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把含有CO、CO2、H2和N2的混合氣體,依次通過石灰水,加熱的氧化銅(假設(shè)每個過程中都充分反應(yīng)),冷卻后留下的氣體是( 。
A.N2B.CO和N2C.CO2和N2D.H2

分析 石灰水可吸收二氧化碳,用于除去混合氣體中的二氧化碳;灼熱的氧化銅可與混合氣體中的氫氣、一氧化碳等還原性氣體反應(yīng),可除去氫氣和一氧化碳;據(jù)此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 解:把含有CO、CO2、H2和N2的混合氣體,依次通過石灰水,二氧化碳會與石灰水反應(yīng)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水,CO2被吸收;再通過灼熱的氧化銅后,氫氣、一氧化碳與灼熱的氧化銅反應(yīng)分別生成銅和水蒸氣、銅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吸收,但生成了水蒸氣和二氧化碳;冷卻后,最后剩余的氣體為二氧化碳和氮氣.
故選:C.

點評 本題難度不大,熟練掌握常見氣體的性質(zhì)是正確解答此類題的關(guān)鍵;解題時要注意在反應(yīng)中是否生成了新的氣體,從而準確判斷最后得到的氣體.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8.請根據(jù)下列實驗裝置圖回答問題:

(1)寫出儀器a、b的名稱:a是酒精燈,b是長頸漏斗.
(2)用B裝置制取氧氣的化學方程式是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可選用的收集裝置是C或E(填序號).
(3)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氣體應(yīng)選用的發(fā)生裝置是B(填序號),有關(guān)的化學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9.選擇(1)氧氣、(2)一氧化碳、(3)二氧化碳(4)氫氣 (用化學式)填空,并寫出有關(guān)化學方程式.
(1)植物的光合作用產(chǎn)生的氣體是O2;   
(2)能用于滅火的是CO2
(3)最理想的燃料是H2;在空氣中燃燒的化學方程式是2H2+O2$\frac{\underline{\;點燃\;}}{\;}$2H2O;
(4)能使人中毒的氣體是CO;還原氧化銅的化學方程式是CO+CuO$\frac{\underline{\;\;△\;\;}}{\;}$Cu+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6.用化學符號表示:
三個氮氣分子:3N2;碳酸鈉:Na2CO3;標出硝酸銀中氮元素的化合價Ag$\stackrel{+5}{N}$O3;
硫酸根離子:SO42-;2個水分子: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如圖為某反應(yīng)的部分微觀示意圖,其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該反應(yīng)屬于分解反應(yīng)
B.1個X分子中有3個原子
C.反應(yīng)物分子的個數(shù)比為1:1
D.該反應(yīng)中元素的化合價在反應(yīng)前后未改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3.取10g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混合物氣體,緩慢通入過量的石灰水,充分反應(yīng)后,過濾得干燥的固體10g.求原混合氣體中一氧化碳的質(zhì)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0.從微觀粒子的角度回答下列問題:
(1)石墨與金剛石都是碳元素組成的單質(zhì),但物理性質(zhì)差異較大,原因是原子排列方式不同不同;
(2)H2O與H2O2的組成元素種類相同,但化學性質(zhì)不同,原因是分子結(jié)構(gòu)不同;
(3)鈉原子和鈉離子屬于同種元素,但化學性質(zhì)不同,原因是最外層電子數(shù)不同;
(4)鐵與硫酸銅溶液反應(yīng)中每個鐵原子失去2個電子變成Fe2+,每個銅離子得到個電子變成銅原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學習要善于歸納和總結(jié).以下認識完全正確的是( 。
A.對除雜的認識 B.對環(huán)境保護的認識
①用稀硫酸除去Fe中混有的Zn
②用點燃的方法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
①二氧化碳排放過多會導(dǎo)致溫室效應(yīng)
②生活污水排放對水質(zhì)影響不大
C.對物質(zhì)的鑒別 D.對化學史的認識
①硬水和軟水:觀察是否澄清
②黃金和假黃金(銅鋅合金):滴加稀鹽酸,
看是否有氣泡產(chǎn)生
①門捷列夫發(fā)現(xiàn)了元素周期律
②拉瓦錫提出了質(zhì)量守恒定律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8.金剛石和石墨這兩種物質(zhì)的物理性質(zhì)有很大差異,其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