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化學 > 題目詳情

【題目】興趣小組同學對“氫氧化鈉溶液與稀鹽酸混合是否發(fā)生了化學反應”進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問題)氫氧化鈉溶液與稀鹽酸混合是否發(fā)生了化學反應?

(猜想假設)a.二者混合發(fā)生了化學反應;b.二者混合沒有發(fā)生化學反應

(設計并實驗)

1)甲同學取2 mLNaOH溶液于試管中,滴入12滴酚酞試液,振蕩,逐滴加入稀鹽酸,同時不斷振蕩試管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_____,由此證明氫氧化鈉溶液和稀鹽酸發(fā)生了化學反應。請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

2)乙同學用傳感器探究氫氧化鈉溶液與稀鹽酸混合過程中溫度和pH的變化得到的曲線如圖所示。

由圖1得出氫氧化鈉溶液和稀鹽酸發(fā)生了反應,依據(jù)是_____。

②B點溶液中溶質為_____(填化學式),該反應是將_____中(填字母)。

a.稀鹽酸滴入氫氧化鈉溶液

b.氫氧化鈉溶液滴入稀鹽酸

3)丙同學認為溶液溫度升高也可能是氫氧化鈉溶液或稀鹽酸稀釋釋放的熱量,不足以證明兩者發(fā)生了反應,請設計合理的實驗方案排除這種可能性:_____。

查閱資料:

電導率傳感器用于測量溶液的導電性強弱,能反映離子濃度大小

相同溫度下同種溶液電導率越大離子濃度越大。

4)丁同學用電導率傳感器測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加稀鹽酸的電導率變化如圖2。

①M點前曲線下滑的原因是_____。

②N點時溶液中大量含有的離子是_____

【答案】溶液由紅色變成無色 NaOH+HClNaCl+H2O 一段時間內溶液的溫度升高,而溶液的pH明顯下降直至7以下 NaOHNaCl a 把氫氧化鈉溶液和稀鹽酸分別在燒杯中稀釋,分別用溫度計測量稀釋前后溫度的變化,溫度沒有明顯變化,即溶液溫度升高是反應放熱 在氫氧化鈉和鹽酸反應的過程中氫氧根離子和氫離子結合生成水分子,使溶液中離子的濃度降低,溶液電導率降低,所以M點前曲線下滑 NaClHCl

【解析】

1)酚酞試液遇堿性溶液變紅,與中性或酸性溶液不變色。取2 mLNaOH溶液于試管中,滴入12滴酚酞試液,振蕩,逐滴加入稀鹽酸,同時不斷振蕩試管,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紅色逐漸消失,由此證明氫氧化鈉溶液和稀鹽酸發(fā)生了化學反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aOH+HCl=NaCl+H2O,故答案為:溶液由紅色變成無色 NaOH+HCl=NaCl+H2O;

2)①通過觀察,由圖1得出氫氧化鈉溶液和稀鹽酸發(fā)生了反應,依據(jù)是一段時間內溶液的溫度升高,而溶液的pH明顯下降直至7以下,故答案為:一段時間內溶液的溫度升高,而溶液的pH明顯下降直至7以下;②氫氧化鈉溶液顯堿性,氯化鈉溶液顯酸性,在B點溶液的pH7,溶液呈堿性,故溶液中含有氫氧化鈉以及氫氧化鈉和鹽酸反應生成的氯化鈉;剛開始時溶液的pH大于7,溶液呈堿性,滴加液體后溶液的pH逐漸變小直至小于7,溶液呈酸性,因此是把稀鹽酸滴入氫氧化鈉溶液,故答案為:NaOHNaCl a;

3)設計如下實驗排除丙同學的猜測:把氫氧化鈉溶液和稀鹽酸分別在燒杯中稀釋,分別用溫度計測量稀釋前后溫度的變化,溫度沒有明顯變化,即溶液溫度升高是反應放熱的原因。故答案為:把氫氧化鈉溶液和稀鹽酸分別在燒杯中稀釋,分別用溫度計測量稀釋前后溫度的變化,溫度沒有明顯變化,即溶液溫度升高是反應放熱的原因;

