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人類社會的發(fā)展離不開能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開采海底石油是為了開發(fā)新的能源
B.化學電池是一種將化學能轉(zhuǎn)化成電能的裝置
C.人類生存所需要的能量都是通過化學反應獲得的
D.氫能是未來最理想的能源主要是因為它的熱值高

分析 A、根據(jù)新能源的含義考慮;
B、根據(jù)電池的工作原理考慮;
C、根據(jù)人類生存所需要的能量來源考慮;
D、根據(jù)氫能的優(yōu)點考慮.

解答 解;A、新能源是可再生能源,無污染的能源,石油屬于不可再生能源,故A錯誤;
B、電池的工作原理是將化學能轉(zhuǎn)化為電能,故B正確;
C、人類生存所需要的能量不一定都來自于化學反應獲得,例如有的來自于太陽能,故C錯誤;
D、用水來制取氫氣所以氫資源豐富,氫氣中只有氫元素燃燒產(chǎn)物是水無污染,氫氣燃燒放出的熱量多,在這三大優(yōu)點中燃燒產(chǎn)物是水無污染,是最大的優(yōu)點.故D錯誤.
故選B.

點評 通過回答本題知道了新能源的概念,了解了電池的工作原理,氫能的三大優(yōu)點.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下列有關實驗操作的“先”與“后”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制取氣體時,先裝藥品,后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B.加熱KClO3并用排水法收集O2實驗結束時,先熄滅酒精燈,后移出導管
C.用CO還原Fe2O3實驗中,先加熱,后通CO氣體
D.加熱試管時,先使試管底部均勻受熱,后用酒精燈的外焰固定加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5.化學興趣小組在老師的指導下,對測定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進行了進一步的實驗探究.
【實驗回顧】圖1是實驗室用燃磷法測定空氣中氧氣體積分數(shù)的實驗裝置.
(1)紅磷燃燒冒出濃厚的白煙,有關的化學方程式是4P+5O2$\frac{\underline{\;點燃\;}}{\;}$2P2O5
(2)磷燃燒消耗氧氣,并且生成固體,使得集氣瓶內(nèi)的壓強減小,于是燒杯中的水倒吸到集氣瓶里,以彌補氧氣的體積從而粗略測出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
(3)燃燒結束后,當集氣瓶冷卻到室溫時才能松開止水夾讀數(shù).                        
【問題提出】磷燃燒過程中,當氧氣體積分數(shù)低于5.9% 時燃燒就無法繼續(xù)進行,因此通過圖1裝置測得的結果與理論值相差較大.
【實驗改進】根據(jù)鐵生銹的原理,同學們設計出如圖2所示的裝置. 再次測定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主要的實驗步驟與過程如下:
(1)用水量法測出集氣瓶的容積約是320mL,然后在量筒里裝入100mL水.
(2)將4g鐵粉、5g碳粉混合均勻,再滴入適量的食鹽溶液,制成耗氧物,裝入布袋.
(3)按圖2連好裝置充分反應后,冷卻到室溫,打開止水夾可觀察到水被吸入導管;最終量筒中剩余水的體積是39mL,從而測出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約是19.1%(計算結果精確到0.1%)
【師生交流】實驗結束后,同學們又交流探討了如下問題:
(1)在耗氧過程中,食鹽的作用是加快反應速率.
(2)鐵在空氣中生銹的過程比較復雜,首先是鐵與氧氣、水反應生成Fe(OH)2(此生成物的名稱是氫氧化亞鐵),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Fe+O2+2H2O=2Fe(OH)2
(3)下列是同學們對于用圖2裝置進行實驗發(fā)表的觀點,其中不正確的是C(填字母).
A、若考慮集氣瓶里耗氧物等的體積,導管里空氣的體積,實驗結果會更準確
B、若將耗氧物均勻散布在集氣瓶內(nèi)壁上,可以加快實驗進程
C、若證明實驗后的耗氧物中還有鐵,只能用磁鐵吸引
D、在實驗過程中,耗氧物會緩慢放出熱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2.初中化學中物質(zhì)鑒別與除雜是非常重要內(nèi)容,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對物質(zhì)轉(zhuǎn)化規(guī)律的掌握程度,下面請同學仔細思考并解答下面兩個小題:
①FeCl3溶液中混有少量的稀HCl,欲除去稀HCl,可向溶液中加入過量的氧化鐵,待充分反應后過濾,反應的化學方程為Fe2O3+6HCl═2FeCl3+3H2O.
②實驗桌上有四瓶無色溶液,只知是稀HCl、Na2SO4、Na2CO3、NaOH溶液中的各一種,小明欲借助下列試劑的一種將四瓶無色溶液鑒別出來,你認為可行的有①③④(填代號).
①BaCl2溶液     ②Ca(OH)2溶液     ③酚酞試液     ④石蕊試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下列物質(zhì)的俗名與化學式對應正確的是(  )
A.純堿-NaOHB.燒堿-NaCO3C.消石灰-CaCO3D.生石灰-Ca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9.幾種重要的科學方法和實驗方法
觀察、分類、實驗、歸納.演繹等是化學學習中常用的科學方法,過濾、蒸餾、結晶等是常用的實驗方法.請選擇適當?shù)摹胺椒ā碧羁眨?br />(1)目前已發(fā)現(xiàn)的物質(zhì)超過六千多萬種,科學家根絕物質(zhì)的組成,采用分類法將物質(zhì)分為混合物(如溶液)和純凈物(內(nèi)含單質(zhì)、酸、堿等),然后進行研究,提高便捷性和有效性.
(2)比較鹽酸的化學性質(zhì)、硫酸的化學性質(zhì),運用歸納法得出酸類物質(zhì)有相似的化學性質(zhì):醋酸也是一種酸,運用演繹法可以推知醋酸的化學性質(zhì).
(3)粗鹽精制的過程中,先用過濾法除去粗鹽中的泥沙,然后用結晶法得到精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氫氣是一種理想的新能源,目前只有火箭發(fā)射等少數(shù)情況下使用,你認為其中的主要原因是(  )
A.H2燃燒的產(chǎn)物對環(huán)境有比較嚴重的影響
B.準備H2耗能大、成本高
C.目前,地球上的水資源受到嚴重污染使得制備H2的原料缺乏
D.同等質(zhì)量的H2燃燒時產(chǎn)生的熱量低于其他燃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下列圖象能正確反映對應變化關系的是( 。
A、用酒精燈加熱一定質(zhì)量的高錳酸鉀固體B、將等質(zhì)量的鎂片和鐵片投入到足量的稀硫酸中C、用等質(zhì)量、等質(zhì)量分數(shù)的雙氧水分別制取氧氣D、將水通電電解一段時間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下列實驗現(xiàn)象的描述中,不正確的是( 。
A.氯化氫和氨氣混合產(chǎn)生氯化銨固體
B.在點燃的蠟燭火焰上方罩一個干而冷的小燒杯,燒杯內(nèi)壁產(chǎn)生水霧
C.吹滅蠟燭時會產(chǎn)生一縷白煙
D.在無色碘化鉀溶液中加入硝酸銀溶液,產(chǎn)生黃色沉淀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