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如圖所示,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的支架質量為M,支架頂端用細線拴著的擺球質量為m,現(xiàn)將擺球拉至水平位置,然后從靜止釋放,擺球運動過程中,支架始終不動,則從釋放至運動到最低點的過程中有( 。
A.在釋放瞬間,支架對地面壓力為(m+M)g
B.擺動過程中,重力對小球做功的功率一直增大
C.擺球到達最低點時,支架對地面壓力為(2m+M)g
D.擺動過程中,支架對地面壓力一直增大

分析 對于不同的研究對象在不同的時刻進行受力分析和過程分析.擺球做的是圓周運動,要根據(jù)擺球所需要的向心力運用牛頓第二定律確定擺球實際受到的力.
支架始終不動,根據(jù)平衡條件求解出未知的力.運用瞬時功率表達式表示出重力對小球做功的功率,再根據(jù)已知條件判斷功率的變化.

解答 解:A、在釋放瞬間,m的速度為零,根據(jù)F=m$\frac{{v}^{2}}{R}$,知細線拉力為零,對支架受力分析,支架受重力和地面對它的支持力,處于靜止狀態(tài).所以在釋放瞬間,支架對地面壓力為Mg.故A錯誤.
B、小球在開始運動時的速度為零,則這時重力的功率 P1=mgv0=0.當小球繞圓心轉過角度為θ時,具有的速度v,根據(jù)動能定理得:mgRsinθ=$\frac{1}{2}$mv2,v=$\sqrt{2gRsinθ}$.并且重力與速度的方向夾角為θ,則這時重力的功率P2,P1=mgvcosθ═mgcosθ$\sqrt{2gRsinθ}$>0.當小球運動到最低點時,速度的方向水平垂直于重力的方向,P3=mg•v'•cos90°=0,所以P3=0,因此重力的功率變化情況為:先變大后變小,故B錯誤.
C、在從釋放到最低點過程中,根據(jù)動能定理得:mgR=$\frac{1}{2}$mv2; 在最低點,設繩子拉力為T,對小球受力分析:小球受重力和繩子拉力,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得:T-mg=m$\frac{{v}^{2}}{R}$,聯(lián)立得 T=3mg.當小球在最低點時,支架受重力、支持力、繩子的拉力.根據(jù)平衡條件得:FN=Mg+T; 解得:FN=(3m+M)g,故C錯誤.
D、對小球在向下運動過程中某一位置進行受力分析:
當小球繞圓心轉過角度為θ時,具有的速度v,根據(jù)動能定理得:mgRsinθ=$\frac{1}{2}$mv2,v=$\sqrt{2gRsinθ}$.
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得:T-mgsinθ=m$\frac{{v}^{2}}{R}$,解得 T=mgsinθ+2mgsinθ=3mgsinθ
而此時支架受重力、支持力、繩子的拉力、地面摩擦力.根據(jù)平衡條件得:在豎直方向上有:Tsinθ+Mg=FN
所以 FN=3mgsin2θ+Mg,擺動過程中θ逐漸增大,所以地面對支架的支持力也逐漸增大,根據(jù)牛頓第三定律:即擺動過程中,支架對地面壓力一直增大,故D正確.
故選:D.

點評 本題要對物體正確進行受力分析,通過物體所處的狀態(tài)運用牛頓第二定律列出等式求解.要知道小球圓周運動的向心力是由指向圓心的合力提供的.要去判斷一個物理量的變化,我們應該通過物理規(guī)律先把這個物理量表示出來.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關于勻強電場中的場強和電勢差的關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場強在數(shù)值上等于每單位距離上的電勢降落
B.沿著電場線方向,任何相同距離上的電勢降落必定相等
C.在相同距離的兩點上,電勢差大的其場強也必定大
D.電勢降落的方向必定是電場強度的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5.小明同學用如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來探究外力對小車做功與小車速度變化關系.

