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如圖所示,是一質(zhì)點作直線運動的v-t圖象,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CD段和DE段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B.整個過程中,BC段的加速度數(shù)值最大
C.CE段所表示的運動通過的位移是24m
D.整個過程中,質(zhì)點的運動方向只改變了一次

分析 本題根據(jù)下列知識進行分析:
(1)v-t圖象中,傾斜的直線表示勻變速直線運動,斜率表示加速度,傾斜角越大表示加速度越大;
(2)圖象與坐標軸圍成的面積表示位移,在時間軸上方的位移為正,下方的面積表示位移為負.

解答 解:A、B整個過程中,CD段和DE段傾斜角最大,故其加速度數(shù)值最大且這段時間內(nèi)加速度大小方向都不變,故A、B錯誤.
C、D、根據(jù)圖象與坐標軸圍成的面積表示位移,在時間軸上方的位移為正,下方的面積表示位移為負.從靜止到D點的圖象與坐標軸圍成的面積在時間軸的上方,位移為正,D點以后位移為負,說明此時已經(jīng)反方向運動了,運動方向變化一次,CE段所表示的運動通過的位移為零,故C錯誤,D正確;
故選:D

點評 本題是速度--時間圖象的應(yīng)用,要明確斜率的含義,知道在速度--時間圖象中圖象與坐標軸圍成的面積的含義,能根據(jù)圖象讀取有用信息,屬于基礎(chǔ)題.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5.電場中有A、B兩點,A點的電勢φA=30V,B點的電勢φB=10V,一個電子由A點運動到B點的過程中,下面幾種說法中正確的是(  )
A.電場力對電子做功20eV,電子的電勢能減少了20eV
B.電子克服電場力做功20eV,電子的動能減少了20eV
C.電場力對電子做功20eV,電子的電勢能和動能之和增加了20eV
D.電子克服電場力做功20eV,電子的電勢能增加了20eV,動能和電勢能之和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6.如圖所示,在豎直方向的x-y坐標系中,在x軸上方有一個有界的水平向右的勻強電場,場強為E,x軸的下方有一向里的勻強磁場,場強為B.現(xiàn)從電場的上邊界上的A點自由釋放一個帶電量為-q,質(zhì)量為m的小球,小球從B點進入磁場,到達C點時速度大小為$\frac{mg}{Bq}$,已知A,B點的坐標分別為(0,y0),(-x0,0).求C點的縱坐標y?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3.一束紅光和一束紫光沿同一方向OA射向玻璃磚,玻璃磚為半圓形,如圖所示,O為圓心,光線在玻璃磚中分為兩束OB和OC,則( 。
A.OB是紅光B.OC是紅光
C.OB光穿過玻璃磚所需時間較長D.OC光穿過玻璃磚所需時間較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關(guān)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出租車是按位移的大小來計費的
B.出租車是按路程的大小來計費的
C.在田徑場1500m長跑比賽中,跑完全程的運動員的位移大小為1500m
D.高速公路路牌上顯示“銀川120km”,表示該處到銀川的位移大小為120k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20.如圖所示為在一條直線上運動的甲、乙兩質(zhì)點的s-t圖象,由圖可知
(1)t=1s時,v=1m/s,v=0m/s;
(2)甲、乙相遇時刻為t=5s,相遇于x=1m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截面直徑為d、長為L的導(dǎo)線,兩端電壓為U,當(dāng)這三個量中的一個改變時,對自由電子定向移動平均速率的影響,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電壓U加倍時,自由電子定向移動的平均速率不變
B.導(dǎo)線長度L加倍時,自由電子定向移動的平均速率減為原來的一半
C.導(dǎo)線截面直徑d加倍時,自由電子定向移動的平均速率增加一倍
D.導(dǎo)線截面直徑d加倍時,自由電子定向移動的平均速率加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4.將某物體從距地面為45米的高空自由釋放,不計空氣阻力.(g=10m/s2
(1)物體落到地面所用的時間t=3s
(2)物體落地瞬間的速度大小v=30m/s
(3)物體在最后一秒下落的高度h=25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5.如圖所示,為節(jié)日里懸掛燈籠的一種方式,A、B點等高,O為結(jié)點,輕繩AO、BO長度相等,∠AOB=120°,輕繩的拉力分別為FA、FB,燈籠受到的重力為G.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FA一定小于GB.FA與FB大小相等
C.FA與FB是一對平衡力D.FA與FB大小之和等于G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