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習題
 0  6269  6277  6283  6287  6293  6295  6299  6305  6307  6313  6319  6323  6325  6329  6335  6337  6343  6347  6349  6353  6355  6359  6361  6363  6364  6365  6367  6368  6369  6371  6373  6377  6379  6383  6385  6389  6395  6397  6403  6407  6409  6413  6419  6425  6427  6433  6437  6439  6445  6449  6455  6463  176998 

科目: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如圖所示,甲、乙兩質(zhì)點沿各自軌跡由O點出發(fā),最后均到達A點,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甲的路程比較小B.甲的位移比較大
C.兩者位移相同D.兩者路程相同
精英家教網(wǎn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下列四個物體的運動圖象中,表示物體作勻速直線運動的是(  )

精英家教網(wǎng)
A.甲圖和丙圖B.甲圖和丁圖C.乙圖和丙圖D.乙圖和丁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某一物體運動情況或所受合外力的情況如圖所示,四幅圖的圖線都是直線,從圖中可以判斷這四個一定質(zhì)量物體的某些運動特征.下列有關說法中正確的是( 。

精英家教網(wǎng)
A.甲物體受到不為零、且恒定的合外力
B.乙物體受到的合外力越來越大
C.丙物體受到的合外力為零
D.丁物體的加速度越來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如圖是一質(zhì)點的速度時間圖象,由圖象可知( 。
A.0~2s內(nèi)物體做勻加速運動
B.2s~4s內(nèi)物體保持靜止
C.4s~5s內(nèi)物體做勻加速運動
D.物體一直做勻速直線運動
精英家教網(wǎn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甲、乙、丙三輛小車沿平直公路運動的速度圖象如圖所示,由圖中可知,在它們運動過程中相等的物理量是(  )
A.運動時間B.加速度
C.平均速度D.運動的初始位置
精英家教網(wǎn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不詳 題型:多選題

一物體自t=0時開始做直線運動,其速度一時間圖線如圈所示.下列選項正確的是( 。
A.在0~6s內(nèi),物體離出發(fā)點最遠為30m
B.在0~6s內(nèi),物體經(jīng)過的路程為40m
C.在0~4s內(nèi),物體的平均速度為7.5m/s
D.在0~4s內(nèi),物體的平均速度為5m/s
精英家教網(wǎn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不詳 題型:多選題

如圖所示,質(zhì)量為m1的足夠長木板靜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其上放一質(zhì)量為m2的木塊.t=0時刻起,給木塊施加一水平恒力F.分別用a1、a2和v1、v2表示木板、木塊的加速度和速度大小,圖乙中可能符合運動情況的是( 。
A.
精英家教網(wǎng)
B.
精英家教網(wǎng)
C.
精英家教網(wǎng)
D.
精英家教網(wǎng)
精英家教網(wǎn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上饒二模 題型:多選題

如圖所示,Q1、Q2為兩個被固定坐標軸X的點電荷,其中Q1帶負電在O點,Q1、Q2相距為L,A、B兩點在它們連接的延長線上,其中b點與O相距3L.現(xiàn)有一帶電的粒子以一定的初速度沿直線從a點開始經(jīng)b點向遠處運動(粒子只受電場力作用),粒子經(jīng)過a,b兩點時的速度分別為va,vb,其速度圖象如圖所示,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 。
A.Q2一定帶正電
B.Q1電量與Q2電量之比為
|Q1|
|Q2|
=
4
9
C.b點的電場強度一定為零,電勢最高
D.整個運動過程中,粒子的電勢能先增大后減小
精英家教網(wǎn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有關速度的圖象如圖,說法錯誤的是( 。
A.物體做勻變速直線運動
B.速度隨時間增大
C.第3s末的速度為10 m/s
D.3s內(nèi)的平均速度為10 m/s
精英家教網(wǎn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不詳 題型:多選題

如圖所示:a、b兩條直線分別表示A、B兩物體運動的速度隨時間的變化規(guī)律,已知它們從同一地點沿同一直線運動.則由圖象可知( 。
A.A、B兩物體運動方向相同
B.A作勻速運動,B作勻加速運動
C.前10秒A物體在前,10秒后B物體在前
D.10秒末兩物體相距最遠
精英家教網(wǎng)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