(1)該實驗裝置中的錯誤有:(答出2點即可)
①細線應與木板平行 ②打點計時器工作時需要交流電源
(2)糾正裝置錯誤后,為消除摩擦力的影響,實驗前必須進行平衡摩擦力.
(3)消除摩擦力的影響后,重新進行正確的操作,設砂與砂桶的質量為m,小車的質量為M,從靜止釋放小車,測得小車運動距離S,小車速度為v,設重力加速度為g,(設M>>m),則所探究動能定理的表達式為:$mgs=\frac{1}{2}M{v}_{\;}^{2}$ (用所給的字母表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2.如圖所示,重為3N的物體置于傾角為37°的斜面上,用平行于斜面的大小為5N的力F作用于物體,物體恰在斜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而斜面相對于地面保持靜止,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物體可能沿斜面向下運動B.斜面對物體有摩擦力的作用
C.斜面對地面沒有摩擦力的作用D.斜面對物體的作用力水平向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9.在如圖所示的U-I圖象中,直線I為某一電源的路端電壓與電流的關系圖象,直線Ⅱ為某一電阻R的伏安特性曲線.用該電源與電阻R組成閉合電路,由圖象可知( 。
A.電源的電動勢為3V,內阻為0.5ΩB.電源的總功率為4W
C.電源的輸出功率為4WD.電源的效率為66.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9.用如圖1所示的實驗裝置來驗證牛頓第二定律.

①為消除摩擦力的影響,實驗前平衡摩擦力的具體操作為:取下沙桶,把木板不帶滑輪的一端適當墊高并反復調節(jié),直到輕推小車后,小車能沿木板做勻速直線運動.
②在實驗過程,某次打出紙帶如圖2,相鄰計數(shù)點A、B、C、D、E之間還有4個點未畫出,該紙帶對應的加速度為:0.60 m/s2 (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③某次實驗測得的數(shù)據(jù)如下表所示.根據(jù)這些數(shù)據(jù)在圖3坐標圖中描點并作出a-$\frac{1}{m}$圖線.從a-$\frac{1}{m}$圖線求得合外力大小為0.30N(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frac{1}{m}$/kg-1 a/m•s2
4.01.2
3.61.1
2.00.6
1.40.4
1.00.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6.某實驗小組想測量木板對木塊的摩擦力所做的功,裝置如圖1所示,一木塊放在粗糙的水平長木板上,左側栓有一細線,跨過固定在木板邊緣的滑輪與重物連接,木塊右側與穿過打點計時器的紙帶相連,長木板固定在水平實驗臺上.實驗時,木塊在重物牽引下向右運動,重物落地后,木塊繼續(xù)向左做勻減速運動,圖2給出了重物落地后打點計時器打出的紙帶,系列小黑點是計數(shù)點,每相鄰兩計數(shù)點間還有4個點(圖中未標出),計數(shù)點間的距離如圖2所示.打點計時器所用交流電頻率為50Hz,不計紙帶與木塊間的作用力.

