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習題
 0  134801  134809  134815  134819  134825  134827  134831  134837  134839  134845  134851  134855  134857  134861  134867  134869  134875  134879  134881  134885  134887  134891  134893  134895  134896  134897  134899  134900  134901  134903  134905  134909  134911  134915  134917  134921  134927  134929  134935  134939  134941  134945  134951  134957  134959  134965  134969  134971  134977  134981  134987  134995  176998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某同學在研究電子在電場中的運動時,得到了電子由a點運動到b點的軌跡(圖中實線所示),圖中未標明方向的一組虛線可能是電場線,也可能是等勢面,則下列說法正確的判斷是(  )
A.如果圖中虛線是電場線,電子由a點到b點,動能增大,電勢能減小
B.如果圖中虛線是等勢面,電子由a點到b點,場強減弱,電場力做負功
C.無論圖中虛線是電場線還是等勢面,電子在a點的加速度都大于b點的加速度
D.無論圖中虛線是電場線還是等勢面,a點的電勢都高于b點的電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1993年,中國科學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制得了一種新的鉑元素的同位素${\;}_{78}^{202}$Pt.制取過程如下:
(1)用質子轟擊鈹靶${\;}_{4}^{9}$Be產(chǎn)生快中子;
(2)用快中子轟擊汞${\;}_{80}^{204}$Hg,反應過程可能有兩種:
①生成${\;}_{78}^{202}$Pt,放出氦原子核;
②生成${\;}_{78}^{202}$Pt,同時放出質子、中子.
(3)生成的鉑${\;}_{78}^{202}$Pt發(fā)生兩次衰變,變成穩(wěn)定的原子核汞${\;}_{80}^{202}$Hg.
寫出上述核反應方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實驗題

2.計時器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實驗中,質量m=1kg的重物自由下落,在紙袋上一系列的點,如圖所示(相鄰記數(shù)點間的時間間隔為0.02s),長度單位是cm,那么,

(1)紙帶的左(“左”或“右”)端與重物相連
(2)從起點P到打下計數(shù)點B的過程中重力勢能減少量△EP=0.49J,此過程中物體動能的增加量△Ek=0.48J.(g取9.8m/s2
(3)通過計算,數(shù)值上△EP>△Ek(填“>”“=”“<”),這是因為紙帶和重物運動過程中受阻力.
(4)如果以$\frac{1}{2}$v2為縱軸,以h為橫軸,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繪出的圖線應是下圖中的D,其斜率
等于g的數(shù)值.

(5)實驗的結論是在實驗誤差允許的范圍內(nèi),重物機械能守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金屬棒ab的質量m=5g,放置在寬L=1m、光滑的金屬導軌的邊緣處,兩金屬導軌處于水平平面內(nèi),該處有豎直向下的勻強磁場,磁感應強度B=0.5T.電容器的電容C=200μF,電源電動勢E=16V,導軌平面距地面高度h=0.8m,g取10m/s2.在電鍵S與1接通并穩(wěn)定后,再使它與2接通,則金屬棒ab被拋到s=0.064m的地面上,試求此時電容器兩端的電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實驗題

20.某同學設計了一個研究平拋運動的實驗裝置,如圖1,在水平桌面上放置一個斜面,讓鋼球從斜面上由靜止?jié)L下,鋼球滾過桌邊后便做平拋運動.在鋼球拋出后經(jīng)過的地方放置一塊水平木板,木板由支架固定成水平,木板所在高度可通過豎直標尺讀出,木板可以上下自由調(diào)節(jié).在木板上固定一張白紙.該同學在完成裝置安裝后進行了如下步驟的操作:

