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某興趣小組為了盡量精確測量某電阻Rx的阻值設計了如圖1所示的電路.已知各元件規(guī)格如下:
電壓表V:量程0-3V,內(nèi)阻約為3KΩ
電流表A:量程0-200mA,內(nèi)阻為4.0Ω
滑動變阻器R:最大阻值5Ω
定值電阻:R1=2.0Ω
電源:電動勢E約為3V,內(nèi)阻較小

(1)為了保護各元件安全,開光閉合前滑動變阻器的滑片應該滑至滑動變阻器的最左端(選“左”或“右”).
(2)多次實驗后,該小組在U-I坐標系下將電壓表和電流的各組讀數(shù)描點后用直線擬合,得到如圖2所示U-I圖,則待測電阻Rx阻值為53Ω(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3)若不考慮實驗的偶然誤差,則該實驗的測量結(jié)果與Rx的真實阻值相比,測量值偏。ㄟx“偏大”或“偏小”或“相等”).

分析 本題(1)的關鍵是明確實驗前應將滑片置于輸出電壓或電流最小的一端;題(2)根據(jù)歐姆定律寫出有關圖象的縱軸與橫軸物理量的表達式,再根據(jù)斜率截距的概念即可求解;題(3)分析誤差時,只需將電表的內(nèi)阻考慮之內(nèi),寫出待測電阻的真實值,然后再與不考慮內(nèi)阻影響時的測量值比較即可.

解答 解:(1)為保護電流表,開關閉合前應將滑片置于變阻器的最左端;
(2)由電路圖根據(jù)歐姆定律應有:$\frac{U}{{R}_{x}^{\;}}$=I+$\frac{{IR}_{A}^{\;}}{{R}_{1}^{\;}}$,
解得:U=$\frac{{(R}_{1}^{\;}{+R}_{A}^{\;}{)R}_{x}^{\;}}{{R}_{1}^{\;}}•I$
根據(jù)函數(shù)斜率概念應有:$\frac{{(R}_{1}^{\;}{+R}_{A}^{\;}{)R}_{x}^{\;}}{{R}_{1}^{\;}}$=k=$\frac{27}{170×1{0}_{\;}^{-3}}$,
代入數(shù)據(jù)解得:${R}_{x}^{\;}$=53Ω;
(3)若考慮電壓表內(nèi)阻影響應有:$\frac{{U}_{\;}^{\;}}{{R}_{x真}^{\;}}+\frac{U}{{R}_{V}^{\;}}$=I+$\frac{{IR}_{A}^{\;}}{{R}_{1}^{\;}}$,
得:$\frac{U}{{R}_{x真}^{\;}}$=I+$\frac{{IR}_{A}^{\;}}{{R}_{1}^{\;}}$$-\frac{U}{{R}_{V}^{\;}}$,
與不考慮電壓表內(nèi)阻影響時有:$\frac{U}{{R}_{x測}^{\;}}$=I+$\frac{{IR}_{A}^{\;}}{{R}_{1}^{\;}}$
比較可得$\frac{U}{{R}_{x測}^{\;}}>\frac{U}{{R}_{x真}^{\;}}$,所以${R}_{x測}^{\;}$<${R}_{x真}^{\;}$,即測量值偏;
故答案為:(1)左;(2)53Ω;(3)偏小

點評 應明確:①實驗前應將變阻器的滑片置于輸出電壓或電流最小的一端以保護電表;②涉及到根據(jù)圖象求解的題目,應根據(jù)需要的物理規(guī)律寫出有關縱軸與橫軸物理量的函數(shù)表達式,再根據(jù)斜率和截距的概念即可求解.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如圖所示是自行車傳動裝置的示意圖.請思考并回答:假設腳踏板轉(zhuǎn)動周期為T,為了測出自行車前進的速度,需要測出的物理量有:大齒輪(主動齒輪或輪盤)半徑R1、小齒輪(被動齒輪或飛輪)半徑R2、后輪半徑R3,若用所測得的字母來表示自行車的前進速度,則其表達式為V=$\frac{2π{R}_{1}{R}_{3}}{T{R}_{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9.1970年4月24日,我國自行設計、制造的第一顆人造衛(wèi)星“東方紅一號”發(fā)射成功,開創(chuàng)了我國航天事業(yè)的新紀元.“東方紅一號”的運行軌道為橢圓軌道,其近地點M和遠地點N的高度分別為439km和2384km,則( 。
A.衛(wèi)星在M點的機械能大于N點的機械能
B.衛(wèi)星在M點的角速度大于N點的角速度
C.衛(wèi)星在M點的加速度大于N點的加速度
D.衛(wèi)星在N點的速度大于7.9 k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6.某同學用伏安法測一節(jié)干電池的電動勢E和內(nèi)電阻r,所給的器材如圖1,有電池、開關、電流表、滑動變阻器,以及一個多用電表(圖中未給出):