(1)可以判斷紙帶的B右(左或右)端與木塊連接.
(2)根據(jù)紙帶提供的數(shù)據(jù)計算打點計時器在打下A點和B點時木塊的速度:vA=0.72m/s,vB=0.97m/s.(結果均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3)要測量在AB段木板對木塊的摩擦力所做的功WAB,還需要的實驗器材是G、H,還應測量的物理量是B.(填入所選實驗器材和物理量前的字母)
A.木板的長度l         B.木塊的質量m1            C.木板的質量m2
D.重物質量m3          E.木塊運動的時間t        F.AB段的距離lAB
G.天平                     H.刻度尺                       J.彈簧秤
(4)在AB段,木板對木塊的摩擦力所做的功的關系式WAB=$\frac{1}{2}$m1vA2-$\frac{1}{2}$m1vB2.(用vA、vB和第(3)問中測得的物理量的字母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3.在“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實驗中:
(1)若測某一分力時,彈簧秤的外殼與接觸面發(fā)生了摩擦,這種操作,對實驗結果影響無.(填“有”或“無”)
(2)下列要求或做法正確的是C.
A.兩根細繩必須等長
B.橡皮條應與兩細繩夾角的平分線在同一直線上
C.兩細繩套應適當長些,便于確定力的方向
D.用一個彈簧秤通過細繩拉橡皮條時,只需要記下彈簧秤的讀數(shù),用兩個彈簧秤通過細繩拉橡皮條時,要記下兩個彈簧秤的讀數(shù)和兩條細線的方向
(3)有幾位同學進一步做實驗.先用兩個彈簧秤一起把橡皮條的結點拉到位置O,用手按住結點;再改變其中一個彈簧秤的方位,使這個彈簧秤的拉力的大小和方向都跟原來不同.固定這個彈簧秤的位置,松開結點,試著改變另一個彈簧秤的方位,來改變拉力的大小和方向,使結點回到原來的位置.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C.
A.兩個彈簧秤后來的拉力的合力跟它們原來的拉力的合力相同
B.兩個彈簧秤后來的拉力的合力跟它們原來的拉力的方向相同大小不相等
C.另一個彈簧秤的方位是唯一的
D.另一個彈簧秤的方位不是唯一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4.某實驗小組利用如題圖甲所示的裝置探究功和動能變化的關系,他們將寬度為d的擋光片固定在小車上,用不可伸長的細線將其通過一個定滑輪與砝碼盤相連,在水平桌面上的A、B兩點各安裝一個光電門,記錄小車通過A、B時的遮光時間,小車中可以放置砝碼.

(1)實驗主要步驟如下:
①將木板略微傾斜以平衡摩擦力,使得細線拉力做的功等于合力對小車做的功.
②將小車停在C點,在砝碼盤中放上砝碼,小車在細線拉動下運動,記錄此時小車、小車中砝碼和擋光片的質量之和為M,砝碼盤和盤中砝碼的總質量為m,小車通過A、B時的遮光時間分別為t1、t2,則小車通過A、B過程中動能的變化量△E=$\frac{1}{2}M(\frac7pp2dni{{t}_{2}^{\;}})_{\;}^{2}-\frac{1}{2}M(\frachjemmz7{{t}_{1}^{\;}})_{\;}^{2}$(用字母M、t1、t2、d表示).
③在小車中增減砝碼或在砝碼盤中增減砝碼,重復②的操作.
④用游標卡尺測量擋光片的寬度d
(2)下表是他們測得的多組數(shù)據(jù),其中M是小車、小車中砝碼和擋光片的質量之和,|v22-v12|是兩個速度的平方差,可以據(jù)此計算出動能變化量△E,取繩上拉力F大小近似等于砝碼盤及盤中砝碼的總重力,W是F在A、B間所做的功.表格中△E3=0.498J,W3=0.505J(結果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
次數(shù)M/kg|v22-v12|/(m/s)2△E/JF/NW/J
11.0000.3800.1900.4000.200
21.0000.8260.4130.8400.420
31.0000.996△E31.010W3
42.0001.201.202.4201.21
52.0001.421.422.8601.43
(3)若在本實驗中沒有平衡摩擦力,假設小車與水平長木板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利用上面的實驗器材完成如下操作:保證小車質量不變,改變砝碼盤中砝碼的數(shù)量(取繩上拉力近似為砝碼盤及盤中砝碼的總重力),測得多組m、t1、t2的數(shù)據(jù),并得到m與${({\frac{1}{t_2}})^2}-{({\frac{1}{t_1}})^2}$的關系圖象,如圖乙所示.已知圖象在縱軸上的截距為b,直線PQ的斜率為k,A、B兩點的距離為s,擋光片的寬度為d,則μ=$\frac{b6ttbs2l_{\;}^{2}}{2gsk}$(用字母b、d、s、k、g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