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題詳情
26.(12分)W、X、Y、Z是原子序數(shù)依次增大的同一短同期元素,W、X是金屬元素,Y、Z是非金屬元素。 (1)W、X各自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可以反應生成鹽和水,該反應的離子方程 式為
。 (2)W與Y可形成化合物W2Y,該化合物的電子式為
。 (3)X的硝酸鹽水溶液顯酸性,用離子方程式解釋原因 。 (4)Y的低價氧化物通入Z單質的水溶液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試題詳情
(5)Z的最高價氧化物為無色液體,0.25mol該物質與一定量水混合得到一種稀溶液, 并放出Q kJ的熱量。寫出該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
。
試題詳情
(6)向含0.5 mol碳酸鈉的溶液中緩慢滴加(5)所得溶液,待全部加完后溶液中離子濃 度由大到小的順序為 。
試題詳情
27.(13分)化學在能源開發(fā)與利用中起著十分關鍵的作用。 (1)某種燃料電池,一個電極通入空氣,另一電極通人液化石油氣(以C4H10表示),電池的電解質是摻入了Y2O3的ZrO2晶體,它在高溫下傳導O2-。已知該電池負極的 電極反應為:C4HO10+13O2--26e-=4CO2+5H2O,則該電池正極的電極反應式為
,電池工作時,固體電解質里的O2-向
極移動。
試題詳情
(2)已知一氧化碳與水蒸氣的反應為:CO(g)+H2O(g)
CO2(g)+H2(g) ①T℃時,在一定體積的容器中,通人一定量的CO(g)和HO(g),發(fā)生反應并保持溫度不變,各物質濃度隨時間變化如下表: T℃時物質的濃度(mol/L)變化 時間/min CO H2O(g) CO2 H2 0
試題詳情
試題詳情
試題詳情
試題詳情
試題詳情
試題詳情
試題詳情
試題詳情
試題詳情
試題詳情
試題詳情
試題詳情
試題詳情
試題詳情
試題詳情
試題詳情
試題詳情
試題詳情
試題詳情
試題詳情
0.104 C2 第5min、6min時的數(shù)據(jù)是保持溫度和體積不變時,改變某一條件層測得的。 第4~5min之間,改變的條件是 ,第5~6min之間,改變的條件是 。 T℃時該化學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是 。
試題詳情
②已知420℃時,該化學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為9,如果反應開始時,CO和H2O(g)的濃度都是0.01mo1/L,則CO在此條件下的轉化率為 。 ③397℃時該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為12,請判斷該反應的△H 0(填“>”、“一”、 “<”)。 ④關于化學平衡常數(shù)的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溫度一定時,一個化學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與反應物起始濃度無關 B.溫度一定時,化學方程式的系數(shù)改變,平衡常數(shù)一定不變 C.溫度一定時,對于給定的化學反應,正、逆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互為倒數(shù) D.某時刻,濃度商Qc小于平衡常數(shù)Kc,則v(正)<v(逆)
試題詳情
(1)右圖是硝酸工業(yè)中某些物質循環(huán)利用的流程圖: ①當X表示NO時,則Y表示 (寫化學式)。 ②寫出NO2與O2的混合氣體恰好被 H2O完全吸收轉化成HNO3的化學方 程式 。
試題詳情
(2)實驗室欲制備0.3 mol
Cu(NO3)2晶體,甲、乙兩同學分別設計實驗方案如下:
試題詳情
甲:Cu
Cu(NO3)2
試題詳情
乙:Cu
CuO Cu(NO3)2 ①從綠色化學的角度分析, 同學的方案更合理,此同學可節(jié)約2mol/L的稀 硝酸 mL。
試題詳情
③欲從Cu(NO3)2溶液獲得Cu(NO3)2晶體需要進行的實驗操作依次為: 。 其中過濾所需玻璃儀器為
(填寫三種)。 ④有下述裝置,當裝置電路中通過2mol電子時,Cu電極(填編號)
。
試題詳情
試題詳情
②在裝置中①試管的橡皮塞最好用錫 箔包住,原因是
。
試題詳情
