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示為“探究加速度與力、質(zhì)量的關系”的實驗中用打點計時器打出的一條較理想的紙帶,紙帶上A、B、C、D、E、F、G為七個相鄰的計數(shù)點,相鄰計數(shù)點的時間間隔為0.1s,各計數(shù)點距離如圖所示,單位是cm,根據(jù)以上數(shù)據(jù),可知物體運動到C點時,速度為__________;小車的加速度是             m/s2 (取3位有效數(shù)字)
因為是勻加速直線運動,所以中間時刻的速度等于該過程的平均速度,故,小球在相等的時間內(nèi)走過的位移差是一個定值,先算出相鄰計數(shù)點間的距離,再根據(jù),可得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6分)(2012年2月濟南檢測)右圖是一位同學做“探究動能定理”的實驗裝置圖。

(1)讓一重物拉著一條紙帶自由下落,通過打點計時器在紙帶上打點,然后取紙帶的一段進行研究。該同學測定重力做功和物體動能的增加量時,需要用刻度尺測量這一段的      ,并計算重物在這一段運動的初速度和末速度。
(2)該同學計算了多組動能的變化量△Ek,畫出動能的變化量△Ek與下落的對應高度h的關系圖象,在實驗誤差允許的范圍內(nèi),得到的△Ek-h(huán)圖應是如下的    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6分)某興趣小組通過物塊在斜面上運動的實驗,探究“合外力做功和物體速度v變化的關系”。實驗開始前,他們提出了以下幾種猜想:①W∞;②W∞v;③W∞v2。
他們的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PQ為一塊傾斜放置的木板,在Q處固定一個速度傳感器,每次實驗物體都從不同位置處由靜止釋放。

(1)實驗中是否需要測出木板與水平面的夾角?     。
(2)同學們設計了以下表格來記錄實驗數(shù)據(jù)。其中L1、L2、L3、L4……,代表物體分別從不同高度處無初速釋放時初始位置到速度傳感器的距離,v1、v2、v3、v4……,表示物體每次通過Q點的速度。
實驗次數(shù)
1
2
3
4
……
L
L1
L2
L3
L4
……
v
v1
v2
v3
v4
……
   他們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繪制了如圖乙所示的L-v圖象,由圖象形狀得出結(jié)論:W∞v2
他們的做法是否合適,并說明理由?     
(3)在此實驗中,木板與物體間摩擦力大小   (選填“會”或“不會”)影響得出的探究結(jié)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某同學做《研究平拋物體的運動》實驗,在坐標紙上得到如圖所示的運動軌跡上的若干個點。已知 O 點為平拋運動的初始位置,坐標紙上每小格的長、寬均為 5cm,利用坐標紙上的點,可以得到平拋物體的初速度為______。(g取 10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某同學在做“利用單擺測重力加速度”實驗中,先測得擺線長為97.50cm,擺球直徑為2.0cm,然后用秒表記錄了單擺振動50次所用的時間為99.9s.則:
①該擺擺長為_______cm,周期為           s
②由此求得重力加速度g=           (保留兩們有效數(shù)字)
③如果他測得的g值偏小,可能的原因是               
A.測擺線長時擺線拉得過緊 
B.擺線上端未牢固地系于懸點,振動中出現(xiàn)松動,使擺線長度增加了 
C.開始計時,秒表過遲按下
D.實驗中誤將49次全振動數(shù)為50次
④利用單擺測重力加速度的實驗中,如果偏角小于50,但測出的重力加速度的數(shù)值偏大,可能原因是             
A.振幅較小
B.測擺長時,只量出擺線的長度,沒有從懸掛點量到擺球中心
C.數(shù)振動次數(shù)時,少計了一次
D.數(shù)振動次數(shù)時,多計了一次
E.擺球做圓錐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紙帶與運動物體連接時,計時器在紙帶上打出點痕,則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A.點痕記錄了物體運動的時間
B.點痕記錄了物體在不同時刻的位置和某段時間內(nèi)的位移
C.點痕的分布情況反映了物體的運動狀況
D.點痕在紙帶上的分布情況反映了運動物體的質(zhì)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某同學在“測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加速度”的實驗中,得到的紙帶打的點很稀,這是由于(  )
A.接的電壓太高     B.接的電源頻率偏高
C.所掛鉤碼太少D.所掛鉤碼太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在做“探究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實驗時,某同學的實驗結(jié)果如圖所示,其中A為固定橡皮條的圖釘,O為橡皮條與繩套結(jié)點的位置。圖中  是力F1與F2的合力的理論值,  是力F1與F2的合力的實驗值。通過把F和F/ 進行比較,可以驗證平行四邊形定則的正確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6分)某同學在實驗室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來探究加速度與力、質(zhì)量的關系和有關功和能的問題。(1)在“探究加速度與力、質(zhì)量的關系”的實驗中,在           條件下,可以認為繩對小車的拉力近似等于沙和沙桶的總重力,在控制           不變的情況下,可以探究加速度與合力的關系。

(2)在此實驗中,此同學先接通打點計時器的電源,再放開紙帶,如圖乙是在情況下打出的一條紙帶,O為起點,A、B、C為過程中的三個相鄰的計數(shù)點,相鄰的計數(shù)點之間有四個點沒有標出,有關數(shù)據(jù)如圖所示,其中則小車的加速度為a=____m/s2,打B點時小車的速度為VB=      m/s。(保留2位有效數(shù)字)
(3)用如圖所示的裝置,要探究恒力做功與動能改變的關系,實驗數(shù)據(jù)應滿足一個怎樣的關系式________,從而得到動能定理。(用符號表示,不要求計算結(jié)果)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