A.實驗前在白紙上畫一條直線,并在線上標出a、b、c三點,且ab=bc,如圖2,量出ab長度L=20.00cm.
B.讓鋼球從斜面上的某一位置由靜止?jié)L下,調(diào)節(jié)木板高度,使得鋼球正好擊中c點,記下此時木板離地面的高度h1=70cm.
C.讓鋼球從斜面上的某一位置由靜止?jié)L下,調(diào)節(jié)木板高度,使得鋼球正好擊中b點,記下此時木板離地面的高度h2=90.00cm.
D.讓鋼球從斜面上的某一位置由靜止?jié)L下,調(diào)節(jié)木板高度,使得鋼球正好擊中a點,記下此時木板離地面的高度h3=100.00cm.
則該同學由上述測量結果即可粗測出鋼球的平拋初速度大小v0=2.00m/s,鋼球擊中b點時其豎直分速度大小為vby=1.50m/s.(已知重力加速度為g=10m/s2,空氣阻力忽略不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9.某同學通過下述實驗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實驗步驟:
①將彈簧秤固定在貼有白紙的豎直木板上,使其軸線沿豎直方向.
②如圖甲所示,將環(huán)形橡皮筋一端掛在彈簧秤的秤鉤上,另一端用圓珠筆尖豎直向下拉,直到彈簧秤示數(shù)為某一設定值時,將橡皮筋兩端的位置記為O1、O2,記錄彈簧秤的示數(shù)F,測量并記錄O1、O2間的距離(即橡皮筋的長度l).每次將彈簧秤示數(shù)改變0.50N,測出所對應的l,部分數(shù)據(jù)如下表所示L:
F/N00.501.001.502.002.50
l/cml010.9712.0213.0013.9815.05
③找出②中F=2.50N時橡皮筋兩端的位置,重新記為O、O′,橡皮筋的拉力記為FOO′
④在秤鉤上涂抹少許潤滑油,將橡皮筋搭在秤鉤上,如圖乙所示.用兩圓珠筆尖成適當角度同時拉橡皮筋的兩端,使秤鉤的下端達到O點,將兩筆尖的位置標記為A、B,橡皮筋OA段的拉力記為FOA,OB段的拉力記為FOB

完成下列作圖和填空:
(1)利用表中數(shù)據(jù)在圖丙中畫出F-l圖線,根據(jù)圖線求得l0=10.0cm.
(2)測得OA=6.00cm,OB=7.60cm,則FOA的大小為1.80N.
(3)在圖丁中根據(jù)給出的標度,作出FOA和FOB的合力F′的圖示.
(4)通過比較F′與Foo'的大小和方向,即可得出實驗結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8.2011年3月11日,riben發(fā)生九級大地震,造成福島核電站的核泄漏事故.在泄漏的污染物中含有131I和137Cs兩種放射性核素,它們通過一系列衰變產(chǎn)生對人體有危害的輻射.在下列四個式子中,有兩個能分別反映131I和137Cs衰變過程,它們分別是B和C(填入正確選項前的字母).131I和137Cs原子核中的中子數(shù)分別是78和82.
A.X1→${\;}_{56}^{137}$Ba+${\;}_{0}^{1}$nB.X2→${\;}_{54}^{131}$Xe+${\;}_{-1}^{0}$e
C.X3→${\;}_{56}^{137}$Ba+${\;}_{-1}^{0}$eD.X4→${\;}_{54}^{131}$Xe+${\;}_{0}^{1}$p.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浙江秦山核電站第3期工程兩個60萬千瓦發(fā)電機組已并網(wǎng)發(fā)電.發(fā)電站的核能來源于${\;}_{92}^{235}$U的裂變,下面說法正確的是(  )
A.${\;}_{92}^{235}$U裂變時釋放出大量能量,產(chǎn)生明顯的質量虧損,所以核子數(shù)要減小
B.${\;}_{92}^{235}$U的一種可能的裂變是變成兩個中等質量的原子核,反應方程式為:${\;}_{92}^{235}$U+${\;}_{0}^{1}$n→${\;}_{56}^{141}$Ba+${\;}_{36}^{92}$Kr+2${\;}_{0}^{1}$n
C.${\;}_{92}^{235}$U是天然放射性元素,常溫下它的半衰期約為45億年,升高溫度半衰期縮短
D.一個${\;}_{92}^{235}$U裂變能放出約200 MeV的能量,相當于3.2×10-11 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6.科學家估算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釋放的能量相當于200萬個在廣島投擲的原子彈的能量,根據(jù)下列數(shù)據(jù)估算這次地震釋放的能量:
(1)廣島原子彈釋放的核能可用下面的典型裂變反應方程式表示;

反應方程下方的數(shù)字是中子及有關原子的靜止質量(以原子量u為單位).已知1u的質量對應的能量為930MeV,此裂變反應釋放出的能量是多少?
(2)廣島原子彈內(nèi)含純鈾235共1kg,該原子彈爆炸釋放的能量為多少?由此估算汶川地震釋放能量約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5.在做“研究平拋物體的運動”實驗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安裝有斜槽的木板時,一定要注意檢查斜槽末端切線是否水平
B.安裝有斜槽的木板時,只要注意小球不與木板發(fā)生摩擦即可
C.每次實驗都要把小球從同一位置由靜止釋放
D.實驗的目的是描出小球的運動軌跡,分析平拋運動水平分運動的規(guī)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