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cessing math: 100%
相關(guān)習題
 0  139484  139492  139498  139502  139508  139510  139514  139520  139522  139528  139534  139538  139540  139544  139550  139552  139558  139562  139564  139568  139570  139574  139576  139578  139579  139580  139582  139583  139584  139586  139588  139592  139594  139598  139600  139604  139610  139612  139618  139622  139624  139628  139634  139640  139642  139648  139652  139654  139660  139664  139670  139678  176998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2.如圖所示,E=100V,r=12R,電容器兩極板水平放置,板長L=10cm.一帶電微粒從板間沿中線以v0=1m/s的水平速度進入電場,若S閉合,則微粒剛好沿水平運動,若斷開S,求微粒飛離電場時的豎直偏轉(zhuǎn)位移y.(取g=10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1.在追尋科學家研究足跡的過程中,某同學為探究恒力做功和物體動能變化間的關(guān)系,采用了如圖( l )所示的“探究物體加速度與物體質(zhì)量、受力之間關(guān)系”的實驗裝置.

(1)實驗時,該同學想用鉤碼的重力表示滑塊受到的合力,為了減小這種做法帶來的實驗誤差,你認為在實驗中應(yīng)該采取的兩項措施是AC.
A.保證鉤碼的質(zhì)量遠小于小車的質(zhì)量
B.選取打點計時器所打的第1點與第2點間的距離約為2mm的紙帶來處理數(shù)據(jù)
C.把長木板不帶滑輪的一端適當墊高以平衡摩擦力
D.必須先接通電源再釋放小車
(2)如圖( 2 )所示是實驗中得到的一條紙帶,其中 A、B、C、D、E、F 是連續(xù)的六個計數(shù)點,相鄰計數(shù)點間的時間間隔為 T,相鄰計數(shù)點間距離已在圖中標出,測出小車的質(zhì)量為 M,鉤碼的總質(zhì)量為 m.從打 B 點到打 E 點的過程中,合力對小車做的功是mg(△x2+△x3+△x4),小車功能的增量是12Mx4+x52T212Mx1+x22T2(用題中和圖中的物理量符號來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0.如圖所示,水平傳送帶BC左端與光滑水平面AB相連,右端與光滑曲面CD相連,一輕質(zhì)彈簧的左端與固定豎直擋板相連,現(xiàn)用一木塊(可視為質(zhì)點)將彈簧壓縮至O點后靜止釋放,木塊運動至光滑曲面后滑回,當傳送帶靜止時,木塊第一次滑回后靜止在BC的中點,已知木塊質(zhì)量m=0.1kg,木塊脫離彈簧時的速度v0=3m/s,傳送帶長度l=3m,取g=10m/s2,不計空氣阻力.
(1)求木塊在O點時,彈簧的彈性勢能;
(2)求傳送帶與木塊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
(3)當傳送帶順時針轉(zhuǎn)動時,木塊第一次返回后恰好能滑至B點,試分析木塊第一次由B向C運動過程中的運動狀態(tài)(通過計算分析)以及該過程中摩擦力對木塊做的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某同學在做“探究加速度與力和質(zhì)量的關(guān)系”實驗時,采用了課本上案例的裝置,由于沒有考慮重物的質(zhì)量,結(jié)果得到的a-1m圖象可能是下圖中的哪個( �。�
A.B.
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多選題

8.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天然放射現(xiàn)象中發(fā)出的三種射線是從原子核內(nèi)放出的
B.一束光照射到某種金屬上不能發(fā)生光電效應(yīng),肯定是因為光的強度太小
C.按照玻爾理論,氫原子核外電子向高能級躍遷后動能減小
D.原子核發(fā)生一次β衰變,該原子外層就失去一個電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多選題

7.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在太陽光照射下,水面上油膜出現(xiàn)彩色條紋是光的干涉現(xiàn)象
B.光傳播時,若遇到的障礙物的尺寸比光的波長大得多將發(fā)生明顯的衍射現(xiàn)象
C.光導纖維內(nèi)芯材料的折射率比外套材料的折射率大
D.麥克斯韋提出電磁場理論并預言電磁波存在,后來他又用實驗證實電磁波的存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6.如圖中A、B氣缸的長度和截面積均為30cm和20cm2,C是氣缸內(nèi)可無摩擦滑動體積不計的活塞,D為閥門.整個裝置均由導熱材料制成.起初閥門關(guān)閉,A內(nèi)有壓強pA=2.0×105Pa的氮氣,B內(nèi)有壓強pB=1.0×105Pa的氧氣.閥門打開后,活塞C向右移動,最后達到平衡.(假定氧氣和氮氣均為理想氣體,環(huán)境溫度不變,連接氣缸的管道體積可忽略)求:
①活塞C移動的距離及平衡后B中氣體的壓強;
②簡要說明活塞C移動過程中A中氣體足吸熱還是放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分子間距離的變化對分子斥力的影響比對分子引力的影響大
B.布朗運動就是液體分子的運動
C.在輪胎爆裂這一短暫過程中,氣體膨脹,氣體溫度下降
D.熱量能夠從高溫物體傳到低溫物體,但不可以從低溫物體傳到高溫物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4.如圖所示,傾角θ=30°的斜面上的P點距水平面高h=0.2m,光滑滑塊A自P點由靜止釋放,同時滑塊B自水平面上的Q點以速度v0=5m/s向右運動,已知B與水平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0.2,滑塊A釋放后經(jīng)過t=1s在水平面上剛好與滑塊B相遇.假設(shè)滑塊A滑過O點時機械能不損失.g取10m/s2,兩滑塊均可視為質(zhì)點.求:Q點與斜面底端O點的距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1)某同學利用如圖1甲所示的實驗裝置來進行“探究加速度與物體所受合力F的關(guān)系”的實驗.實驗時,為了保證滑塊受到的合力與沙和沙桶的總重力大小基本相等,應(yīng)滿足的實驗條件是:沙和沙桶的總質(zhì)量遠遠小于小車的質(zhì)量.該同學保持滑塊的質(zhì)量不變,改變沙的質(zhì)量,再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作出了加速度a與合力F關(guān)系圖線(如圖1乙所示),說明此圖線不通過坐標原點的原因是沒有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足.

(2)該同學又利用了這個實驗裝置驗證“合外力做功與速度變化的關(guān)系”的實驗.在滿足上述條件的基礎(chǔ)上,某同學用天平稱量滑塊的質(zhì)量M.往沙桶中裝入適量的細沙,用天平稱出此時沙和沙桶的總質(zhì)量m.讓沙桶帶動滑塊加速運動,用打點計時器記錄其運動.情況,已知紙帶上相鄰兩點間的時間間隔為T,在打點計時器打出的紙帶上取兩點p、q(如圖2).圖中的L和xp、xq的長度已經(jīng)測出.則本實驗最終要驗證的數(shù)學表達式為:mgL=M+m8T2xq2xp2.(用題中的字母表示實驗中測量得到的物理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