29.(15分)存在于茶葉的有機物A,其分子中 所含的苯環(huán)上有2個取代基,取代基不含支鏈, 且苯環(huán)上的一氯代物只有2種。A遇FeCl3溶液
試題詳情
請回答下列問題: (1)有機物A中含氧官能團的名稱是
。寫出X的鍵線式
. (2)寫出A→B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3)A→C的反應類型為
,E→F的反應類型為
。 (4)1mol A可以和
mo1 Br2反應。 (5)某營養(yǎng)物質的主要成分(分子式為C16H14O3)是由A和一種芳香醇R發(fā)生酯化反應生成的,則R的含有苯環(huán)的同分異構體有
種(不包括R)。 (6)A→C的過程中還可能有另一種產物C1,請寫出C1在NaOH水溶液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試題詳情
30.(18分)回答下列有關遺傳問題: I.葫蘆科中一種稱為噴瓜的植物,其果皮深色(B)對淺色(b)是顯性。而其性別是由3個復等位基因aD、a+、ad決定的,aD對a+為顯性,a+對ad為顯性。它們的性別表現(xiàn)與基因型如右表所示: 性別類型 基因型 雄性植株 aDa+、aDad 兩性植株(雌雄同株) a+a+、a+ad 雌性植株 adad (1)由上表可知,決定雄性、兩性、雌性植株的基因依次是:
。 (2)請解釋雄性植株中不存在純合體的原因? 。 (3)若將雌雄同株的四倍體淺色噴瓜和雌雄同株的純合二倍體深色噴瓜間行種植,收獲四倍體植株上所結的種子,若從細胞染色體組的角度預測這些種子播種后發(fā)育成的植株會有
種類型。能否從果皮顏色直接判斷出這些植株的類型? (請用遺傳圖解解釋,并作簡要說明。決定雌雄的基因不需要寫出) Ⅱ.在一群體型一直較正常的牛群中出現(xiàn)了一頭矮生雄牛,某研究小組在討論該矮生雄 牛形成原因時,有三種不同的觀點。 觀點一:種群中某一個體產生了隱性突變,該突變基因隨著個體間的交配,在群體中 得以擴散,矮生基因攜帶者交配后發(fā)生性狀分離產生該矮生雄牛。 觀點二:由于非遺傳因素(如飼養(yǎng)條件)的因素引起的。 觀點三:
請你設計一個雜交試驗,根據(jù)子一代雜交結果得出相應的結論。(說明:若是遺傳因 素,則這一相對性狀由常染色體上的一對等位基因控制) (1)雜交試驗方案 ,在正常的飼養(yǎng)條件下,觀察子代的表現(xiàn)。 (2)雜交結果及結論: ①若子代出現(xiàn) 情況,則觀點一正確。 ②若子代出現(xiàn) 情況,則觀點二正確。 ③若子代出現(xiàn) 情況,則觀點三正確。
試題詳情
31.(26分)農作物的產量受多種內、外因素的影響,研究這些因素的作用規(guī)律,有利于提高農作物的產量。請據(jù)以下I、II兩個方面的研究,回答相關問題:
試題詳情
(1)由圖可知,同一品種農作物的光合速率主要受
等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 (2)甲圖兩曲線的差異是由植物本身的 因素決定的。你有什么方法可以改變 這種因素
(請例舉二種)。 (3)若甲圖是在乙圖的m點條件下測得的曲線,則限制甲圖b點光合速率的環(huán)境因素是 ,限制C點后光合速率增加的主要環(huán)境因素是 。 (4)在溫室栽培某陽生植物時,某時刻測得的有關情況與c、n點相同,些時采取 措施,可以提高產量。采取該措施后甲圖曲線的a點將發(fā)生的移動情況是
。 Ⅱ.合理密植也是提高作物產量的有效措施。為確定出最合理的種植密度,某生物研究 學習小組在實驗田中劃出了塊面積和土壤肥力都相同的區(qū)域,分別種植了數(shù)量不等的大豆作物。每一區(qū)域內的植株分布是均勻的,待果實成熟后,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如下表,請分析回答: 區(qū)域號 區(qū)域植株數(shù) 每植株上的莢果數(shù) 每莢果中的種子數(shù) 1 2 3 4 5 20 40 60 80 100
試題詳情
試題詳情
試題詳情
試題詳情
試題詳情
試題詳情
試題詳情
試題詳情
試題詳情
試題詳情
6.0 (1)請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在以下坐標系中用曲線表示出“區(qū)域植株數(shù)”與“每植株所結莢果數(shù)”、“每莢果所含種子數(shù)”的關系:
試題詳情
(2)簡要描述曲線所反映的結果
。 (3)用生態(tài)學原理,簡要解釋隨植株數(shù)增多而莢果數(shù)減少的原因。
(4)根據(jù)實驗結果,他們可以確定出最合理的種植密度嗎?為什么?