4)①在氫氧化鈉和鹽酸反應的過程中氫氧根離子和氫離子結合生成水分子,使溶液中離子的濃度降低,溶液電導率降低,所以M點前曲線下滑,故答案為:在氫氧化鈉和鹽酸反應的過程中氫氧根離子和氫離子結合生成水分子,使溶液中離子的濃度降低,溶液電導率降低,所以M點前曲線下滑;②當氫氧化鈉和鹽酸完全反應后,繼續(xù)滴加鹽酸,使溶液中的鹽酸過量,溶液中的溶質有NaClHCl,故答案為:NaClHCl。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現(xiàn)有銅與金屬X組成的混合物粉末,金屬X是鎂、鐵、鋅中的一種.利用該混合物進行如下實驗:

實驗步驟及數(shù)據(jù):取該混合物粉末8.0g放入燒杯中,將140.0g 溶質質量分數(shù)為14.0%的稀硫酸平均分四次加入該燒杯中,充分反應后,測得燒杯內剩余固體的質量數(shù)據(jù)如下表:

加入稀硫酸的次數(shù)

1

2

3

4

燒杯內剩余固體質量/g

6.8

5.6

4.4

4.2

實驗通過計算,求:

1)該混合物粉末中銅的質量分數(shù)為_____;

2)該混合物是由銅粉和_____組成的;

3)第三次加入硫酸充分反應后,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是多少?_____(寫出計算過程)

4)若用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為98%、密度為1.84g/cm3的濃硫酸來配制本實驗中所用的稀硫酸,則需要取濃硫酸多少毫升?_____同時加入水多少毫升?_____(寫出計算過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甲和乙在一定條件下反應生成丙和丁。結合微觀示意圖分析,下列結論正確的是

A. 發(fā)生反應的甲和乙的質量比為22︰3 B. 甲中碳元素的化合價為+2

C. 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個數(shù)比為2︰1 D. 該反應類型為置換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A、B、C、D、E五種物質是初中階段常見的物質,分別為O2、Fe粉、飽和CaOH2溶液、稀H2SO4、Na2CO3溶液中的一種,它們之間的關系如圖所示,相鄰的兩種物質之間能發(fā)生反應,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 上述反應中不涉及化合反應

B. C物質可用于除去鐵制品表面的鐵銹

C. D物質一定是碳酸鈉溶液

D. B、C之間反應生成黃色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甲、乙兩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 t1℃時,甲、乙兩種物質的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相等

C. t2℃時,甲的飽和溶液溶質質量分數(shù)為30%

D. t1℃時,甲、乙的飽和溶液分別恒溫蒸發(fā)20g水,析出晶體的質量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為元素周期表中某一周期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

請回答下列問題:

(1)表中磷原子的核電荷數(shù)x=__________.

(2)表中具有相對穩(wěn)定結構的元素是___________.

(3)一個鋁離子的符號是____________,若某種鋁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27,則它的中子數(shù)為__________.

(4)上述元素原子的共同點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火鍋是我國獨創(chuàng)的美食,歷史悠久;疱伋S玫囊环N燃料是固體酒精。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對固體酒精產生了好奇,對其成分進行探究。請你回答下列問題。

(查閱資料)

a.固體酒精也被稱為"酒精塊"或固體燃料塊。固體酒精并不是固體狀態(tài)的酒精而是將酒精、硬脂酸和氫氧化鈉按一定的質量比混合制成。

b.酒精的化學式為C2H5OH;

c.氯化鋇、氯化鈉溶液均呈中性。

d. BaCl2+Na2CO3=BaCO3↓+2NaCl 生成的BaCO3為白色固體

(提出問題)

(1)酒精的化學式與NaOH相比,都有“OH”,那么酒精的水溶液是不是顯堿性?

