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化學 > 題目詳情
8.下列實驗現象不正確的是( 。
A.一氧化碳燃燒發(fā)出藍色火焰
B.硫在空氣中燃燒,產生淡藍火焰
C.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生成固體四氧化三鐵
D.紅磷燃燒產生大量的白煙

分析 A、根據一氧化碳燃燒中燃燒的現象進行分析判斷.
B、根據硫在空氣中燃燒的現象進行分析判斷.
C、根據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現象進行分析判斷.
D、根據紅磷燃燒的現象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 解:A、一氧化碳燃燒燃燒,發(fā)出藍色火焰,故選項說法正確.
B、硫在空氣中燃燒,產生淡藍火焰,故選項說法正確.
C、鐵絲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火星四射,生成固體四氧化三鐵是實驗結論而不是實驗現象,故選項說法錯誤.
D、紅磷燃燒,產生大量的白煙,故選項說法正確.
故選:C.

點評 本題難度不大,掌握常見物質燃燒的現象即可正確解答,在描述物質燃燒的現象時,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煙和霧、實驗結論和實驗現象的區(qū)別.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從分子得角度分析并解釋下列現象,不正確的是(  )
A.花香四溢--分子在不停地運動
B.水變成水蒸氣,所占體積變大--氣體分子變大
C.晴天濕衣服比陰天干得快--晴天氣溫高,分子運動速率快
D.6000L氧氣加壓后可裝入容積為40L的鋼瓶中--分子間有間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100g 10%的稀硫酸中含有多少摩爾H2SO4?(精確到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6.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下列是化學實驗中的常見儀器及裝置.

(1)寫出如圖所示裝置中標有序號的儀器名稱:?①酒精燈?
(2)實驗室采用圖1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時,試管口還要放一團棉花,目的是防止高錳酸鉀粉末進入導管,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收集氧氣時當有連續(xù)、均勻氣泡冒出時開始收集.實驗結束后應先移出導管后熄滅酒精燈,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炸裂試管.
(3)利用圖2裝置制取氧氣時,從長頸漏斗加入的藥品是過氧化氫溶液,化學方程式是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小明同學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氧氣,檢驗氧氣收集滿的方法用一個帶火星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如果木條復燃,說明已滿,否則不滿,收集滿氧氣后,應用玻璃片蓋住集氣瓶口,并正(正或倒)放在桌上.
(4)某同學在做氧氣的性質實驗時用坩堝鉗夾取一小塊木炭加熱到發(fā)紅后,伸進一瓶氧氣中,觀察到的現象是木炭劇烈燃燒,發(fā)白光.進一步證明木炭與氧氣發(fā)生了化學反應的方法是向集氣瓶中加入適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蕩,若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則說明發(fā)生了化學變化;化學方程式為CO2+Ca(OH)2═CaCO3↓+H2O.
(5)實驗小組用如圖3的裝置進行實驗.
實  驗  步  驟簡     答
第一步:稱取3g氯酸鉀與少量二氧化錳混合后放入裝置①的試管中,點燃酒精燈.裝置①的試管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表達式: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
第二步:加熱試管一段時間后,用橡皮管連接a、b.要先對試管進行預熱,再集中加熱.
第三步:當裝置②中水面不再下降,斷開a、b,移去酒精燈,將裝置②中的集氣瓶密封,并貼上標簽.
第四步:讀取量筒里水的體積數并記錄.讀數時,視線必須與液體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實驗室常用下列圖1實驗裝置來制取某些氣體:
①圖1甲圖裝置中儀器“a”的名稱是長頸漏斗;甲圖裝置在實驗室中可以用來制取二氧化碳氣體.在實驗室中利用乙圖裝置來制取氧氣,發(fā)生的化學方程式是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

