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從HCl、NaOH、Na2CO3和Ca(OH)2溶液中取出其中的兩種混合.
(1)若混合后溶液質(zhì)量減小,可能的組合是:HCl、Na2CO3、Na2CO3、Ca(OH)2
(2)將稀硫酸逐滴滴入剩下的幾種組合中,若產(chǎn)生氣體與加入稀硫酸有如圖所示的關系,則這樣的組合可能是NaOH、Na2CO3(寫一種).

分析 (1)理清復分解反應的條件:必須有水、沉淀或氣體生成,兩種溶液混合若有沉淀或氣體生成,都會導致溶液質(zhì)量減少;
(2)弄清圖象表示的意義:剛開始時沒有氣泡生成,說明混合溶液中一定含有堿,而過一段時間后有氣泡產(chǎn)生說明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碳酸鈉.

解答 解:(1)混合后溶液質(zhì)量減少,說明兩種溶液混合反應生成了氣體或沉淀,故答案為:HCl、Na2CO3;Na2CO3、Ca(OH)2
(2)根據(jù)圖象不難看出有氣泡冒出,那混合溶液中一定有碳酸鈉,而剛開始時無氣泡產(chǎn)生,說明混合溶液中有能夠和酸反應但不能和碳酸鈉反應的物質(zhì),因此另外一種物質(zhì)是氫氧化鈉而不是氫氧化鈣,故答案為:NaOH、Na2CO3
答案:
(1)HCl、Na2CO3;Na2CO3、Ca(OH)2;
(2)NaOH、Na2CO3

點評 主要考查了復分解反應的條件,及根據(jù)反應的現(xiàn)象分析具體的反應情況,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7.鐵粉和硫粉以適當?shù)馁|(zhì)量比混合,堆放在石棉網(wǎng)上,然后用燒紅的玻璃板一端接觸混合物,這時部分混合物迅速變紅熱狀態(tài),撤離玻璃棒后,反應繼續(xù)進行,直至全部混合物都呈紅熱的狀態(tài),冷卻后得到一種黑色無磁性的固態(tài)物質(zhì).該黑色無磁性的固態(tài)物質(zhì)在物質(zhì)分類上屬于鹽(選填“酸”、“堿”、“鹽”或“氧化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生活中的下列四種物品,都用到的材料是(  )
A.金屬材料B.天然纖維C.合成材料D.玻璃制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用如圖所示的密閉實驗裝置,能夠使氣球膨脹的一組固體和液體是( 。
①固體;二氧化錳;液體;雙氧水   ②固體;生灰石;液體;水   ③固體;碳酸鈉;液體;稀鹽酸   ④固體;氫氧化鈉;液體;水.
A.只有③B.只有①②③C.只有①③④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如下列物質(zhì)間的轉(zhuǎn)化不能一步完成的是( 。
A.CaCO3→CaOB.CO2→COC.Cu→Cu(OH)2D.H2SO4→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下列關于化學實驗操作或?qū)嶒炈悸氛_的是(  )
A.用稀鹽酸洗滌試管內(nèi)壁的油污
B.往某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和稀硝酸,產(chǎn)生白色沉淀,則該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C.稀釋濃硫酸時,把水沿燒杯壁慢慢注入盛濃硫酸的燒杯中并不斷攪拌
D.在淀粉溶液中加入適量“加碘食鹽”發(fā)現(xiàn)不變藍,說明“加碘食鹽”中不含單質(zhì)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多選題

9.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A.動、植物體內(nèi),都含有大量的水
B.凡是無色透明的水都能喝
C.水在日常生活中和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上,都有重要作用
D.水資源是無窮無盡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9.鈣是人體中的常量元素,缺鈣時可通過食用保健藥劑來增加攝入量.某補鈣藥劑說明書的部分信息如圖1所示.現(xiàn)將125g鹽酸分成5等份,逐次加到用50片該藥劑制成的粉末中(其他成分不與鹽酸反應),得到部分數(shù)據(jù)與圖象如下.請根據(jù)有關信息回答問題.

第1次第3次第4次
加入鹽酸的質(zhì)量(g)252525
剩余固體的質(zhì)量(g)45a30
(1)該品牌補鈣藥劑中CaCO3的質(zhì)量分數(shù)是40%,a的數(shù)值為35.
(2)求該鹽酸中溶質(zhì)的質(zhì)量分數(shù)(寫出計算過程,計算結果保留一位小數(shù)).
(3)求恰好完全反應時所得溶液的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寫出計算過程,計算結果保留一位小數(sh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0.科學興趣小組對某品牌牙膏中碳酸鈣含量進行以下探究.該牙膏摩擦劑主要由碳酸鈣、氫氧化鋁組成,其他成分遇到鹽酸時無氣體生成.現(xiàn)利用如圖所示裝置(圖中夾持儀器略去)進行實驗,充分反應后,測定C中生成的BaCO3沉淀質(zhì)量,以確定碳酸鈣的質(zhì)量分數(shù).請回答下列問題.
依據(jù)實驗過程回答下列問題:

(1)實驗過程中先后兩次鼓入空氣,第二次鼓入空氣的目的是驅(qū)趕殘留在裝置中的CO2以使生成的CO2完全被吸收.
(2)寫出C中的化學方程式是CO2+Ba(OH)2═BaCO3↓+H2O.
(3)實驗中準確稱取三份樣品各10.00g,進行三次測定,測得BaCO3平均質(zhì)量為3.94g.則樣品中碳酸鈣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20%.
(4)某同學提出將C中Ba(OH)2溶液換成NaOH溶液,通過測定C裝置反應前后的質(zhì)量差也可以測定CaCO3的含量,實驗證明按此測定的結果偏高,原因是B中的水蒸氣、氯化氫氣體等進入裝置C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