(2)固體酒精中的氫氧化鈉是否變質及變質的程度如何?

(實驗探究1)酒精的水溶液是不是顯堿性

同學們取少量酒精溶液于試管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未觀察到紫色石蕊變?yōu)樗{色,說明酒精溶液_______(不顯”)堿性。

(實驗探究2)固體酒精中的氫氧化鈉是否變質及變質的程度如何

①固體酒精中的氫氧化鈉是否變質,同學們先取少量固體酒精于燒杯中,加入足量水溶解后滴加足量的稀鹽酸,觀察到__________現(xiàn)象,說明氫氧化鈉已變質.請寫出氫氧化鈉在空氣中變質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

②為進一步確定氫氧化鈉的變質程度,分組進行探究。

甲組同學取燒杯上層清液于兩支試管中,按如圖所示進行實驗。

實驗方案

實驗現(xiàn)象

溶液變紅

產生__

實驗結論

清液中有氫氧化鈉

清液中有碳酸鈉

乙組同學認為甲組實驗不能證明清液中一定有氫氧化鈉,理由是__。他們另取燒杯中上層清液,加足量氯化鋇溶液,充分反應后,靜置,取上層清液,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變紅。

(反思交流)乙組實驗中加足量氯化鋇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

(實驗結論]小組同學經過討論,一致認為該固體酒精中的氫氧化鈉部分變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是甲、乙兩種固體物質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線。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 t1℃時,甲、乙兩種物質的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相等

B. t2℃時,甲的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為50%

C. 質量相同的甲、乙飽和溶液,由t2℃降溫到t1℃,甲比乙析出晶體的質量多

D. t2℃時,將20g甲物質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溶液的質量為70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化學興趣小組在魯老師的指導下進行課外探究實驗,他們將剪斷的火柴頭置于酒精燈燈芯上,點燃酒精燈,意外的發(fā)現(xiàn)燈芯上的火柴頭居然沒燒著!這是什么原因呢?請你隨他們一起探究。

【猜想與假設】猜想1:燈芯與焰心交界處溫度低于火柴頭的著火點。猜想2:燈芯與焰心交界處氧氣濃度太低,不支持火柴頭的燃燒。猜想3:兩者均是影響因素。

【查閱資料】①火柴頭主要由KClO3、MnO2、易燃物及粘合劑等組成,用紅外線測溫儀測得火柴頭的著火點約是303.4℃。②火柴頭在氧氣濃度為12.2%的氣體中不能燃燒。

【實驗驗證1】為了驗證猜想1,小明利用高溫傳感器測定酒精燈燈芯和焰心交界處的溫度(如圖),得到的數(shù)據(jù)如下:

測量次數(shù)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溫度/℃

236

243

240

(1)小明進行多次測量的目的是___________

(2)僅由上表可知,燈芯上火柴頭未燒著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請寫出火柴頭擦燃過程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根據(jù)資料提供物質)_______________,聯(lián)想到火柴燃燒時出現(xiàn)的白煙,小明推測白煙的成分可能是______________

【實驗驗證2】為了驗證猜想2,小紅用注射器抽取酒精燈燈芯和焰心交界處的氣體,并利用氧氣傳感器測量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數(shù)據(jù)如表。

測量次數(shù)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平均值

氧氣的濃度/%

5.93

5.29

6.53

5.92

(4)根據(jù)實驗1、2探究內容,可知猜想______________正確。

(5)小紅測出的幾組氧氣濃度存在差異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評價】如圖是小組同學將火柴頭置于裝有空氣的密閉的容器中燃燒,并用氧氣傳感器在容器項端測量整個過程容器內氧氣濃度變化,那么在_______________(填“A、B、C、D”)點時火柴頭熄滅;

請你根據(jù)所學推理并解釋曲線A8段、BC段、CD段氧氣濃度變化的原因。①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