①在未接入電路之前,讓滑動觸片移到某位置,用多用電表歐姆檔接左上右下兩端,當多用電表選擇開關是×10檔時發(fā)現(xiàn)指針偏轉(zhuǎn)過大,這時應將選擇開關換成“×1”( 選填“×100”或“×1”),然后進行重新歐姆調(diào)零.重新測量發(fā)現(xiàn)讀數(shù)如圖3,則此時電阻R=12Ω.
②根據(jù)實驗要求連接實物電路圖1;
③重復實驗得到多組R,I值得到的$\frac{1}{I}$-R圖象如圖4所示,有圖可得E=4V,r=4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如圖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質(zhì)量為M=3kg的薄板和質(zhì)量m=1kg的物塊,都以v=4m/s的初速度朝相反方向運動,它們之間有摩擦,當薄板的速度為2.4m/s時,物塊的運動情況是(  )
A.做加速運動B.做減速運動
C.做勻速運動D.以上運動都有可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3.如圖所示,a,b是兩行金屬導軌,勻強磁場垂直導軌平面,c,d分別是串有電壓表和電流表的金屬棒,它們與導軌接觸良好,當c,d以相同的速度向右運動時,電壓表的示數(shù)為0;電流表的示數(shù)為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0.為研究小燈泡的伏安曲線的特性,選用小燈泡額定值為“3.0V,1.2W”,實驗中有儀器:安培表、伏特表、電鍵、滑動變阻器、坐標紙、導線
(1)為使加在小燈泡的電壓從零開始,能在較大的范圍調(diào)節(jié),滑動變阻器應采用怎樣連接?畫出相關的電路圖.
(2)請根據(jù)你畫的電路圖,把圖中的實驗器材連成符合要求的實驗電路.
(3)為使讀數(shù)誤差盡可能小,電壓表的量程應選用3V檔,電流表的量程應選用0.6檔,為保證實驗安全,測量范圍不能超過3V和0.4A,開始做實驗閉合S前,應把P移到D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7.探究小車加速度與合力、質(zhì)量關系的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

①若要探究小車的加速度與合力的關系,應保持小車質(zhì)量不變,分別改變施加在小車上的拉力F,測出相對應的加速度a.
②把帶有滑輪的長木板右端墊高,在沒有牽引的情況下讓小車拖著紙帶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木板運動,打點計時器在紙帶上打出一系列計時點,如果計時點間距相等,就說明摩擦力和小車重力沿木板向下的分力平衡.
③實驗中使用50Hz交變電流作電源,在打出的紙帶上選擇5個計數(shù)點A、B、C、D、E,相鄰兩個計數(shù)點之間還有4個點沒有畫出,測量了C點到A點、E點到C點的距離如圖乙所示.則C點的速度vC=1.07m/s,紙帶的加速度a=3.10m/s2.(結(jié)果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
④在驗證牛頓第二定律的實驗中,用改變砂的質(zhì)量的辦法來改變對小車的作用力F,用打點計時器測出小車的加速度a,得出若干組F和a的數(shù)據(jù).然后根據(jù)測得的數(shù)據(jù)作出如圖丙所示的a-F圖線,發(fā)現(xiàn)圖線既不過原點,又不是直線,原因是C
A.沒有平衡摩擦力,且小車質(zhì)量較大
B.平衡摩擦力時,所墊木板太高,且砂和小桶的質(zhì)量較大
C.平衡摩擦力時,所墊木板太低,且砂和小桶的質(zhì)量較大
D.平衡摩擦力時,所墊木板太高,且小車質(zhì)量較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如圖所示為常見的家用保溫瓶,頭一天用軟木塞密封了半瓶開水,過了一夜后軟木塞很難取出,則(  )
A.瓶里所有氣體分子的動能都變小了
B.外界對瓶內(nèi)氣體沒有做功,瓶內(nèi)氣體的內(nèi)能不變
C.瓶內(nèi)氣體溫度減小,氣體內(nèi)能減小
D.瓶內(nèi)氣體溫度降低,壓強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