引力定律,卡文迪許通過實驗測量得了引力常量G,故A錯誤.
B、伽利略在對自由落體運動的研究中,采用了以實驗檢驗猜想和假設的科學方法,故B正確.
C、法拉第首先提出了電場的概念且采用了電場線描述電場,故C錯誤.
D、密立根通過油滴實驗首先測定了電子的電荷量,故D錯誤.
故選:B

點評 本題考查物理學史,是常識性問題,對于物理學上重大發(fā)現(xiàn)、發(fā)明、著名理論要加強記憶,這也是考試內(nèi)容之一.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3.如圖所示,輕質(zhì)光滑滑輪兩側(cè)用細繩連著兩個物體A 與B,物體A 放在水平地面上,B 懸吊在空中,A、B 均靜止.已知A 與B 的質(zhì)量分別為mA和mB,繩與水平方向得夾角為θ,A 與水平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則( 。
A.物體A 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為μ(mAg-mBgsinθ)
B.物體A 對地面的壓力為mAg-mBgsinθ
C.若把物體A 稍向右移后重新靜止,A 受到的摩擦力增大
D.若把物體A 稍向右移后重新靜止,A 受到的支持力減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8.彈簧秤掛在電梯的頂板上,下端掛一質(zhì)量為4kg的物體,當升降機在豎直方向運動時,彈簧秤的示數(shù)是16N(g取10m/s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電梯可能向上加速運動,加速度大小為4m/s2
B.電梯可能向下加速運動,加速度大小為6m/s2
C.電梯可能向上減速運動,加速度大小為6m/s2
D.電梯可能向下減速運動,加速度大小為4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5.某實驗小組在實驗室做了如下實驗:
(1)用游標卡尺量出了某圓柱體電阻的直徑,從圖甲可讀出圓柱體電阻的首徑為6.4mm.
(2)用多用電表“×100”歐姆擋測憊圓柱體電阻的阻值.先使兩表筆分開,調(diào)節(jié)圖乙中S,使電表指針指在表盤最左端的刻度線處:再選擇“×100”歐姆擋,將兩表筆短接,
調(diào)節(jié)圖乙中T,使電表指針指在表盤最右端的刻度線處:接著用表筆觸接電阻兩端,電表示數(shù)如圖丙所示,則阻值為2200Ω;測完電阻后應將選擇開關K置于OFF擋處.或交流電壓的最高檔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2.有四個運動的物體A、B、C、D,物體A、B運動的x-t圖象如圖①所示;物體C、D從同一地點沿同一方向運動的v-t圖象如圖乙所示.根據(jù)圖象做出以下判斷不正確的是( 。
A.物體A和B 均做勻速直線運動,且A的速度比B的速度大
B.在0~3s時間內(nèi),物體B運動的位移為10m
C.t=3s時,物體C追上物體D
D.t=3s時,物體C和物體D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在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實驗中,取相鄰計數(shù)點間的時間間隔為0.1s,測得相鄰時間間隔內(nèi)位移差的平均值△x=1.2cm,若還測出小車的質(zhì)量為500g,則下列關于加速度、合外力的大小及單位,既正確又符合一般運算要求的是( 。
A.a=120m/s2B.a=1.2 m/s2C.F=500×1.2N=600ND.F=0.5×1.2N=0.6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9.如圖1,用斜面、長木板、薄木墊、小車、吊盤及鉤碼、砝碼燈裝置做“探究牛頓第二定律實驗”,回答下面問題:

(1)按實驗要求安裝好器材后,應按一定步驟進行實驗,下述操作步驟的安排順序不盡合理,請將合理的順序(以字母代號)填寫在橫線上BCDAE.
A.保持小車質(zhì)量不變,改變吊盤力鉤碼的質(zhì)量,測出加速度,重復幾次;
B.用天平測出小車質(zhì)量M和吊盤的質(zhì)量m0;
C.平衡摩擦力,使小車近似做勻速直線運動;
D.掛上吊盤,放進鉤碼,接通打點計時器的電源,放開小車,在紙帶上打下一系列的點;
E.根據(jù)測量的數(shù)據(jù),畫出a-F的圖線.
(2)實驗中甲、乙兩位同學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畫出小車的加速度a和小車所受拉力F的圖象分別為圖2中的直線Ⅰ和直線Ⅱ,直線Ⅰ、Ⅱ在縱軸或橫軸上的截距較大,明顯超出了誤差范圍.下面給出了關于形成這種情況原因的四種解釋,其中可能正確的選項是BC(填選項代號).
A.實驗前甲同學沒有平衡摩擦力
B.甲同學在平衡摩擦力時把長木板的末端抬得過高了
C.實驗前乙同學沒有平衡摩擦力
D.乙同學在平衡摩擦力時,把長木板的末端抬得過高了
(3)如圖3給出了該次實驗中某同學打出的一條紙帶,其中1、2、3、4、5為計數(shù)點,每相鄰兩個計數(shù)點還有四個點未畫出,其中x1=1.41cm,x2=1.91cm,x3=2.39cm,x4=2.91cm.實驗所用交流電的頻率為50Hz,由紙帶數(shù)據(jù)計算可得計數(shù)點“4”所代表時刻的瞬時速度大小v4=0.265m/s,小車的加速度大小a=0.495m/s2.(結(jié)果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
(4)若小車質(zhì)量M保持不變,所掛鉤碼質(zhì)量m不斷增加,則a-F圖象中各點連成的曲線將不斷延伸,如圖4所示,則小車的加速度趨向值為g,繩子拉力的趨向值為M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6.如圖,直線A 為電源a 的路端電壓與電流的關系圖線;直線B 為電源b 的路端電壓與電流的關系圖線;直線C 為定值電阻R 的電壓-電流關系圖線.將R 分別接到a、b 兩電源上,那么( 。
A.電源a 的電動勢和內(nèi)電阻均大于電源b 的
B.R 接到b 上時比接到a 上時電路中的電流大
C.R 接到a 上時比接到b 上時電源的輸出功率大
D.R 接到b 上時比接到a 上時電阻R 的發(fā)熱功率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7.如圖所示,在0≤x≤b、0≤y≤a的長方形區(qū)域中有一磁感應強度大小為B的勻強磁場,磁場的方向垂直于xOy平面向外.O處有一個粒子源,在某時刻發(fā)射大量質(zhì)量為m、電荷量為q的帶正電粒子,它們的速度大小相同,速度方向均在xOy平面內(nèi)的第一象限內(nèi).己知粒子在磁場中做圓周運動的周期為T,最先從磁場上邊界中飛出的粒子經(jīng)歷的時間為$\frac{T}{12}$,最后從磁場中飛出的粒子經(jīng)歷的時間為$\frac{T}{3}$.不計粒子的重力及粒子間的相互作用,則( 。
A.粒子的射入磁場的速度大小v=$\frac{Bqa}{m}$B.粒子圓周運動的半徑r=2a
C.長方形區(qū)域的邊長滿足關系$\frac{a}$=$\sqrt{3}$+1D.長方形區(qū)域的邊長滿足關系$\frac{a}$=2$\sqrt{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