(5)植物開花時產生的顏色或芳香會吸引昆蟲前來傳粉,但也會招引害蟲取食,這反映了信息傳遞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具有
功能。
試題詳情
一、 1―6ADBCCC 二、 30.(18分)I(8分) (1)aD、a+、ad (2分) (2)因為該物種雌性個體和兩性個體均不可能產aD雌配子(2分)
20090506 II、(10分)觀點三:是由于顯性突變的直接結果。 (1)讓該矮生雄牛與該群體中的多頭正常雌牛交配 (2)①正常牛與矮牛,且數(shù)量上正常牛明顯多于矮牛 ②全為正常牛 ③正常牛與矮牛,且數(shù)量上無顯著差異 31.(26分)I(14分) (1)光照強度、溫度和CO2濃度 (2)遺傳物質(遺傳特性、DNA、基因) 轉基因、細胞工程、誘變、雜交 (3)光照強度和CO2濃度CO2濃度 (4)適當升溫 a點下移
(要求:橫、縱坐標的名稱、數(shù)字標清楚;準確描點、繪制曲線;標上曲線名稱) (2)大豆的種植密度越大,每 株大豆莢果的數(shù)目越少,而大豆的種植密度對每個莢果中種子數(shù)目基本沒有影響。(2分) (3)種植密度大,種內斗爭激烈,平均每株大豆占有的資源(如水分、光、礦質養(yǎng)料等)少,所結莢果就少。(2分) (4)不能,因為還需統(tǒng)計每個區(qū)域所生產種子的質量。(2分) (5)有助于種群的繁殖、調節(jié)生物間關系(2分) 化學部分 一、 7―13BCCDDCA 二、 26.(12分)
(2)(2分) (3)(2分)Al3++3H2O Al(OH)3+3H+ (4)(2分)SO2+Cl2+2H2O=H2SO4+2HCl (5)(2分)Cl2O7(1)+H2O(1)=2HclO4(aq) △=-4QkJ?mol-1 (6)(2分)c(Na+)>c(ClO4-)>c(HCO3-)>c(OH-)>c(CO32-)>c(H+) 27.(13分) (1)O2+4e-=2O2-(2分) 負(2分) (2)①增加H2濃度(1分) 增加H2O(g)濃度(1分) 0.5(2分) ②75%(2分) ③<(1分) ④AC(2分) 28.(18分) (1)①(1分) 乙 (2分) 100 ②(2分)4NO2+O2+2H2O=4HNO3 (2)①(1分)乙 (2分) 100 ②(2分) B ③(2分)蒸發(fā)(濃縮)、冷卻結晶、過濾 (2分)漏斗、燒杯、玻棒
△ (3)①(2分)2Cu(NO3)2 2CuO+4NO2↑+O2↑ ②(2分)NO2氣體會腐蝕橡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