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09學年度濱州市博興縣第一學期九年級期末教學質量檢測
化學試卷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1 C:12 O:16 Na:23
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5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正確選項,多選、錯選均不得分)
1.下列著名詩句中含有化學變化的是
A.白玉為床金作馬 B.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C.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D.秋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2.下列變化能表現(xiàn)出物質的某種化學性質的是
A.木炭燃燒 B.酒精揮發(fā)
C.冰雪融化 D.樟腦球在衣柜中消失
3.物質發(fā)生化學變化時,一定有
A.顏色變化 B.狀態(tài)變化 C.發(fā)光發(fā)熱 D.新物質生成
4.物質的用途往往是由其性質決定的,下列物質的用途中,根據(jù)其化學性質的是
A.用氫氣填充氣球 B.用稀鹽酸除去鐵銹
C.夏天人們常吃冰糕來降溫 D.用石墨做電極
5.從事科學實驗的重要一環(huán)時進行科學實驗的設計,科學實驗設計的正確步驟為
(1)充分掌握資料 (2)設計合理方案 (3)明確實驗目的 (4)進行科學試驗
A.(3)→(1)→(4) B.(1)→(3)→(2)
C.(3)→(1)→(2) D.(1)→(2)→(3)
6.酒精燈不使用時,要蓋上燈帽的原因是
A.因酒精易燃,防止酒精自然
B.酒精易揮發(fā),引起人們酒精中毒
C.防止酒精吸水,不易點燃
D.防止酒精揮發(fā),燈芯上留有水分,難以點燃
7.下列關于水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因為水的天然循環(huán),所以淡水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
B.因為蒸餾水沒有任何雜質,所以長期飲用蒸餾水有利身體健康
C.經(jīng)濟的發(fā)展、人口的增長會造成淡水資源的緊缺
D.水分子體積的大小是隨狀態(tài)(氣、液、固)的不同而不同
8.下列關于分子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A.分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微粒
B.分子是由比它更小的微粒構成的
C.當物質發(fā)生變化時,分子也一定發(fā)生變化
D.氣態(tài)和液態(tài)的物質的分子之間有空隙,固態(tài)的物質的分子之間沒有空隙
9.在一個原子的原子核里一定含有的微粒是
A.質子和中子 B.質子
C.質子和電子 D.質子、中子和電子
10.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A.原子中的核外電子是分層排布的
B.核外電子數(shù)完全相同的微粒屬于同一種元素
C.核內(nèi)質子數(shù)完全相同的微粒屬于同一種元素
D.在原子中,質子數(shù)和電子數(shù)可以不相同
11.下列關于溶液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溶液一定是無色、透明的液體
B.在溶液中,溶質可以是一種,也可以是多種
C.凡是無色、透明的液體一定是溶液
D.被溶解的物質一定是溶質
12.下列不屬于混合物的是
A.空氣 B.稀有氣體 C.冰水混合物 D.河水
13.我縣市民為改善空氣質量提出了許多建議,其中部分建議如下:
(1)安排灑水車在主干道灑水 (2)植樹造林,增加小區(qū)綠化面積
(3)增加公交車,減少出租小汽車和三輪車 (4)關閉火力發(fā)電站
(5)增加火力發(fā)電站煙筒高度 (6)將有污染的化工廠搬到城區(qū)以外
(7)禁止劣質煤在縣城銷售
(8)采取集體供暖,禁止住宅小區(qū)使用小鍋爐供暖
以上八條建議既能提高空氣質量又合理的一組建議是
A.(1)(2)(3)(4)(5) B.(4)(5)(6)(7)(8)
C.(1)(2)(5)(6)(7) D.(1)(2)(3)(7)(8)
14.下列各物質按照單質、氧化物、混合物的順序排列的是
A.冰、干冰、醋酸 B.氮氣、氧氣、空氣
C.水銀、水、醫(yī)用消毒酒精 D.石墨、熟石灰、稀鹽酸
15.以下關于燃燒現(xiàn)象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A.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火星四射 B.硫在氧氣中燃燒發(fā)出藍紫色火焰
C.鎂帶在空氣中燃燒發(fā)出耀眼白光 D.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發(fā)出白光
16.用一塊棉布手帕浸泡在質量分數(shù)為70%的酒精中,待均勻濕透后取出,用鑷子夾住兩角展開,點燃,當手帕上的火焰熄滅后,手帕完好無損。對于這種現(xiàn)象,下列解釋正確的是
A.這是魔術,你看到的是一種假象
B.火焰的溫度低于棉布的著火點
C.酒精燃燒后使棉布的著火點升高
D.手帕上的水和酒精汽化吸熱,使手帕的溫度低于棉布的著火點