②利用塊狀的鋅粒和稀硫酸制取氫氣,可以利用丙圖中的啟普發(fā)生器,實驗中鋅粒應放在B(選填“A、B、C”)處;利用啟普發(fā)生器來制取氣體的優(yōu)點是:隨看隨用,隨關隨停;若用丁圖裝置來收集氫氣(密度比空氣。瑒t排出空氣的導管口是E(選填“D、E”)處.而在100多年前,曾利用水與鐵在高溫下反應得到氫氣.
③若從原料上考慮,該方法的優(yōu)點是來源廣、容易獲;該反應的方程式為:3Fe+4H2O→X+4H2,物質X的化學式為Fe3O4
④在反應時,人們將鐵管埋在灼熱的炭中,將水蒸氣通過鐵管,就可以得到氫氣.而鐵管一般選擇螺旋形(如圖2),它比采用直管的優(yōu)點是聚集熱量,增大反應接觸面積.
⑤反應中為保持高溫,讓炭塊充分燃燒,有關做法及解釋正確的是A、B(選填編號).
A.向炭中通入更多的空氣,可使炭塊燃燒更充分
B.敲打炭塊,將炭塊變得更小,可使炭塊燃燒更快
C.加入越多的炭塊,燃燒的溫度就越高
D.在炭塊上加入少許油更易點燃,這是由于降低了炭塊的著火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3.如圖是實驗室中用于制取氣體、驗證性質的裝置圖,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圖C儀器a名稱長頸漏斗.
(2)若選用A裝置加熱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制取氧氣,化學方程式: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所缺儀器是的名稱酒精燈,需調節(jié)該裝置旋鈕C,使試管口略向下傾斜.
(3)若用D裝置收集二氧化碳,驗滿的方法是將一根燃著的木條平放在集氣瓶口,木條熄滅,證明滿了.
(4)先用 E 裝置收集氫氣,則氣體從短管進(填“長管”或“短管”),然后驗證其性質,如圖F,觀察到火焰的顏色為淡藍色.
(5)某同學用二氧化錳粉末和過氧化氫溶液制取氧氣,化學方程式為: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若用A裝置,發(fā)現反應過于劇烈,不易控制,此時可以選擇B裝置獲得平穩(wěn)的氧氣流.若用所選裝置與裝置E連接,加入13.6g一定質量分數的過氧化氫溶液制取氧氣,理論上應收集2.2L氧氣,而實際收集到氧氣的體積約為3.2L,這是因為加入的過氧化氫溶液的體積趕出的空氣也計入了氧氣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0.某;瘜W興趣小組對一種銅礦石孔雀石進行探究.他們取一定量的孔雀石粉末在密閉容器中加熱,觀察到分解為水和能使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還得到一種黑色固體(雜質不反應).將生成的氣體全部用石灰水吸收,生成沉淀質量為20克.
請根據數據回答下列問題:
(1)組成孔雀石的元素有銅、氧、碳、氫;
(2)實驗中的沉淀名稱是碳酸鈣;
(3)實驗最終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質量是多少?(寫出計算過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7.從事科學實驗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進行科學實驗的設計,科學實驗的正確步驟為(1)明確實驗目的
(2)收集有關資料(3)設計合理方案(4)進行科學實驗.請你按照以上四步,完成以下實驗設計,根據裝置回答有關問題(所用裝置圖用序號表示)

(一)高錳酸鉀是一種紫紅色固體,在加熱稀能迅速分解出氧氣,實驗室常用這種方法制取氧氣.
(1)明確實驗目的:在實驗室制取氧氣
(2)收集有關資料:高錳酸鉀是一種紫色固體:反應條件加熱,氧氣的密度大于空氣密度且不易水,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化學方程式為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
(3)設計合理方案:發(fā)生裝置選用A,收集裝置選用C或D
(4)進行科學實驗
(二)在實驗室中,常用石灰石固體和稀鹽酸液體混合物的方法制取二氧化碳氣體,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aCO3+2HCl=CaCl2+H2O+CO2↑,已知標準狀態(tài)下,二氧化碳的密度為1.997g/L,空氣的密度為1.293g/L,且在常溫常壓下,1體積水能溶解1體積的二氧化碳
(1)明確實驗目的:在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
(2)收集有關資料:石灰石是固體,稀鹽酸是液體,反應條件是常溫,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能溶于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aCO3+2HCl=CaCl2+H2O+CO2
(3)設計合理方案:發(fā)生裝置選用B,收集裝置選用D
(4)進行科學實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8.空氣是由于多種氣體組成的混合物,是一種寶貴的自然資源,PM2.5是指大氣中直徑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顆粒物.
(1)200多年前用定量的方法測定空氣成分的科學家是拉瓦錫.
(2)空氣中稀有氣體的體積分數大約為0.94%.
(3)魚蝦能在水中生存是因為氧氣不易溶于水.
(4)菜農定期會向蔬菜大棚中補充二氧化碳,這樣做有利于植物進行光合作用.
(5)用微粒的觀點解釋:
①氣態(tài)二氧化碳能被壓縮成液態(tài)貯存在鋼瓶中的原因是氣體分子間的間隔較大,容易壓縮;
②氣態(tài)二氧化碳和液態(tài)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相同的原因是分子構成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