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cessing math: 100%
8.下面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根據(jù)質量守恒定律,1L氫氣和1L氧氣反應生成2L水
B.根據(jù)質量守恒定律可知,10g碳跟10g氧氣反應生成20克二氧化碳
C.蒸發(fā)液態(tài)空氣所得各氣體的質量總和等于液態(tài)空氣的質量,這有力地證實了質量守恒定律
D.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生成四氧化三鐵的質量等于參加反應的鐵絲與氧氣的質量之和

分析 質量守恒定律是物質在發(fā)生化學變化中表現(xiàn)出來的一種規(guī)律,適用于化學變化;物質發(fā)生物理變化,則不適用于質量守恒定律來解釋;化學變化時也要對反應前后物質的質量關系進行計算判斷,即反應時是否符合固定的質量比,據(jù)此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解:A、質量守恒定律反映的是發(fā)生化學變化時物質間的質量關系,所以1L氫氣和1L氧氣反應生成2 L水不能由質量守恒定律得到,故說法錯誤;
B、碳和氧氣反應生成二氧化碳的方程式是C+O2_CO2,三者的質量比是12:32:44,故10g碳跟10g氧氣反應不能生成20克二氧化碳,故說法錯誤;
C、質量守恒定律反映的是發(fā)生化學變化時物質間的質量關系,所以蒸發(fā)液態(tài)空氣所得各氣體的質量總和等于液態(tài)空氣的質量,不能證實了質量守恒定律,故說法錯誤;
D、鐵絲燃燒屬于化學變化,所以一定符合質量守恒定律,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生成四氧化三鐵的質量等于參加反應的鐵絲與氧氣的質量之和,故說法正確;
故選D.

點評 根據(jù)質量守恒定律,在化學反應中參加反應前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各物質的質量總和,掌握質量守恒定律的實質是解題的關鍵.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下列現(xiàn)象和實驗,僅涉及物理變化的是( �。�
A.
綠色植物光合作用
B.
鈉在氯氣中燃燒
C.
   電解水實驗
D.
    水的凈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9.為做好藥品取用的課前準備工作,老師發(fā)動同學們在家里就地取材,尋找儀器的代用品.
(1)小明同學想用杯子代替燒杯,你認為飲料吸管可代替導管,眼藥水瓶可代替膠頭滴管,玻璃棒可用筷子替代.
(2)現(xiàn)提供一帶孔小瓷片,請你用日常用品組成一盞代替實驗室內用的酒精燈(填所用用品的名稱):洗凈的玻璃墨水瓶(膠水玻璃瓶等),面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下列化學反應中屬于氧化反應但不屬于化合反應的是( �。�
A.碳+氧氣 二氧化碳B.氫氣+氧氣  水
C.乙醇+氧氣  二氧化碳+水D.水  氫氣+氧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下列氣體①H2②CO ③CH4中,在空氣中點燃前必須驗純的是( �。�
A.只有①B.①和②C.①和③D.①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下列各組物質的溶液,不能發(fā)生復分解反應的是(  )
A.HCl  NaOHB.Na2CO3  H2SO4C.KNO3   NaClD.NaOH   Cu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20.用pH來表示溶液的酸堿性強弱,用pH試紙測,pH的取值范圍是0~14,當pH為7溶液呈中性,當pH<7是,溶液呈酸性,當pH>7時,溶液呈堿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7.空氣中氧氣含量測定的再認識.

【實驗回顧】圖1是實驗室用紅磷燃燒來粗略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裝置.
(1)寫出紅磷燃燒的化學方程式4P+5O2 _2P2O5
(2)實驗原理:由于紅磷燃燒消耗空氣中的氧氣,使瓶內壓強減小,燒杯中水倒吸到集氣瓶.若裝置的氣密性良好,操作規(guī)范,用量筒測量進入瓶中水的體積,能粗略測得空氣中氧氣的含量.
【問題提出】有實驗資料表明:燃燒過程中當氧氣體積分數(shù)低于7% 時,紅磷就無法繼續(xù)燃燒,因此通過上述實驗,測置結果與理論值誤差較大.
【實驗改進】
Ⅰ.根據(jù)鐵在空氣中生鎊的原理設計圖10實驗裝置,再次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裝置中飽和食鹽水、活性炭會加速鐵生銹.
Ⅱ.測得實驗數(shù)據(jù)如表4
測量項目實驗前試驗后
燒杯中水的體積燒杯中剩余水的體積集氣瓶(扣除內容物)和導管的容積
體積/mL80.054.5126.0
【交流表達】
(1)鐵生銹過程發(fā)生復雜的化學反應,首先是鐵與氧氣、水反應生成氫氧化亞鐵[Fe(OH)2],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2Fe+2H2O+O2=2Fe(OH)2
(2)根據(jù)表4數(shù)據(jù)計算,改進實驗后測得的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是20.2%(計算結果精確到0,.1%).
(3)從實驗原理角度分析,改進后的實驗結果比前者準確度更髙的原因是:
①能夠把氧氣完全消耗;
②避免了燃燒匙伸入集氣瓶時導致的氣體外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8.科學家用通電的方法使水分解,從而證明了水的組成.
把水注入水電解器裝置甲中,接通直流電,a管中的氣體是氫氣(H2).檢驗b管中產(chǎn)物的方法是Ⅱ.
Ⅰ.用點燃的木條接近玻璃管尖嘴部分,慢慢打開活塞
Ⅱ.用帶火星的木條接近玻璃管尖嘴部分,慢慢打開活塞
Ⅲ.用內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燒杯罩在尖嘴上方,慢慢打開活塞.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
关 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