17.已知相同溫度和相同壓強的條件下,相同體積的任何氣體都含有相同數(shù)目的分子,在上述條件下,測得1體積的甲氣體(化學式為X4)和6體積的乙氣體(化學式為Y2)完全反應生成了4體積丙氣體,則丙的化學式為
A.X2Y3 B.XY
18.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氣體,在下列儀器中不需選用的是
A.導管 B.集氣瓶 C.酒精燈 D.帶孔橡皮塞
19.我國東海蘊藏著數(shù)量相當可觀的“可燃冰”,“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一水和甲烷晶體(CH4?H2O)下列關于是一水和甲烷晶體說法中正確的是
A.(CH4?H2O)晶體中水是溶劑
B.(CH4?H2O)的組成元素有3種
C.在(CH4?H2O)CH4和H2O的質量比是1:1
D.可燃冰能燃燒,說明水是具有可燃性的
20.氧氣和二氧化碳氣體在性質上的相似點有
(1)都具有氧化性 (2)都具有還原性 (3)都易溶于水 (4)都能與碳反應
(5)都是氧化物 (6)通常狀況下密度都比空氣大
A.(1)(2)(3) B.(1)(4)(6)
C.(1)(3)(6) D.(3)(5)(6)
21.你經(jīng)常做家庭小試驗嗎?根據(jù)你的經(jīng)驗,下列家庭小試驗不能成功的是
A.用肥皂水鑒別家庭用水是不是硬水
B.用食鹽除去水瓶中的水垢
C.用廢干電池皮和稀鹽酸制取氫氣
D.用花瓣制作指示劑、檢驗純堿溶液的酸堿性
22.下圖表示用鹽酸中和氫氧化鈉溶液時,溶液pH與滴加鹽酸質量的關系,能正確表示pH隨質量變化的圖像是
23.實驗中學化學研究性學習小組,選擇研究“硫酸銅溶液顯藍色與什么離子有關?”作為研究課題,以下是他們提交的實驗方案,其中不需要做的實驗是
A.觀察Na2SO4、K2SO4溶液的顏色
B.觀察CuCl2、Cu2(NO3)2溶液的顏色
C.向Cu2SO4溶液中的加適量的NaOH溶液,靜置后觀察溶液顏色
D.加水稀釋后觀察溶液的顏色
24.欲使任意一種不飽和溶液轉變?yōu)轱柡腿芤海羁煽康姆椒ㄊ?/p>
A.降溫 B.升溫 C.加溶質 D.倒出一些溶液
25.做饅頭時,在發(fā)酵面團中經(jīng)常加入某種物質,既能除去面團中的酸,又能使饅頭松軟好吃,加入的這種物質可能是下列物質中的
A.純堿 B.火堿 C.小蘇打 D.食鹽
二、填空題(每空1分,共20分)
26.為了保證實驗結果的客觀性,在設計實驗時必須明確
(1)___________,(2)___________,(3)___________,(4)___________。
27.蒸餾是利用互溶物的液體混合物中各組分的___________不同進行的分離提純的方法。其過程是:加熱樣品使其中某組分___________,然后使___________加以收集。
28.寫出下列各物質的化學式:(1)錳酸鉀___________(2)硫酸鈣___________,(3)熟石灰___________(4)氧化亞鐵___________。
29.某實驗小組設計了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氣體所用藥品的三個方案:方案一,粉末狀碳酸鈣與稀鹽酸;方案二,塊狀石灰石與稀鹽酸;方案三,塊狀石灰石與濃鹽酸。三個方案中,最好的方案是_____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某造紙廠排除的廢水盡管經(jīng)過處理已經(jīng)變成無色,但經(jīng)過環(huán)保部門的檢驗,廢水仍顯堿性。請你根據(jù)堿的兩條不同性質設計兩個實驗來證明(在表中簡要填上步驟、現(xiàn)象)
方法
實驗步驟
實驗現(xiàn)象
結論
(1)
廢水顯堿性
(2)
廢水顯堿性
31.從海水中提取鎂的過程:通常將___________加入到海水或鹵水中,沉淀出___________,然后再由___________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鎂,電解熔融狀態(tài)下的氯化鎂,就能得到氯化鎂。
三、實驗簡答題(32小題14分,33小題8分,共22分)
32.趙強同學用如下圖所示的裝置做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實驗。
(1)紅磷在氧氣中燃燒時,可觀察到怎樣的現(xiàn)象?
(2)紅磷熄滅并冷卻后,打開彈簧夾又觀察到怎樣的現(xiàn)象?
(3)觀察到以上兩項現(xiàn)象后,集氣瓶內(nèi)氣體主要是氮氣,結合本實驗可推測出氮氣的性質有哪些?
(4)趙強同學在實驗中,發(fā)現(xiàn)進入集氣瓶里的氣體未達到預定高度,請你幫助他分析一下可能存在的原因。
33.王紅同學用如下圖所示的裝置做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的實驗。
(1)該實驗中所用到的儀器名稱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紅將該實驗制取的二氧化碳氣體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看不到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現(xiàn)象,請你幫助他分析可能存在的原因。
四、計算題(共8分)
34.將
(1)反應后所得溶液的質量;
(2)反應后所得溶液的質量分數(shù);
(3)所得溶液中鈉元素的質量分數(shù)。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