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物理 > 題目詳情
7.如圖所示,用網兜把一籃球掛在豎直光滑墻壁上的A點,籃球與墻壁的接觸點為B.已知籃球的質量是600g,半徑是12.3cm,AB間的距離是16.4cm,AC為懸繩,不計網兜和懸繩的質量(cos37°=0.8,sin37°=0.6).求:
(1)懸繩AC對籃球的拉力大;
(2)墻壁對籃球的支持力大小.

分析 籃球受到重力G、懸繩AC的拉力T和墻壁的彈力N作用,作出籃球的受力示意圖.根據平衡條件求解繩子對籃球的拉力大小及墻壁對圓球的支持力大。

解答 解:對籃球受力分析如圖所示,設細線與墻壁的夾角為θ,則由幾何關系可得:
  tanθ=$\frac{R}{AB}$=$\frac{12.3}{16.4}$=0.74,θ=37°
根據平衡條件可得
  Tcosθ=G…①
  Tsinθ=N…②
則得 T=$\frac{G}{cosθ}$=$\frac{0.6×10}{cos37°}$ N=7.5 N
     N=mgtanθ=0.6×10×0.75 N=8 N
答:
(1)懸繩AC對籃球的拉力大小是7.5N;
(2)墻壁對籃球的支持力大小是8N.

點評 本題是簡單的力平衡問題,關鍵是分析物體的受力情況,作出受力的示意圖,要培養(yǎng)良好的作圖習慣.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7.有a、b、c、d四顆地球衛(wèi)星,a還未發(fā)射,在赤道表面上隨地球一起轉動,b是近地軌道衛(wèi)星,c是地球同步衛(wèi)星,d是高空探測衛(wèi)星,它們均做勻速圓周運動,各衛(wèi)星排列位置如圖所示,則( 。
A.a的向心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gB.在相同時間內b轉過的弧長最長
C.c在4 h內轉過的圓心角是$\frac{π}{3}$D.d的運動周期有可能是20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如圖所示,在靜止電荷+Q所產生的電場中,有與+Q共面的A、B、C三點,且B、C處于以+Q為圓心的同一圓周上.設A、B、C三點的電場強度大小分別為EA、EB、EC,電勢分別為ϕA、ϕB、ϕC,則下列判斷中正確的是( 。
A.EA<EB,ϕBCB.EA<EB,ϕA>ϕBC.EA>EB,ϕA<ϕBD.EA>EC,ϕB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5.如圖所示,一物體受到豎直向上的拉力F的作用.當拉力F=42N時,物體向上的加速度a=4.0m/s2,不計空氣阻力,g取10m/s2.求:
(1)物體的質量.
(2)物體由靜止開始向上運動2s的位移和2s末的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一個小球從O點以初速度v0水平拋出,在運動的軌跡上有A、B、C三點,且O、A、B、C四點相鄰兩點間的高度差相同,小球運動到A、B、C三點的速度大小分別為vA、vB、vc,則下列關系正確的是( 。
A.vA=$\frac{{v}_{0}{+v}_{B}}{2}$B.vA=$\sqrt{\frac{{v}_{0}^{2}{+v}_{B}^{2}}{2}}$C.vc-vB=vA-v0D.vc2-vB2>vA2-v0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2.2014年9月18~20日第三場廣州國際自行車電動車展覽會在廣州保利世貿博覽館舉行.有一紅節(jié)能電動自行車,在上坡路上靠蓄電池供能,而下坡路上自帶一種小型交流發(fā)電機發(fā)電給蓄電池充電,充電系統(tǒng)的結構示意圖如圖甲所示,圖中N,S是一對固定的磁極,abcd是固定在轉軸上的矩形線框,線框,轉軸過bc的中點,與ab邊平行,它的一端有一半徑re=2.0cm的摩擦小輪,小輪與自行車車輪的邊緣相接觸,如圖乙所示,當車輪轉動是,因摩擦而帶動小輪轉動,從而使線框在磁極間轉動,設線框由N=4000匝導線圈組成,每匝線圈的面積S=20cm2,磁極間的磁場可視為勻強磁場,磁感應強度B=0.01T,自行車車輪半徑R1=40cm,小齒輪的半徑R2=4.0cm,大齒輪的半徑R3=10.0cm(見圖乙),現在測試過程中,是大齒輪轉動,帶動摩擦小輪發(fā)電,若不計線圈電阻,假定摩擦小輪與自行車車輪之間無相對滑動,當小發(fā)電機的輸出電壓有效值為16$\sqrt{2}$V時,

(1)求摩擦小輪的角速度ω0;
(2)求自行車車輪的角速度是ω1;
(3)求大齒輪的角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9.如圖所示,重80N的物體A放在傾角為30°的粗糙斜面上,有一根原長為10cm,勁度系數為1000N/m的彈簧,其一端固定在斜面低端,另一端放置物體A后,彈簧長度縮短為8cm,現用一測力計沿斜面向上拉物體,若物體與斜面間最大靜摩擦力為25N,當彈簧的長度仍為8cm時,試求測力計讀數最大值為多少N?(設彈簧測力計始終在彈力限度范圍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3.木塊A放在水平臺面B上,水平臺面B的中間有一孔洞,一粒向上射出的子彈以速度v0打進木塊A,它們瞬間獲得共同速度,內嵌子彈的木塊A上升的最大高度h1=1.8m,然后自由落下,落到平臺B上后反彈的高度為h2=1.25m,測出A開始下落到第一次反彈到最高點所用時間為t=1.3s,已知木塊A的質量為m=0.39kg,子彈質量m0=0.01kg,g取10m/s2,不計空氣阻力,求:
(1)子彈打擊木塊A時的速度v0;
(2)從木塊A第一次落到水平臺面B到反彈離開,水平臺面B對木塊A的平均作用力的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7屆西藏自治區(qū)拉薩中學高三上學期第二次月考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物理”二字最早出現在中文中,是取“格物致理”四字的簡稱,即考察事物的形態(tài)和變化,總結研究它們的規(guī)律的意思。同學們要再學習物理知識之外,還要了解物理學家是如何發(fā)現物理規(guī)律的,領悟并掌握處理物理問題的思想與方法,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在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的實驗中使用了控制變量的方法

B.用質點來替代實際運動物體是采用了理想模型的方法

C.笛卡爾根據理想斜面實驗,提出了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

D.伽利略通過比薩斜塔實驗證實了,在同一地點重的物體和輕的物體下落快慢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